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相似文献   

2.
契丹小字中有一部分成对的原字,虽然笔画、笔顺、笔势基本相同,但二者之间在右侧是否加“点”方面存在差异。在音义方面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过去,曾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种种设想。但至今仍无使人满意的答案。考察所有“带点的字”的出现环境,发现带点与不带点的原字在词汇意义方面并没有歧义,而在语法意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带点的原字一般用于修饰限定男性,不带点的原字一般用于修饰限定女性。这是契丹话中存在“性”语法范畴的重要论据。  相似文献   

3.
“女”字初文阐释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字初文的本义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这是先民“近取诸身”象形造字的典型方法。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在甲骨文中,“女”常常代替“母”字或二者通用,“母”字也是“女”字加两点而形成特指的。“女”作部首,造字众多,指事广泛,且有审美价值,如“姓”、“好”、“后”,足见女性在造字之初相当活跃。夫权制出现以后,男尊女卑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又造出一批表奴役、歧视、邪恶的“女”旁字,如“妖”、“奸”、“妒”、“婪”等,这属于文字增殖现象。我们不应本末倒置,以繁衍的文化造字来理解“女”字初文,认为先民造字时就具有贬低女性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话相比,闽语有一个特殊的时间表达方式,即用“字”表示“五分钟”。这个“字”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即刻与刻之间的两个特殊符号,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字”具有了“五分钟”的新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字”的功能仍然在不断扩展,含义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吴琼军  刘瑄传 《科技信息》2009,(21):I0089-I0089,I0069
目前,我国地名“翻译”与地名标志的拼写不相统一。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在不同国家使用过地名标志的人士对此都表示质疑,并一致认为地名“翻译”应与地名标志的拼写保持一致。本文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构词能力强。“的”字结构表面简单,实则复杂。在盲文分词连写规则中,“的”字的处理经历了从繁复到简略的过程。黄乃先生根据语法功能对“的”字的分词连写进行了区分,但是规则复杂且不易操作;现行盲文以分为主,由于处理的方式过于简单而忽略了“的”字结构内在的句法、语义关系。“的”字的分词连写存在理论复杂性与实际应用简单化之间的矛盾。将是否出现中心语作为“的”字结构分词连写的显性标记,既能反映“的”字结构的基本语法关系,又具有操作的简便性,为盲文分词连写相关规则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前兴起的“被字现象”较之语法常态的“被”字句有如下不同:语法上,“被”字后系着的是光杆不及物动词、形容词,还有随后出现的名词,句子在形式上、内容上很难补出施事者;语义上更加凸显遭受意味;语用上,表义新颖且诙谐,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社会公民的被动现实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归纳了《史记》中双宾动词进入“于”字结构和“以”字结构的规律、原因以及“于”、“以”在句式中的作用。“于”、“以”的使用既和动词有关,也和句子强调的重点有关,同时“于”字还可以用来区分直接宾语和问接宾语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附性,“所”字实属具有指代意义的结构助词,而“所”字结构中的“所”是代词的说法与词类的划分标准存在冲突.不同类别“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句法语义具有差异,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评述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观并据此形成的汉语语义句法思想,从“字”和汉语基本结构单位,“字”本位和汉语语义句法两方面入手简要揭示了徐通锵“字”本位说的主要内容,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因素,最后指出徐通锵先生提出、创立字本位说,对于汉语研究摆脱机械模仿,走上独立研究、自主创新的道路,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旧城改造、新兴城区、撤村建居、撤市改区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出现了各类地名管理问题,亟需规范.以杭州城市为例,以下方法不失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区地名管理方面可以着手进行的几个措施1、保护历史地名;2、控制商业地名;3、强化法律制约;4、协商解决问题;5、坚持实事求是;6、做好地名规划.  相似文献   

13.
指人“的”字结构是“的”字结构中很有特色的一种类型,在学术界却被忽略了。尽管分析“的”字结构时提及过,但学者的研究仅限于语法层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外部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像形式和人们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指人“的”字结构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运用“映像”和“转喻”理论对此进行了阐释,并对该结构的构成形式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4.
“”字作为川东北方言,有音无字,曾令《宣汉县志·方言》的编撰者犯难,如今却在万源市内找到了证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在”字结构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描绘。指出“在”字结构的关键在于其中的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的性质不同,结构的变换关系也不同。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和降级述谓描写,得出汉语的名词也有价的分别,并将现代汉语的名词分为零价、一价和二价三类,同时对每一类都作出了较为细致的描写。根据名词价的特性和“在”字结构的变换关系,文章得出结论:“在”字结构有鉴别名词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杜甫在诗中喜用“自”字。在其诗中,“自”字可以当代词,也可以当介词。当它作为代词,指代物的时候,诗中的“物”成为和人一样的独立的主体,拥有了独立的情感和意志,诗中世界成为了“二元主体”的世界。诗中空灵澄明的意境得以深化,诗歌的艺术空间得以拓展。这种物的独立和海德格尔诗学中所推崇的人与物的“敞开”,有殊途同归之妙。略有不同的是,杜甫对国家和百姓的不能忘怀,使得他的个人意志虽然在某些时候弱化,但始终没有丧失,这使他和海德格尔诗学中那完全“自在生存的人”是不同的。但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从“约定俗成”定义、范围的界定开始,在人名、地名、书名及其它方面列举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现太,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细致探讨和分析研究,进而指出我们在翻译实在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徐创河 《甘肃科技》2004,20(11):196-197
就煤矿企业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二字方针”,以便在瓦斯管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阐述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祖国宝岛台湾,有许多带“鹿”字的地名,如鹿港、鹿耳门、鹿湖、鹿野、鹿谷、鹿鸣、鹿寮等.从这些地名看,人们不由地要问,台湾与鹿究竟有何关系?台湾是否也是鹿的故乡?人们的说法不一.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是,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陆续发现了不少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在那些化石  相似文献   

20.
“法”、“经”二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应广泛,并各有其通行含义;主张“法后王”、“法要明白易知”,。是法家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因此,法家李悝所的《法经》,其名称不可能是任何其他字的借字或借义,而应该是它们在当时的通行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