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处于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深圳活动断裂带,新构造时期,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块的差异升降幅度和速率,水热活动,断块应力分布,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所反映出的地壳活动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具备产生大震的构造背景。深圳市建于深圳断裂带上,这里经过长期侵蚀,多已成为平原或谷地,是工程建设的良好场址。但基底破碎,增加了建设的投资和工程量;为确保城市的安全,仍应对深圳断裂带不同地段的近期活动性进行切实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南段巨型正花状构造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接触的部分)平面上是一个破碎带,宽度约22km,断裂带内地层与两侧的下扬子陆块、华北陆块的地震反射特征和电性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郯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在横剖面上郯庐断裂带显示正花状构造,由一条走滑主断裂和几条平行的伴生断裂组成,其中主断裂断面直立,一直延伸到地下15km深处,仍未见消失或变缓的趋势,是压扭性断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12.4万年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考虑新构造运动和全球海面变化与海岸带地区地貌发育关系后,根据现代地貌面、海岸线和相关沉积等所反映的海面变化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推算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新构造抬升速率。结果表明,12.4万年以来牟平-即墨断裂带两侧的构造抬升速率有明显差异,断裂带西侧沿岸为0.50mm/a,断裂带东侧沿岸仅为0.15mm/a。  相似文献   

4.
沂沭断裂带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是理解该区构造演化和深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收集沂沭断裂带50个固定台站所记录的远震事件数据,应用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扫描方法,分析研究区台站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29.8~35.2 km,平均厚度32.8 km,以沂沭断裂带为界,具有自西北向东南减薄的趋势;泊松比为0.20~0.31,平均0.25,表现出明显的分区特性,位于沂沭断裂带内的台站泊松比明显高于附近地区,该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地壳物质组成有关;沂沭断裂带两侧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沂沭断裂带对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明显的分割效应。  相似文献   

5.
秦岭商丹断裂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构成和长期的演化历史。文章选取了商丹断裂带的2条横剖面,综合运用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分析、岩石有限应变测量、断层岩的变形温度估测及EBSD石英光轴组构测量分析等方法对商丹断裂带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商丹断裂带两侧岩片相对倾斜,呈正花状;东段线理保留得比西段好,南北两盘线理差异明显,南盘以倾向线理为主,北盘以水平线理为主;商丹断裂带岩石均受到压扁作用,东段岩石比西段岩石所受的压扁作用更强;商丹带断层岩变形温度多集中于(500±30)℃范围内,东段温度比西段高,北盘温度比南盘高,由断裂带向两侧温度逐渐下降。EBSD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中石英主要以中低温菱面〈a〉组构和低温底面〈a〉组构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活动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和C^14年代数据,并结合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壳厚度、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分析,讨论了本断裂带活动构造地貌的分布特点、期次及其形成机理等问题。本文认为一系列山脊、阶地、水系和洪积扇沿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后扭错位变形,变形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并且可以划分为3期变形。这种反扭位变形,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壳浅部块体向东运动过程中,因北侧块体速度较慢产生的滞后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7.
胡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6):6420-6423
实测剖面地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石岭镇境内,位于距四平市区约30 km的303国道两侧。通过对该剖面登娄库组野外露头的精细测量和细致研究,对其构造样式和动力学机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共识别出39条各类断层和多种类型的褶皱,其中断层以小型逆断层为主,少数为走滑断层,走向均为NNE向和SWW向,这与依兰-伊通断裂带走向大致相同。通过对剖面内各断层、断层组合及褶皱形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得出该剖面登娄库组构造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方向变化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早白垩世末期至晚白垩世早期(100Ma左右)左行走滑正断层运动和早第三纪右行走滑逆断层运动两个期次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8.
双河岩盐矿区的钻探工程发现,该区岩盐层厚度变化急剧,并且埋藏浅者厚度大,表明有沉积期后改造过程,或称“盐运动构造”。经大地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测量,进一步发现在岩盐层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泥辟构造”存在。重力异常还显示出岩盐层厚度向两侧根快变薄、尖灭的特点。文章综合钻探、物探研究成果,对岩盐层富集区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由其南东侧边界活动断裂即龙门山北东向活动断裂带,北侧边界活动断裂即西秦岭近东西向构造带的南缘活动断裂带,断块内部近南北向岷山隆起断裂带的岷江与虎牙断裂等活动断裂带组合,构成了本区由西向东逐渐收敛的平卧"A"字形活动构造体系.在该活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川西北断块沿两侧边界活动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武都、文县-平武、青川"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沿东经104°线附近形成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统一强震活动带.而在该带的东、西两侧地区,地震活动则明显减弱.强震沿该带有规律地南、北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龙门山构造带隆升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 基于龙门山构造带东西两侧下地壳物质层属性差异巨大的特征, 进行3组PFC2D离散元数值模拟对比实验, 将深度扩大至下地壳, 记录颗粒运动状态, 实现定量化分析。实验得到的变形结果及模型颗粒运动矢量图显示, 在下地壳物质属性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 板块碰撞挤压应力及地壳厚度的差异不会在龙门山构造带形成巨大的地形高差。当下地壳黏度系数存在明显差异时, 软弱下地壳物质层颗粒相对运动速率为1.5~2.94 m/s, 平均运动速率为1.62 m/s, 大约是坚硬下地壳层颗粒平均运动速率的54倍。模型中部(龙门山构造带)出现隆升变形, 纵向影响范围为94.74%, 隆升幅度为19.85%。软弱下地壳上覆的中地壳和上地壳颗粒具有较大的向上速度分量, 上地壳物质层上涌趋势明显。巴颜喀拉块体和四川盆地地壳存在20 km的厚度差异, 使得龙门山构造带隆升幅度由14.79%增至19.85%。综合分析3组离散元模拟实验结果, 得出巴颜喀拉地块下地壳物质层与四川盆地下地块物质层的黏度差异是龙门山构造带垂向隆升变形最关键控制因素的结论, 在下地壳黏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前提下, 巴颜喀拉块体和四川盆地的地壳厚度差异对龙门山构造带纵向上逆冲隆升幅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彭灌飞来峰群形成方式和时代及根带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灌飞来峰群为龙门山飞来峰群之一部,外来系统地层包括D、C、P、T1,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原地系统有T3、J,岩性主要为含煤碎屑岩、泥岩。原地系统大构造简单,小构造复杂,外来系统各种构造极发育,结构面倾向北西,辗掩滑动面倾向南东,前人认为飞来峰群是印支运动或印支、喜马拉雅两期地壳运动水平挤压、推覆产物,根带来自龙门山以西。笔者据沉积岩碎屑粒经、成分,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古地形、古气候和古水系,认为飞来峰群是新第三纪龙门山东坡上岩块发生蠕动的产物,根带来自龙门山顶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吉林油田开展的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与埋存(CCS)示范工程,设计并实施了油藏流体运移及驱替前缘监测项目,为后续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监测内容包括储层物性测试、CO2分布监测、生产井监测三方面。储层物性测试方面,使用了气相示踪剂、压裂裂缝监测、试井方法,有效地反映了井间连通性及裂缝分布。CO2分布监测方面,使用了微地震前缘监测、大地电位监测,准确地描绘了CO2在储层中的分布状况。生产井监测方面,通过油、气、CO2产出量监测,直观地反映驱替前缘运移情况。不同的监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华北板块总体上以升降运动为主 ,但由于北缘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状态 ,东南缘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板块构造演化 ,其开合作用造成了华北内部地壳较弱的挤压变形 ;中生代的裂前拱起和初始断陷阶段 ,济阳坳陷已初具雏形 ;新生代是济阳坳陷的强烈构造运动阶段 ,此时板块运动形成了盆地大体框架后 ,经过地幔波状运动的内部改造便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4.
倾滑断裂,滑开破裂和刃型位错运动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研究福建东部火山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辅以地球资源 卫星遥感信息计算机处理的图象解译表明:斜贯闽东火山岩区的福安-南靖深断裂两侧的两组北北 东向断裂带与长期而多次发育的东西向以及北东、北西、北东东和北北西向断裂的交切处,构成中 生代晚期强烈火山喷溢和后期岩浆、热液侵入的一系列活动中心,促使火山-岩浆侵入杂岩区断陷 盆地差异性运动多期次的发展,为矿化提供极为有利的矿源和成矿环境条件.综合解译为本区普查 找矿提供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综合找矿标志,圈定最具找矿价值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锚杆支护防错原理及锚杆合理安设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顶板活动和岩层变形到破坏经历层间相对错动、层间离层及逐层弯曲折断三个阶段,复合顶板层间动是顶板变形破坏的初始阶段,由力学分析知,锚杆防止层面之间错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锚杆自身的截面剪切阻力来增加层面之间发生错动时的切向阻抗力,且通过锚杆的锚固作用来啬 层面之间的法向压力,从而提高层面之间锚动时的抗剪切摩擦阻力,由此,提出锚杆的最佳安设方式是,中间锚杆垂直顶板安设,两侧锚杆应与顶板成一定角度倾斜向两帮安设。.  相似文献   

17.
庐山新构造运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庐山新构造运动活跃。中山低地对照极其鲜明、断层崖悬崖峭壁、温泉地震、谷地形态悬殊、多级裂点瀑布和岬湾曲折湖岸是庐山新构造运动主要迹象;而地垒、地堑、断(?)、掀斜则是主要类型。庐山新构造运动具有运动普遍、继承明显、间歇显著的特征。而且新构造运动经历了轻度—强烈—轻度等断块升降时期,从而控制地貌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空间大地测量以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测定地球整体(地球自转)和各圈层(特别是大气,海洋与地壳)的运动,使地球动态变化的监测,研究及应用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动力学最新发展概况,内容包括地壳运动,地球自转,重力场时间变化等。  相似文献   

19.
地下岩体天然裂缝的数值模拟及其对流体活动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岩体天然裂缝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发育机理非常复杂,且裂缝不能直接观察。依据裂缝分布的数值模拟步骤,通过观察、描术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在发育过程中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裂缝发育概率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而对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特点做出了预测,根据实例计算结果,探讨了裂缝分布对地下流体活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倾斜矿体开采岩体移动规律与变形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急倾斜矿体开采的岩移规律与变形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急倾斜矿体在高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2种条件下的岩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开采区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远小于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时,在这2种应力条件下都具有类似水平矿体开采的地表岩移特征;反之,在高构造应力条件下,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出现双沉降中心的现象,而在自重应力条件下只存在单沉降中心;在高构造应力条件下,急倾斜矿体开采在地表移动变形量、移动变形影响区规模及地表宏观变形破坏特征上与自重应力条件下相比都有较大差异,原岩应力场中作为特征量的最大主压应力的取向对岩移行为的影响是产生这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