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探月大事记●1959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飞船,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迄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1990年1月24日,日本用M35-2型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缪斯A"号科学卫星,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2000年2月,印度的月球计划正式起动,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执行给月球拍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07,(3):22-22
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该领域权威专家首次向媒体公布“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1996年4月1日清晨,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上、一枚“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成功地送上了轨道,从而揭开了观测全球大气的序幕,把先进的空间技术,引入了气象科学领域。三十六年过去了,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170颗气象卫星,并相应建立了22O多个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每天从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网接收卫星云图和各类卫星观测资料。 1988年9月7日和199O年9月3日,我国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极轨气象卫星,1994年又发射了“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除利用卫星云图和卫垦资料监视和预报灾害性天气外,还逐步扩展到旱涝、病虫害、林火、海水滥测和  相似文献   

4.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左下小图为卫星剖面图。→1971年7月26日,美国第七次载人登月。图为太空人欧文在月球上向美国国旗敬礼。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25日,就在我国第一颗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轨运行投入使用6年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相似文献   

6.
科技短讯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  相似文献   

7.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据统计,现在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4800多颗,人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开发太空高远位置资源。显而易见,用人造卫星观测天体能不受大气层的阻挡,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快,一天能绕地球飞行…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计观测月球虹湾地区表面物理温度昼夜时间分布月球表面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层由尘土、非集结性岩块、碎屑、玻璃熔融物质等构成的月壤层。由于没有大气的热传导,月球表面物理温度昼夜变化极大。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9.
太空里程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1月3日,“卫星-2”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载入太空,它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了7天,证明动物可在太空生存。1958年 1月31日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现者1”号升空。  相似文献   

10.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12):42-43
印度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10月22日发射升空。按计划,"月船1号"调整到绕月运行轨道后,将通过高精度遥感装置勘察月球表面,绘制月球成分地图和三维地理图,还将完成月球碰撞探测。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5,(8):62-62
璀璨3.7秒人类与彗星首次激情相撞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公斤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华盛顿市般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整个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实践七号”卫星成功发射7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悉,自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践”卫星以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7种型号的“实践”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12.
“军”“民”间的技术差距大苏联工业技术的显著特征是:航天军事部门的技术与民用部门的技术发展不平衡,二者之间的差距悬殊。苏联从1957年成功地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连续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第一”,如发射到达月球的探测器,发射并回收载狗人造卫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等等。在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后,苏联在航天  相似文献   

13.
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260美元(1984年),属低收入国家;工业化程度也不高,只能算半工业化国家。但是,它在核能、航天、计算机等高技术领域,却取得了较大进展。自1956年以来,印度建成6座研究试验反应堆。自1969年至今,已拥有6座核电站,且是继美、苏、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之后第7个运用快中子增殖技术的国家,从而可充分利用其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钍资源。按印度15年核能计划,到2000年将另建22座核电站,届时核电将占总发电量10%。 1975年,印度首次发射人造卫星;1980年,首次用国产火箭将国产卫星射入轨道,成为世界第6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迄今,印度成功地发射了7颗科学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4颗是自行发射的。在卫星转播电视教育、气象观测等方面,印度甚至走在我国的前面。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6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也开启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这两颗卫星也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从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并同时推动航天技术更好更快地服务经济和民生。探月工程——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飞行器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相似文献   

17.
有关科学家预言,90年代世界将会兴起一股雷达卫星热潮。这股热潮是以苏联于3月31日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准实用“钻石”雷达卫星拉开序幕的。今年7月,欧洲空间局发射了载有雷达的第一颗“欧洲地球资源卫星”;日本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也将于明年发射入轨,卫星上的主要观测仪器是  相似文献   

18.
飞向月球     
"女神"奔月2007年9月14日上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从日本南部种子岛宇宙中心顺利发射升空。据称,发射围绕月球飞行的无人探测器只是日本探月以及宇宙计划的第一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透露,日本准备在10年内发射无人登月探测器,并争取在2025年左右,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探测基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3日,以色列在特拉维夫以南的帕勒马希姆海岸发射了一颗科学卫星——“地平线2号”,它与1988年9月9日发射的一颗实验卫星“地平线1号”是同一个型号。据西方军事专家猜测,“地平线2号”是一颗用来收集中东地区国家军事情报的间谍卫星。以色列对发展军事侦察卫星垂涎已久。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依靠美国的侦察卫星所提供的情报一举扭转了初战不利的形势。尽管美以有着密切的战略关系,但美国对以色列仍隐瞒了有关阿拉伯国家许多敏感的、准确的情报。对此,以色列当局十分恼火,以色列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