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云鹤  霍炬  杨明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8):1624-1628
针对多目标二维交叉运动模拟系统目标运动范围大、目标间运动相互干扰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由多个独立单目标二维运动系统组合构成的多目标二维交叉运动模拟系统。针对该系统的特点及误差来源并结合三角交汇视觉测量原理,利用两台经纬仪搭建三维坐标测量系统,通过对系统不确定度分析来获得最佳测量区域,利用所测的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重构目标二维运动参考平面并求得位置误差,最后利用软件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该方案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多目标二维交叉运动系统误差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案可使补偿后的系统精度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TDOA的双站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可观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毅  刘忠  薛锋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2):5222-5225
设计了一种由双观测站构成的系统,讨论了其目标运动分析问题。通过测得的方位序列和到达的时差,建立了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的运动做出了分析。利用非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定理分析了该系统,得出了基于TDOA的双站跟踪算法的可观测性结论。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仿真,验证了所得的可观测性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拖曳阵列与本舰所构成的声纳系统为例 ,从双平台观点考虑 ,利用对目标的两方位及时延的量测为依据 ,研究了该系统的目标运动分析 (targetmotionanalysis,TMA)问题。采用了最大似然估计、扩展Kalman滤波(EKF)方法 ,实现了对目标运动参数的估计 ,并给出了它们的Cramer Rao低界 (CRLB)。通过仿真考察了参数变化对估计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具有较高定位精度。该方法适合于主、被动形式的多平台系统 ,且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TMS320C6201DSP的实时弱小目标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电视跟踪系统中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复杂性和系统实时性之间矛盾,设计了以TMS320C6201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处理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PCI总线的实时目标检测处理平台。重点介绍了该平台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针对弱小运动目标的特点,采用了一种基于灰值形态学滤波和运动关联的检测方法来检验该平台性能。实测结果表明该平台满足电视跟踪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机载双通道SAR地面慢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载双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系统中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相位历程拟合目标运动参数的方法,包括距离向速度、方位向速度、距离向加速度和方位向加速度估计。对于高信杂噪比目标,直接利用通道之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的解析表达式;对于低信杂噪比目标,杂波抑制后,利用目标真实合成孔径时间与目标方位向运动参数的关系结合相位历程一起进行参数估计。该方法只对目标相位进行拟合,计算量低,易于工程运用。仿真与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DPCA联合MDCFT的双天线SAR运动目标成像系统.将MDCFT变换应用于经过DPCA杂波对消后的信号,在MDCFT幅值平面内同时完成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和多普勒参数的估计.建立了适合SAR系统的MDCFT模型,对杂波对消后回波数据的MDCFT幅度值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分数阶博立叶域进行滤波以消除杂波对相位的影响,进而利用通道间的相位差和多普勒中心频率对运动目标准确定位.利用大量的仿真实验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地面动目标检测(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GMTI)系统能够实现对地面运动的检测、定位、测速等功能,并生成地面态势信息。由于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的特点, GMTI系统对地面运动目标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对抗GMTI系统,提升对地面运动目标的防护能力,对GMTI干扰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GMTI发展状况,之后介绍了GMTI干扰技术发展状况,并主要从干扰效果、干扰调制方式、干扰布站方式、干扰能量来源等角度对GMTI干扰技术进行概述和总结,最后对GMTI干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面动目标检测(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GMTI)系统能够实现对地面运动的检测、定位、测速等功能,并生成地面态势信息。由于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的特点, GMTI系统对地面运动目标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对抗GMTI系统,提升对地面运动目标的防护能力,对GMTI干扰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GMTI发展状况,之后介绍了GMTI干扰技术发展状况,并主要从干扰效果、干扰调制方式、干扰布站方式、干扰能量来源等角度对GMTI干扰技术进行概述和总结,最后对GMTI干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态势估计系统中,航迹的真实性决定了目标运动行为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根据空中目标飞行控制的基本规律,首先建立了空中目标航迹分布的理论模型,并在惯性坐标系中建立了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目标运动模型。为了反映空中目标运动状态的统计特性,建立了具有统计特性的空中目标航迹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空中目标航迹的因素,并对飞行控制人员的控制行为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反映空中目标的运动行为,能用于态势估计系统模型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线性较强的观测角、角度变化率、脉冲到达时间差等参数的单站无源定位跟踪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踪滤波算法Jerk-UKF。该方法用Jerk模型对做复杂机动的运动目标建模,采用UKF滤波的思想对目标实现跟踪滤波。该算法可适用于对做多种机动运动的目标跟踪,提高了目标跟踪收敛精度和稳定性。仿真试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最后,对Jerk-UKF算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limited physical size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or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UUV)makes it difficult to acquire enough space gain for localizing long-distance targets.A new technique about long-distance target apperception with passive synthetic aperture array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is presented.First,a synthetic aperture-proce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FFT transform in the beam space(BSSAP)is introduced.Then,the study on the flank array passive long-distance apperception techniques in the frequency scope of 11-18 kHz is implemented from the view of improving array gains,detection probability and augmenting detected range under a certain sea environ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SSAP algorithm can extend the apertu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detection probability.Because of the augment of the transmission loss,the detected range has the trend of decline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quency under the same target source level.The synthesized array could improve the space gain by nearly 7 dB and SNR is increased by about 5 dB.The detected range is enhanced to nearly 2 k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108-118 dB of the target source level for AUV system in measurement interval of nearly 1 s.  相似文献   

12.
组网雷达系统对于高加速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基地雷达系统跟踪近距离高加速机动目标的场合,提出了一种并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起组网雷达群跟踪目标运动形态的观测模型,然后将三维加速度矢量引入到目标的运动模型中,通过并行计算的方式,在对加速度进行合理估计的基础上对量测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跟踪分析,获得目标的精确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快速精确计算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而且具有很好的瞬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项式预测模型描述的机动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波形选择算法。由于机动目标的运动方程满足多项式的规律,以运动目标的多项式预测模型作为状态方程,Kalman滤波器可以很好地跟踪目标的位移和速度信息,并得到估计误差以及其预测。利用跟踪器得到目标状态估计误差的预测误差椭圆为基准,通过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来旋转测量误差椭圆,以使得雷达的测量误差椭圆与目标跟踪算法对目标状态的估计误差的预测的误差椭圆正交,从而得到了最优的波形选择。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性能上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4.
谢海斌  沈林成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9):2130-2133,2137
以水下机器人动态系统建模问题为背景,提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与FLUENT协同仿真机制与动态神经网络的水下机器人动态系统协同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在对水下机器人动态行为进行协同仿真过程中在线训练神经网络的方式完成水下机器人流体动力学建模,并以最终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及载体6自由度运动方程仿真模块一起构成水下机器人动态系统模型,具有较强工程应用前景.通过与传统建模方法比较,详细论述了协同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并重点研究了MATLAB/Simulink与FLUENT协同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最后,从水下机器人6自由度运动方程建模、流体动力学建模以及闭环控制系统建模三个方面研究了实现协同建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边界矩和改进FCM聚类的水下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目标的识别是水下机器人对环境动态感知、快速定位与跟踪视觉目标的关键, 本文针对水下成像的特殊性以及成像环境的复杂性,旨在设计一种快速、准确的目标识别系统以指导水下机器人进行下一步的任务. 首先, 综合运用一些流行的算法, 简要介绍了一种有效的边界分割算法; 然后通过对边界矩的分析和修正, 构造了具有平移、旋转及比例变换不变性的仿射变换; 最后详细描述了改进的FCM聚类识别的设计理念. 通过对实测的4类物体组成的水下目标的识别实验, 证明了所提水下目标识别系统可以用于水下目标识别, 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时齐马尔可夫链来模拟目标的规避运动,根据事发海域的水深映射图,估算出马尔可夫运动目标的位置转移概率。无人水下航行器编队在目标初始概率分布和位置转移概率已知的条件下,根据当前搜索结果不断对目标位置进行预测和更新。编队成员能共享目标位置信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目标验后分布。然后采用一种新的分区实时贪婪搜索算法,得到无人水下航行器编队的最优搜索路径,从而以较高的搜索成功概率与较短的平均发现目标时间完成对目标的应召搜索。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此方法将对无人水下航行器编队的战法研究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合双基地雷达系统的目标空间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利用所有的观测数据构成非线性最小二乘定位方程,将精度最高的一组测量子集的解析解作为迭代初始值,从而比经验值更逼近真值,引入了变步长法使迭代迅速收敛,给出了应用该算法的具体步骤。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提高了目标位置解的准确性,保证了迭代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基外辐射源定位(airborne external transmitter location, AETL)系统的可观测性问题,建立了AETL系统的二维运动学模型与量测方程,基于离散化的非线性可观测理论求解系统的可观测矩阵,并分析证明了系统不可观测的条件。基于矩阵分析理论的条件数定义了系统的可观测度,并仿真分析了观测站运动参数以及目标和外辐射源的机动参数对系统可观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观测站与目标和外辐射源共线或目标和外辐射源保持径向运动时系统不可观测;当系统可观测时,观测站与目标和外辐射源之间的相对速度越小,系统可观测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观测站制定机动策略提高系统定位性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基阵纯方位水下被动目标跟踪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欣  何友  衣晓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464-1466,1491
研究了基于纯方位信息的双基阵声纳信息融合的跟踪性能,并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台—目标相遇这种较为常见的态势下应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可以快速、稳定地完成目标运动要素的估计,同时还揭示了平台与目标运动的几何态势对跟踪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