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氏鸿旭者,当代杰出的丹顶鹤画家也。所谓"杰出",自然是与众不同,出类拔萃。至于"丹顶鹤画家",则毋庸赘言,直白的不能再直白了。我之所以强调这两个词语,因为这恰恰是张鸿旭的风采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红雪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3)
<正> 在大庆半地上与半地下似的文学圈里,杨小林是比较活跃的。他像个童心未泯的大男孩,痴迷地鼓弄诗歌,并穿梭于文朋诗友中间,为的是如今都在奚落与嘲笑的诗歌。 他的努力不仅仅感动如今五马长枪的诗坛,也感动与他接触过的所有人。一种悲壮的坚守,似乎要证明一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张军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05-110
艾米莉·狄金森对众多研究者来说是一个谜。她的人格及诗歌处处弥散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对于宗教、自然、家庭和名望 ,诗人态度极为复杂矛盾。本文采取辨证的方法 ,通过对其日记和诗歌的分析 ,揭示狄金森纷繁芜杂的心理世界 ,探讨诸多矛盾产生的根源。同时 ,本文也对以往评论中存在的某些观点进行了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季忠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汤姆·鲍林──其人其诗季忠民G·S弗雷泽在《英国诗歌简史》一书中展望70年代后的英国诗歌前景时,认为就英国诗歌在当代的发展状况来说,70年代只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从近20多年来盛行英国诗坛的观念来看,英国诗歌的现代已经结束。诗歌的艺术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秀蜀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2)
<正> 回族诗人毛菁文的诗象一幅幅西北黄土高原上回族乡村的图画;象一帧帧回族人物肖象素描。透过对人与物的浓缩,道出了诗人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我很喜欢毛菁文的诗,因为在它们质朴、粗犷、厚重、悲苍、凄清的色调中又不乏清新、明丽、欢快、喜悦的旋律.他的诗如同山涧的一股清泉,如同田野的一缕春风,使人品尝和领略到甘甜、芳香和清新。它们属于大山和黄土地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Ralph Waldo Emerson, born in 19th century's America, is most famous for his transcendental ideas and writings. 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European Romanticism in his thirties and formed an informal Transcendental Club with people of like minds. His thought is often considered the core of Transcendentalism. "Nature" is the fundamental document of his philosophy and an embodiment of his transcendental attitude towards the phenomenal world. He also wrote some other brilliant essays such as "The American Scholar", "Self-Reliance", "The Over-Soul" and "The Poet", etc, all of which established his indisputabl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especially in the American Culture where he is regarded as the one who, in literally terms at least, really put America on map. But considering Emerson's writings without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his verse would be a great loss. Emerson wrote poetry from the time he was a boy to nearly the end of his life. These poems ar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him and his transcendental theories and are receiving more extensive representation in anthologies while significant critical analyses are emerging though some modern readers and scholars tend to view his poetry as secondary to the "essential" Emerson. In view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supposes to introduce Emerson's views on poets and poems and then analyze some of his famous poems in the order of 'Emerson as a Poet', 'Emerson's Views on Poets and Poems' and 'Emerson's Poems' with the third one a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ry to make the comprehension on Emerson and his abstract transcendental theories more complete and thorough by emphasizing his contribution in the poetic field. 相似文献
9.
"aigo爱国者杯"第二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铜奖发明人:刘宝强几年前,民间艺人刘宝强琢磨出用软陶创作彩塑陶画的工艺,并且申请了专利。胡同、长城、皇家园林等人文景观的作品纷纷被人收藏。作品丰 相似文献
10.
山东的张凤塘先生,又名张法舜,是近年崛起书坛的一位青年书家,获得第四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金奖是其发轫之始,随之不断探索提升,2002年更是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风格日趋成熟,形成了现在骨骼劲挺而又笔意流荡,粗重处见浑厚而黑白处见性情的个性书风。 相似文献
11.
李文军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13(4):33-36
19世纪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毕生抛弃婚姻生活、社会交往和一切功名利禄,始终与诗歌为伴,她的诗作展现了一位独特女性对生活表面形式的拒绝和对生活内在本质的恋慕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是最真实的狄金森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孟宾于(约897—983),字国仪,因仕水部员外郎,时称孟水部,广东连州(今连县)人。五代晋天福九年(944)进士及第,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诗人,孟宾于与李昉、马致恭、徐铉等名诗人相友善(他们均有诗赞孟,见《全唐诗》)。作有五部诗集:《金鳌集》、《湘东集》、《金陵集》、《玉笥集》、《剑池集》。诗集在元代后失轶,民国末修《连县志》称《万有文库》载有《金鳌集》,不实。解放后,研究孟的资料甚少,仅见周汝昌、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陈永正《岭南历代诗选》,黄志辉、龙思谋《粤北历代名人诗选》。身为粤人的我们,今天知道孟乡贤的为 相似文献
13.
14.
引子:中国一位资深的办公界前辈曾与钟奋强长谈三天,鼓励他在办公文仪行业打开一片新天地,为民族产业争口气…… 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是他成功的基石 1991年,钟奋强从华南理工 相似文献
15.
在丹妮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刻,丹妮走了,在柴可夫斯基交响乐《悲怆》的乐声中走了,在古诺—巴赫的《圣母颂》中走了,在她自己朗读美国作家的散文声中走了,她微笑着移民到她的天国去了。 相似文献
16.
司空图的一生——希望、失望、绝望.司空图的一生.生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837),卒于后梁太祖朱晃开平二年(908),祖籍泗水(今山东省泗水县).《旧唐书·文苑传》说司空图“本临淄人”,无名的《司空表圣二十的诗品注释叙》认为其祖籍是河内人,但证据无可查.当今学者都一般认定司空图祖籍是河东,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也是不妥的.因为司空图诗文集中就多次自称“泗水司空氏”已就说得十分明白.不过,这个祖籍距司空图本人生活时代恐怕是比较遥远了.司空图出生于奉儒之家,而泗水是儒数鼻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近邻,古人又素把“洙泗地”看作是儒学的“摇蓝”,看作是儒学最兴盛的地方.故而司空图以自称“泗水司空 相似文献
17.
18.
郭瑞林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82-87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沈立新被评论家称之为“诗书双全”。在他的艺林求索的路上,有三个人对他的影响至大,沈立新引以为恩师:一为教他写诗的著名诗人田间,一为教他习字的著名书法家熊尧昌,一为教他习文的著名作家俞林。沈立新写诗,不是以诗为业、成为诗人,而是强化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诗是一种抒发文人情怀的雅士诗歌。他的“记游诗”,写得尤为成功,“题赠奉和诗”,也写得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叶塞宁和陶渊明同为田园诗人,他们最后的人生结局和诗风都不甚相同。但两人均处于社会与文化的双重转型期,思想、认识深受历史交替、文化转型的影响。在生活、创作过程中,两人历尽曲折和苦难,在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曾出现过不同性质的矛盾:叶塞宁的城乡矛盾,求新与恋旧的冲突;陶渊明的对出仕与归隐的迷惘,贫富思想的斗争。相似的背景及思想经历致使两人一生的情感及反映这种情感的诗作都围绕田园生活而展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讴歌农村、赞美自然,抒发自己对农村田园的眷恋与挚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