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改诗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鲁迅先生认真修改诗文的经验时曾赞扬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9)
他的服饰外貌和他在国际摄影界的声望形成的反差实在令我感到惊诧!这位早在1989年就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并被这份刊物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的人居然如此一般!然而这样的殊荣在陈长芬自己看来却觉得有些隍然。"今天的摄影家,除去有丰厚肥沃的土壤——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纵横驰骋的空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创作源泉以外,更有了春意盎然的气候——科技飞速进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应当用摄影来对这个时代作出思维、做出自己的奉献。"他说:"过多地谈个人的艺术是不符合时代的。"陈长芬告诉我,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他的摄影作品展上,他就郑重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4)
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以诗、书、印、画"四绝"著称于世;其四子齐良迟先生子承父业,以弘扬光大齐派艺术而著名。大多数人都熟知齐派的绘画,而对齐派的诗词艺术却还很陌生。齐派诗词作为齐派艺术的主要成就之一,同齐派的书、印、西一样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白石老人的后人,齐良迟先生是当代齐派艺术之集大成者。近日记者有幸拜读齐良迟先生的《补读斋诗词选》,并专访了齐良迟先生,就齐派诗词艺术进行探讨。齐良迟先生告诉记者:白石老人一生酷爱陆游的诗词,而他自己的诗词既得益于白石老人的教诲,也同样受到陆游诗词语言平易质朴、感情真挚自然的深刻影响。例如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何正确理解鲁迅这一宝贵的创作经验之谈,也就是给什么是“画眼睛”的手法作了回答。文痞姚文元在他的那本《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中谈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在“画眼睛”上胡诌了一通,罗列了鲁迅不少对人物的眼神的描写,把“画眼睛”的手法,当作一种实体的概念。我们有的同志也有类似的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5.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吴历是清初学兼中西的一位文人画家,信仰天主教接触许多西画后,他不学、不模仿、也不贬低西画技法,让东西方绘画技法在中国各行其道;但他在文人画题画诗和画跋中融入了涉及天学思想与修行、传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读木心(上)     
正关于木心,大家似乎更多知道他是名作家,而忽略了他的画家身份。即便木心美术馆已在2015年开馆。有一种话不能自己说,旁人也不能说……是非常好的话——木心。陈丹青回忆起木心对于艺术、画家的种种偏好,在他心里,老爷子一贯刻薄、神气又聪明逼人。艺术是感觉与骚动好像是上世纪90年代初,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来了库尔贝大展。我知道木心不喜写实画,不佩服库尔贝,但他那天好心情,说走吧,去看看。巡视自己看轻的画家,木心饶有谈兴,才见前厅库尔贝的早年小画,就讪笑了:“喔唷!湿手沾面粉……”我忙问什么意思,他笑盈盈解释道:呶!你这里画了,那里要画吗?角角落落都要画到呀苦煞!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赞叹:这首诗真美呀,简直象一幅生动的画。这幅画多美呀,简直是一首诗。人们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用其他的东西来形容诗、比喻画,而偏偏要用诗来比画,用画来形容诗呢? 美是艺术的本质,正是美把这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美,艺术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宋亡之后,隐居苏州。行坐寝处,不忘故国。他画兰花,多花叶萧疏,不画根和泥土。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已被敌人挖去了。这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可见“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并且要看画之空白处”(《黄宾虹画语录》)。这里说的“无画处”、“空白处”,正是艺术表现上的间空手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9,(12)
在最近几次中医研讨会上,我经常碰到自称中医"票友"的张晓彤先生,对中医药发展问题,他常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虽有偏颇,但不乏独道之处。为此,我专门到位于台基厂大街1号的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与张晓彤主任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访谈。问:您为何自称为中医"票友"?答:自称"票友",含义有三:第一我对中医药不是内行、不是专家、学者,所以不怕别人指为"外行";第二是我对中医药真心热爱,与狂热的追星族差不多,不过追的不是某一个明星,而是一个事业;第三我对中医药是旁观者。,在这个事业中,没有我个人的名利在里边;我也没必要变成"名角"。这样办起事、说起话来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但我这个"票友"也决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  相似文献   

11.
正做古董很特别,前人用过的东西在时代的迁移中,不知经过多少次转手。可能每件东西在不同环境、不同的人手上发生过不同的故事,说得大时代一点,它们全部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黑国强先生是黑氏古玩业的第二代掌舵人,其父亲黑洪禄先生是香港著名的中国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家及古玩商,经营古典家具超过半个世纪。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黑"姓,百家姓也没记载,黑国强说:"是啊,无人姓嘛。"他自小被人问长问短,不  相似文献   

12.
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他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钢琴演奏技法及创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索,大大丰富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他的钢琴作品无处不散发着生动的民族气韵、清新的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特征及“中西合璧”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1991,(3)
在北京甘家口附近的一幢普通的楼房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已八十六岁高龄,并早已享誉中外考古界,但至今仍孜孜不倦,每天伏案工作八小时以上.他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但他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的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了解他的人有口皆碑.他就是三十年代中期在一年之内连续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的,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著名科学家贾兰坡先生.  相似文献   

14.
认识萨克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你也对悠扬的萨克斯曲《回家》陶醉流连·是否,你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吹奏出这样优美的旋律·来吧,朋友!《青年科学》杂志自本期起将连载萨克斯演奏技法及其相关知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同时,杂志社还将应广大爱好者之邀举办培训班,主讲老师及供稿人为:原创萨克斯音乐人、沈阳音乐艺术学校萨克斯专业教师、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管乐协会理事、全国器乐考级评委——钟亚东先生。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是郑板桥一则论画诗,写他画竹的体会,是从他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画论,意深邃。让我们就这则论画之诗,逐句加以玩索。 首句:“四十年来画竹枝”,综述艺术家自己长期忠于艺术实践的历程,画画是一辈子的事。这样说,并不排除天才、灵感等方面的因素,艺术上的成就,常是多方面诸因素结合而成的。它有赖于长期苦练,点滴积累,而决无捷径可走。正如板桥自己说的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按家谱取名"纯芝",字"渭清",父母呼他为"阿芝"。一天,老师看了他的几张画后说:"画画题款,总得有个别号,这是老规矩。你  相似文献   

17.
学海无涯     
《少儿科技》2014,(5):9-9
<正>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笛卡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但他觉得愈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一次,有人问笛卡尔:"你有那样广博的学问,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岂不是大笑话?"笛卡尔说:"哲学家芝诺曾画了一个圆圈,将圆圈内的空间比作人已掌握的知识,将圆圈外的空间比作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代表这个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  相似文献   

18.
说到招商,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的领导都爱说这么一句话:"匆惠不商,只要我们各方面的政策都大大的比别人优惠,就没有引不来的国外金凤凰和招不来的客商。"事实如果真此吗?非也。报载,台湾巨贾邱永汉先生,不久前到天法10多个城市进行了投资考察,由于各地方竞相给他介绍的都是优惠方面的政策,给果使邱先生极为失望地离去。邱先生十分遗憾地说:"我到过大陆10多个城市,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高的礼遇。我知道,大伙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让我来投资,其殷殷之心可鉴。有人说,大陆的优惠政策对外商就象一块磁铁,颇具吸引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可以坦率的告诉大家,我  相似文献   

19.
正1991年5月,我与贝时璋先生联系,请他抽时间谈谈1949年7月来北平(今北京)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的情况。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还说周立三先生也是当年参加"科代筹"会议的代表,近日因为参加全国人代会,现在也在北京,周要来看望他,正好一起谈谈吧。5月24号,我随同黄宗甄、薛攀皋、宋振能诸位先生前往拜见。贝老的办公室在中关村原子能楼的三层。在我们之前,周先生已与贝老聊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20.
车耳 《世界知识》2012,(23):62-63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其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人中,就肖像画说来前者最为著名。日本艺术评论家川端康成说:"能给人以颤栗般感动的,在西方仅有列奥纳多·达·芬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意大利人最后生活的土地却是法国,而他那幅世界最值钱的油画也随主人留在了法国。原因就是法国有他的知音——当时能到处征讨却又酷爱艺术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中国人喜欢用千里马和伯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