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古代以“医”的起源为“王天下”的基础之一,中华文明引导着“医”的发展,而“医”也对中华文明有着重大贡献。在中华文明的哺育下,“医之道”的核心观念即“保性命之术”的以人为本、日常生活的顺应自然、“施医于未病之间”,“医”者之心为“仁心”,“医”者之术为“仁术”。中华文明哺育下的“医”,与治国理政紧密相连,或以“医”从政,朝廷要关心民众疾苦;或以“医”喻政,所谓“医国”,即为国除患祛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医”,突出的是中华文明精神。医学教育,注重中华文明的指引,对当今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量词“束”和“捆”在过程性上存在着差异。从起点看,“束”用于较细的长条物,“捆”用于较粗的长条物;从途径看,“束”为束缚而成,“捆”为捆绑而成;从终点看,“束”的集合体为细长状,“捆”的集合体为粗大状。“束”和“捆”的差异虽然在本质上是共时的,但也和语言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术用说”以法家“君权”思想为主导,自韩非子《喻老》《解老》始即成为解老主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术用说”并非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曲解。老子学说当是合道为德之法,守“道恒无名”,“空其心”,“弱其志”,消除主观意识,不以志为。其旨,无志而已。以“志”为关照,可见“术用说”以“术”纵志偏离老子无为之旨的实质所在。老子举事理以“观复”,“知常”以归,不离道朴;“术用说”见事理以为术用,纵志妄作,之向无常。为“道”与为“术”正逆两途,反其志以观,可以去伪见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变动以及农村发展的滞后,促使农村人际关系从“乡土中国”开始向“新乡土中国”变迁。“乡土中国”中农村人际关系是以“熟人社会”为人际交往基础,以血缘、地缘为人际交往核心,以“人情”关系为人际联系纽带;“新乡土中国”中农村人际关系是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过渡,以“利益关系”为人际交往中心,以人际关系“理性化”为发展趋势。两者的对比研究可以为后乡土中国背景下处理农村人际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士学位论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欲提高学士学位论文质量,一要以“应用性”为基点,精一fl,设计,选好“真题”;二要以“实践性”为重点,周密安排,落实“真做”;三要以“规范性”为参照,细心修改,写好文章;四要以“科学性”为依据,搞好答辩,严格评审。  相似文献   

6.
根据交通部用三年时间在全国省干级公路上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宜昌为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保障行车安全,“安保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宜昌公路局所建“安保工程”被司乘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盛誉为“民心工程”,“生命工程”,“环保工程”,“满意工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实地贯彻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村,应逐渐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要得以转变,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其次,必须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从而达到提高“素质”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长期秉承“顶天立地”的宗旨,以实践为资源,以智慧为资本,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目标,围绕“三农”问题,实地调查、实证研究、实验探索,建设“三农”跟踪调查网络,用“一手数据”打造“数字‘三农”’平台和“决策‘三农”’系统,积极为党和国家的“三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将中国农村研究院打造成集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于一体的高端智库。  相似文献   

9.
庄子、惠施展开“濠梁之辩”,探寻知的可能性、根据及知的方式,隐现出不同的思维进路。庄子的探讨进路富有变奏色彩,其以“道通为一”或类的相通为起点,肯定“鱼之乐”可知,进而将惠施“知何以可能”的质疑转化为“知”的方式,最后转换为“于何知”,以“知”的空间场所作结。相对来说,惠施将“异类不比”的逻辑贯彻始终,对认知的可能性保持了悬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宝钗”一语,从“吉祥”义,变异为“分离”义。盖钗为两股分叉,故以隐喻夫妻、情侣的离异。薛宝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金陵十二钗”最后都以“分离”“离异”“死别”的命运告终。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长江防洪治水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防洪需要科学的治水思想、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投入。当前,长江防洪急需的是科学的治水思想,而创新思想的产生首先需要理念的更新。本文提出需转变的观念为:对洪水与洪灾的认识,应变“视洪水是灾害”为“视洪水为资源”,变“视水如虎”为“视水如友”;关于人、水、地关系,应变“人水对抗”为“人水协调”,变“以土为本”、“以粮为纲”、“与水争地”为“给洪水让地”、“以土地换和平”,变“征服自然”为“与自然和谐”;关于堤防,应变“堤防万能”为“堤防有限”;关于蓄洪区建设,应变“蓄洪垦殖区”为“蓄洪垦殖养殖区”;对水旱灾害的防治.应变“防洪抗旱”为“防洪防旱”;对于泥沙,应变“泥沙之害”为“泥沙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更加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此为诱因,便萌生了师生换位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温家宝为总理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体恤民情,具有鲜明的“亲民”的执政风格,这使胡温新政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胡温新政的“亲民”风格主要体现为“三亲”,即:“亲农”、“亲贫”、“亲访”,其“亲民”思想和执政风格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16.
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为矜庄,时戏谑。在宋代“以俗为雅”、“以词为戏”的文学思想及燕安纵乐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墨客常常“以词为戏”,词的题序中出现了诸如“戏呈”、“戏赠”、“戏答”等字眼。向子诬的《酒边词》题序中“戏”字的分布很广,“戏”的含义很丰富,“戏”与时代文学思想、社会背景、个人阅历的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7.
《说文》释“若”为“择菜”,于典无载,段玉裁为足成许说,据《国语·晋语》一例,强分“若夫”,认为“若”之本义为“选择”.“择菜”为其引申义,文章试从段注所引书证内容和“若夫”在文献中实际用例以证段注之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文学观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著作,该文中他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为“文以载道”和“诗言志”两派,并且主“言志”而绌“载道”。但追溯中国古代文论史,“言志”与“载道”在这里都受到了误用,“诗言志”实则为“诗缘情”,它强调文学创作时自我情感的自在状态,为己而非为他人。这种“自己表现”的文学观,其实是对数千年来强调文学教化的社会功用的宏大叙事的解构。  相似文献   

19.
说“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人多认为“军”字的“驻扎”义系名词活用为动词。本文根据“军”的古文字形、前人对“军”字本义的说解及古书用例,确认释“军”的本义为“环绕”是正确的,因此其属性本来就是动词;并根据对“军”的词义系统的梳理,由“环绕”义引申为”驻扎”义,词的属性未变,根本不存在“词类活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发展观的一次新转折。意味着我们要从“物本位”转向“人本位”,要从片面强调“以经济为中心”的速度增长型发展转向“以和谐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抓住这个支点来撬动整个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民主,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