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沥鼻峡背斜地层含水性、隔水性、地下水流向及其水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了该区地下水的径流特征及其水力联系,并据此研究了该区水文地质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沥鼻峡背斜矿区属断块型背斜水压封闭气藏.本区浅部含水层由大气降水控制,地下水径流活跃,就近排泄,对煤层气基本无影响;中部地层含水性弱,水流滞缓,对煤层气具有顶底板水网络状封闭作用;深部地层含水性弱,水流停滞,对煤层气具有底板水网络封闭作用;断层大多为上部导水、下部阻水的逆断层,上部断层水对煤层气具有压力封堵作用.此外,岩性封闭对煤层气的富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流固耦合作用下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高低渗透煤层气产量是我国煤层气开采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加速煤层甲烷解吸过程的注气增产方法是提高低渗透煤层气产量的有效途径。由于排采降压在孔隙流体压力变化的范围内会引起储层孔隙介质的应力和应变的变化,造成有效渗透率和孔隙度的降低,同时也影响注气和产气的动态参数。研究这些规律,首先建立了注气开采煤层气多组分流体扩散渗流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研究表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减少了煤层甲烷的分压.加速了煤层甲烷的解吸;而且二氧化碳气体比甲烷气体更易吸附,竞争吸附置换煤层甲烷分子,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产量,同时必须重视耦合作用对注气增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实验研究煤样在轴向应力、围压、气压、温度单一因素作用下的渗流规律.利用Ansys12.0数值模拟了单场与多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的渗流规律,煤体的变形、孔隙压力、渗流场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得出:单场作用下煤层气在煤体中的渗流规律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多场耦合作用下煤的渗透率与平均有效应力曲线呈负指数关系;对试件变形的影响应力场大于渗流场,轴向应力对试件的变形大于围压;围压对渗流场的影响大于轴向应力,轴向应力对孔隙压力的影响大于围压,多场作用下孔隙压力大于单场作用.多场作用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研究是一致的,因此研究煤层气的渗流规律必须考虑气-固-热的同时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井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尤其对中小型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地质构造的控水规律。研究表明,杨村井田断裂构造以 N E 和 N W 向为主,浅部构造较为复杂,深部相对简单; N N E、 N W 向断裂具有控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西北地区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及构造类型等几方面探讨了构造作用对煤层气的控制。构造作用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从含煤地层形成至煤层气生成聚集全过程,是煤层气控制地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聚煤期构造控制煤系地层和煤层发育特征。聚煤期后构造控制着生、储、盖层性能及组合,并影响煤层气运、聚、保特征,从而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析了热传导方程和混凝土碳化方程的相似性,借用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的大型通用软件ANSYS中的热分析模块,对混凝土的碳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混凝土所处的温度和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算例分析证实了本文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兰坪-思茅盆地为弧后裂谷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历史可分为裂谷期、地堑期、堑沟期和回返期,盆地分为7个构造-古水文地质期。着重研究了盆地古新世时古水动力场和古水文地球化学场,指出沉积水初始迁移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沉积承压水系统区与渗入木承压水系统之间的过渡层状压力带。特大型兰坪金顶铅锌矿就位于此带上。 相似文献
12.
13.
众所周知,不对称的地堑盆地主要受盆地纵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呈长轴状分布。此外,盆地两侧断裂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异。一侧构造活跃,为断距很大的深断裂带;另一侧构造较稳定,断裂多呈阶梯状分布。由于断裂性质的差异,盆地的沉降中心明显地偏向深断裂带,使盆地沉积厚度的分布不对称;两侧山地河流的水流性质和下切幅度不同,使带入盆地的碎屑物的粒度成分各异;盆地两侧发育不同类型的冲积扇,洪积物的性质显著不同。所有这些由构造因素引起的盆地沉积岩相的特征,都影响着盆地地下水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培丰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分析,查明了矿区内F36断层对煤系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开采的影响,即东部灰岩裂隙-岩溶水在侧向隐伏着对勘探区会产生突水性的危害。这一结论对该区煤炭资源开发具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常晓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3):270-271
阐述了下石家庄水库库区的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从1584年至1699年的115年间该区曾发生的有记载的地震情况,为该库区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2286为北二采区首采工作面,由于该区域为新开发区域,煤5顶板含水层水尚未揭露,该含水层为强含水层,水量丰富。针对该工作面实际,研究出增设泄水眼、振动筛煤水分离、设立沉淀池和排水站以及减少运道和泄水巷水煤流量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通过在回采期间的应用,不仅有效避免了水害带来的威胁,而且有力保证了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7.
18.
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煤矿182106工作面回采受陷落柱、底板承压含水层及断层出水威胁,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为防止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突水,梧桐庄矿实施了地面注浆封堵陷落柱,工作面底板注浆改造,断层导含水性探查并注浆加固等防治水工程,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9.
储层煤岩特有的割理结构使其渗透性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尽相同,本文以山西沁水盆地3#煤作为实验煤心,实验研究了围压、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率的综合影响规律,并得到3#煤岩的裂缝体积压缩系数范围。研究表明,流体介质不同,储层煤岩渗透率在压降过程中变化趋势不同;储层煤岩裂缝体积压缩系数在整个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并非一恒定值。 相似文献
20.
制造误差和载荷耦合条件下蜗杆传动的接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接触分析对其齿面的接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这类蜗杆传动的啮合分析大都基于刚性条件下,因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接触状况。用接触有限无法分析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在制造误差和载荷耦合作用下其齿面的接触情况:载荷在接触齿对间的分配、接触区域的形状及其变化规律。将此分析结果与刚性条件下的接触分析进行了对比,发现齿面接触区战发生了明显的移动。这种分析方法为该传动在实际工况下的啮合控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