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已日趋完善.本文旨在研究大剂量维生素C对预防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症发生率高,也是AMI致死的主要原因,属外科急症,姑息性内科治疗常不能凑效,需尽快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基础上心导管检查,一旦确诊,急诊手术修补间隔缺损,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最大努力开展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溶栓疗法,尤在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应为AMI治疗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几十年来的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血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取得了进展,心肌梗死的总体住院死亡率逐渐下降,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不能通过直接PCI达到理想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QTd的动态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 ,QTd立即较前显著增大 (P <0 .0 1) ;再灌注后 5min ,QTd再次异常增大(P <0 .0 5 ) ,并随即开始减小 ,至 90min左右减小至最低水平 ;而无再灌注组QTd则无明显的再次增大、减小之波动 ;3例再灌注后 3~ 15min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AMI及再灌注前后QTd的动态变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AMI发生及成功再灌注的又一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STEMI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且于12 h内行直接PCI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对比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陈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21(2):116-117
综合医院急诊科是诊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内的急重症的首诊科室,而AMI发病早期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与溶栓治疗的及时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尽早溶栓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溶栓效果,我科从1996年起开展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 AMI 26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6例中,23例为我科首诊病人,3例为他院疑诊转入。21例为初发病例,5例为再发梗死。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演变均符合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54… 相似文献
8.
李桂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4):452-453
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静脉溶栓疗法的安全性 ,从护理角度探讨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和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K和CK-MB峰值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景玲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18(2):67-69
自1995年7月至1997年6月,有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例是发病6~12小时以后就医的。这6例患者之中4例发病前表现为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未合并有其它疾病。1例合并有成人型糖尿病。1例过去有高血压病并且有过下壁心肌梗塞。全部病例均能良好地耐受溶栓治疗,治疗有助于患者平稳地渡过心肌梗塞后前5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方法对36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症状、梗塞部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症状典型.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和痉挛.结论应积极进行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孙金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治愈23例,好转21例,死亡4例,经过治疗和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通过综合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珊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5):581-58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溶栓、抗凝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置人支架术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结果:治愈96例,好转23例,死亡9例.结论: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溶栓治疗对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7例,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浓度,并动态观察STEMI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对比分析各组间CRP浓度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溶栓再通组再通后CRP浓度迅速下降,与未再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迅速下降,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有利于观察STEMI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病人行心电监护 ,分析所见的心律失常。结果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9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2 6例 ,室上性心律失常 10例 ,房室传导阻滞 5例。结论 :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性别无关 ,前壁心肌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 ,下壁心肌梗死以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为多。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60例,随机分为颈动脉加压滴注瘫康灵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颈动脉药物滴注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接受PCI的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及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92例患者PCI成功83例,失败4例.住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死亡,无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促进心肌梗死患者活动耐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对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增加活动耐力的护理实践.结果: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离床活动,并不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反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活动耐力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