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消失的地平线》不只是奇幻小说或消遣读物,它还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批判意义的作品——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反战性。通过从侧面描写主要人物在战后的不堪命运,以及通过主人公大喇嘛和康维对世界大战的直接鞭挞,小说表现出明确的反战主题。此外,小说所虚构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更使这一反战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丛伯全 《科技资讯》2011,(15):244-244
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地球资源遭受疯狂掠夺,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新世纪伊始人类正不断品尝因此造成的生态恶果。在许多作家家都遇见了这样的结果如,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创造了世外桃源的同义词——香格里拉(Shangri-La),一个和谐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态乐园。本文作者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消》进行解读,浅议小说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间复杂的关系,强调小说蕴含的深层的生态思想内涵,旨在唤起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10,(13):70-70
<正>香格里拉!这一美丽安详、和谐富足的人间乐园,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成为许多人的梦中桃源。这个名称来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问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1937年,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香格里拉》,风行一时。上世纪70年代,这部作品再次被翻拍,也再度风靡全球。30年代版本的剧情反应了经过一次大战和经济大恐慌后  相似文献   

4.
李淼 《科学世界》2007,(4):95-95
这部纪录片刚刚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它由美国前副总统、资深“环保分子”戈尔先生参与拍摄.对气候变暖进行了清晰和精炼的解释,其准确性得到了许多气候学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在西方曾轰动一时,他向西方世界呈现了一个世外桃园般的中国.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分析该文本中对中国描述的神秘化色彩,指出西方关于中国的一些认识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说明其所构造的中国形象是异化的"他者"形象,是对中国神秘化、专制性和欲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在西方曾轰动一时,他向西方世界呈现了一个世外桃园般的中国。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文本解读,分析该文本中对中国描述的神秘化色彩,指出西方关于中国的一些认识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说明其所构造的中国形象是异化的"他者"形象,是对中国神秘化、专制性和欲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法律系巴春生副教授出版新《云南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该书以云南为基本区域单元进行实证研究,描述了云南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现实存在和未来发展态势,意在揭示云南作为特定区域的城市化发展规律,为云南城市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创下收视高峰,社会影响极大。该片的成功传播与社会背景、媒体环境及作品本身的内容有关,它通过有效地借势、逢时、选材而获得成功,对于提高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普及率,提升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特洛伊》是对经典文本《荷马史诗》的重述,它的改写体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典型模式,在多个电影版本的比较视域下,其叙述策略更加清晰,这种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强调自由主义英雄,神彻底隐退;二是戏说爱情,以其浪漫唯美面目取悦大众;三是进行存在主义的现代阐释,减弱了史诗故事的历史感。好莱坞模式已悄然移置和潜入经典之中,它不是历史电影,而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制造出的虚假幻象。  相似文献   

11.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认为《张协状元》剧编写于元代杭州。针对杨文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逐一解读剖析,可以推断《张协状元》为南宋中期戏文且只能产生在南戏故乡温州。  相似文献   

12.
在《论语》经典堂皇登上奥运开幕式的今天,其实只要用心,我们还可以从中寻觅出更多对我们的事业具有现实意义的论调。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纪录片《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通过小切口展现脱贫攻坚的大事业.该片坚持纪实手法,巧用视听元素,呈现动人细节,通过脱贫主人公、导演、字幕三个层次的叙述描绘了一幅真实生动的脱贫全景图.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村上春树都擅长刻画人物。《狂人日记》和《挪威的森林》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鲁迅笔下的“狂人”和村上春树笔下的“病人”却有着某些天然的相似和相同之处:同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样茫然孤独无助的年轻主人公,同样残酷的青春和病态人生,同样孤独无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降,中西文化的交流,往往以基督教的传播为因由,《天学初函》保存了这一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一批文献。分析这批文献,可以发现明末士人与来华传教士引进完整西学体系的努力;同时,通过《天学初函》的流传,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学体系在与中国固有的知识体系的角力中逐渐销蚀、肢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赵雪 《科技信息》2010,(33):226-226,231
杰克.伦敦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他出身穷苦,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着丰富的经历——海员、工人、育空河的淘金人、旅行家、记者和作家.他写的许多小说无论在美国还是世界上都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本文将从生态批评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许多中国读者十分的了解的作品.生态批评是伴随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情况而产生的。这种批评理论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它的目标是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保护环境,使人类和自然能够得到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所以从生态批评主义探讨这两部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就有了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汤世杰是云南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本文通过对他的作品《灵息吹拂》的分析,指出了他在创作中的一些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冶金》的期刊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期刊特色是期刊的重要“属性”, 是期刊最具鲜明特征的“属性”;是一种期刊有别于他刊的最显著的特性.特色越鲜明的期刊越容易被人熟记,每种期刊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象征的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王钟陵教授的两部创作集,得到了学界与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作为学者作家,他的多文体创作具有三个特点:学术与艺术的融合,大气,表现手法别致新颖。王钟陵教授的创作,在报告文学、新诗、散文领域,都积累了新鲜的经验,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他的学术著作,则又具有文学化的特征。创作与学术的高度融合,其中内蕴着一种新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