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是我国先秦时代的神圣文本,蕴含着管仲为服务于齐国崛起而采取的治国安邦、辅政牧民、祭祀教化、理财筹算和资源调配等系列理念。其中,竭力秉承天道、地道的道治思想,是维系齐国整个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中枢,而贯穿《管子》的核心之道依然是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基于考古学以及文学人类学的神话历史新视角,参照传统经典文献、地下出土文字、考古实物图像等互阐互释的多重证据,努力从“道”的宇宙发生学层面去找寻其所以然因素,揭示重视神话原型之一为太阳的天道以及隐喻原初地母崇拜的地道,进而促使基于宇宙之道的政治神话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于像齐长城这样较大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果仅仅从军事的角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往往会失之偏颇。造成这种偏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儒家思想观念对后世所造成的思维惯性。儒家经典《春秋》、《左传》中所详记的尽属政治史、军事史以及伦理道德演化史,但客观的历史远比这些经籍所反映的内容更为全面、广阔,如《管子》所反映的经济方面的内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璀璨的经济成就,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春秋》、《左传》和《管子》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齐国在春秋时期的崛起,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经济上的胜利;修建齐长城不仅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更是经济竞争的需要;齐长城不仅可以作为军事屏障,更是齐国从事商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齐国的社会和谐思想,起源于史前先民的贵和思想,以管子、晏子为代表。管子的和谐思想异常丰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他提出了"人和"概念;在人自身和谐方面,他强调"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和谐"一词,就最早出现在《管子》里。晏子的和谐思想也很别具一格,他最早提出了"六顺"、"和而不同"、"权有无,均贫富"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外交”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表明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从前的大国没有走过的崛起之路,“经济外交”应当是目前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崛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所谓“崛起”本身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一国自身历史与现实的纵向比较,也包括同时期与他国的横向比较,一国崛起有程度和性质之分,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走向霸权,崛起的性质是渐进的、和平的。和平崛起的内涵就是在和平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实现崛起,中国和平崛起在外交方面应有以“和”为中心理念;以竞争多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大国关系、睦邻友好、经济外交和合作宽容、着眼长远为战略要义等内涵。  相似文献   

6.
外交官赖口才驰骋国际舞台外交是“用笔和舌打文仗”。古希腊名言曰:“大使没有战舰,没有重兵,没有碉堡,他的武器就是语言和机遇”。外交官“折冲于口舌之间”,须赖口才以驰骋国际外交舞台,讷讷丁言者是难为善使的。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因擅辞令,使这个吏在晋、楚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几十年免遭外患;晏子使楚,楚王欲辱而反遭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关系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匡辅王室、存亡继绝的口号已不复闻,尔虞我诈,争王称霸的斗争极为激烈。“远至迩安”的目标已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等带有浓厚阴谋色彩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不仅对当年的诸侯国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在外交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远交近攻”的意思即结交边远的国家,孤立、进攻邻近的国家。它的倡导者是秦国的客卿范睢。范睢是魏国人,家境贫寒。他想事奉魏王,就先投靠了魏大臣须贾做门客。其时正是田单破燕复齐、齐国声威大振之际。魏王同相国魏齐商议,决定派须贾到齐国去重修旧好。范睢同行。齐襄王(前284-前265年在位)接见须贾,对魏、燕勾结,联合攻齐的往事耿耿于怀,表示魏王不可信。范睢在旁代须贾申辩,襄王听了很满意。谁想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作为“窃国大盗”已“盖棺定论”。他在中国政坛的崛起,一以编练北洋武力为后盾。二与他在晚清的外交生涯有关。他主持北京政府外交的理念和实践,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从而得出经济外交必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中国成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崛起"不仅冲击了亚洲地区秩序,而且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以此为背景,中国当下有必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如何夯实中国外交的根基。基于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的思维逻辑,当前中国外交转型的实质是国内社会转型的自然延伸。从中国的外交资产出发的关键问题,就是明确中国外交资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鹏宇 《科技资讯》2023,(20):46-49
为了研究高温再热器高温腐蚀发生的原因与腐蚀机理,通过对某煤矸石电厂3#炉高温再热器爆管和相邻管进行宏观分析、光谱检测、力学性能试验、金相试验、布氏硬度试验,初步判断管子失效原因是因管子超温幅度较高,造成奥氏体组织晶界上聚集大量非正常析出相,产生裂纹源,并在高温和管子内压作用下快速扩展,超过临界尺寸后,管子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12.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该书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其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至公元前四七九年)同时期。孙武从齐国出奔到吴国后,经伍子胥推荐,被吴王阖庐重用为将,与伍子胥同佐吴王治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对吴国的崛起,起过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3.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外交指导方针,近年来国内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界以及政策研究者就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到底应该奉行何种外交政策展开了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还没有完成崛起的任务,必须继续韬光养晦;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了大国的水平,中国外交应该转而追求有所作为。与此同时,"韬光养晦"在国外往往被译  相似文献   

14.
管子(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 ,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初年齐国政治家.当今学术界也有人称他是“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先驱、管仲学派的创始人”(杨宪邦主编《中国哲学通史》第一卷).关于他的身世,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他早年穷困潦倒,经过商,当过小官,与鲍叔牙为友.分取红利时,管仲擅自多拿,鲍叔知其贫微,不以为贪婪;打仗时,管仲冲锋在后撤退在前,鲍叔知其家有老母,不以为怯懦;管仲曾经三次入仕三次被黜,鲍叔知其未遇时运,不以为不肖.鲍叔的赤诚相待使管仲非常感动,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管鲍之谊”,成为古人社会交际的理想模式.管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的剧变时期.周室衰微,大国争霸,强凌弱,众暴寡,局势激荡多变.齐国在襄公当政时,生活奢侈腐化,待人凶暴蛮横,诸弟唯恐祸及己身,纷纷流亡国外避难.次弟公子纠以管仲为傅,逃奔鲁国;末弟公子小白以鲍叔牙为傅,逃奔莒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随后又被大夫雍廪杀死,一时国内无主,政治瘫痪,齐国贵族国氏、高氏暗召公子小白回国,鲁国同时也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位,并派管仲率兵守候在通往莒国的道路上.当公子小白经过这里时,管仲引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外交就是后人眼中的外交史,今天所说的外交史就是前人的现实外交。顾名思义,东方外交史指的是东方国家曾经的外交经历。东方外交史研究近年在我国学界异军突起,绝不是偶然的,是伴随着东方国家的整体崛起而来的中国学者的自觉的学术行动。长期以来,外交史的主题就是革命史,都是反殖、反帝、反霸这些政治史的内容。传统意义的"东方学"已经无法解释今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等发生的广阔而深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大洋洲地区对中国推动实施全方位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关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梦的实现。在大国角逐中,中国在这里的利益诉求必须有所体现,需加快推进双边及多边关系的快速发展。文中试图在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和公共外交四个层面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17.
“和平崛起”战略作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强国方略,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冷静回应。这一战略既是我国一贯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继续,也是借鉴他国经验,寻求大国崛起的和平之路。从内涵上讲,“和平崛起”战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又谋求全人类发展中的竞合共赢,立足国内,和睦四方。“和平崛起”战略是把中国的强大和世界和平有机融合的强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正>在乌克兰危机久拖未决、西方经济制裁一再延续的背景下,俄罗斯不断拓展"东方外交",以使其突围脱困。2016年,普京政府利用中国进一步崛起和美国战略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强东方外交。其在积极推动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积极深化与东盟的对话伙伴关系,加快开启对日战略缓和,并谋划着新一轮俄美关系"重启"。东方外交增加了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回旋余地,使俄在承受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19.
正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的意外崛起引发了美国战略界对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的反思。一些人认为,美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变得越来越脱离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利益了。于是,拜登总统一上台,其核心幕僚们就提出了"中产阶级外交"的概念,意图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更紧密地捆绑。事实上,  相似文献   

20.
中印两国共同崛起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性事件,这在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巨大变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在中印关系的深度磨合中,边界纠纷等老难题表现得更为复杂,经贸摩擦等新问题也涌现出来。互信鸿沟、自信与自卑交织及印度外交中的实用主义是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深层原因。中印必须耐心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和促进共同崛起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