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曼 《科技信息》2011,(6):268-268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有“情”而无“声”则是装腔作势,没有传“情”的手段,没有艺术的技巧也不是真正的艺术。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歌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分析、理解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2.
简论歌唱艺术的声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歌唱艺术活动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音的表达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对“科学与艺术”这个课题的理解上,我认为应首先明确何为“科学”。在以往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研讨会上,李政道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发言:“我建议探讨的主要题目是‘艺术与科学’,而不是‘艺术与科学技术’。”须知概念涵义的含混不清是理论错误的重要“基因”。因为概念毕竟是理论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的艺术张车在于它的“未定性”和“陌生化”的特定潜质,“小说中的人物-难识庐山真面目”,“小说的场景-山重水复疑无路”,“小说的语义-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潜在特质的实现离不开读的参与,而阅读活动在使本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丰富提高了读。  相似文献   

6.
“行为”和“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主义美术现象,是前卫艺术家们试图在社会性的精神废墟上重建理念、精神、价值、方法的艺术表现方式,由于前卫、先锋的概念错悟或语境误导,使前卫艺术活动产生了一些虚妄、无序的混乱现象,如何在审视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现状的同时,发现和维护其应有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当代社会动力结构中的活力因素和积极力量,应该是当前艺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敦煌艺术既不是西方艺术的东渐,也不是中原文化的西延。它是我国秦汉以降,以西部本土文化为中心,兼容世界三大文明的“五凉文化”的结晶。敦煌艺术是东方中古时期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和最完美的体现。要使敦煌的艺术生命不断延续,必须融入新的时代信息,发扬其艺术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界定“艺术语言”、“意象”,解释“立象以尽意”的含义,论证“立象以尽意”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立象以尽意”的过程,艺术语言的审美过程是析象悟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辛晶 《奇闻怪事》2009,(12):6-7
“留白”,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书画中的留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达到“意无穷”之境界。而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留白。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英语阅读教学最优化艺术包括备课最优化艺术、课堂教学最优化艺术、课外辅导答疑最优化艺术、学生课后复习练习最优化艺术以及测试与反馈最优化艺术。通过最优化的教学,可以培养出最优秀的英语阅读人才,以满足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的二十一世纪中学英语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想,互为依存又互为悖论。一方面,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没有语言,思想无以延伸;另一方面,语言又常常被描述为“思想的牢笼”。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均是对语言的传递与描述能力的局限的一种感慨。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无疑是一种方式别致的言说,这种言说与其承载的思想必然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艺术形式语言和结构图式中白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白描”是线的艺术,以线描为艺术语言塑造形象,也就是纯以线造型。结构图式中的“白描”着重于线的质量,这种独立完美的艺术形式,已极尽传情达意之功能,它有充实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以天地万物写胸中意气,无怪乎不少画家舍弃了色彩。这正与中国书法有相似之处。也就是“书画同源”具体体现的共同目标,对“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3M):24-26
如果将我们感知道的“美”表现成为作品,那么必然离不开“表现人”(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和表现手法了。不过美的广义性决不会使其仅限于“纯艺术的手段”之范畴。如陶瓷艺术,便是陶艺家们将自我情感以陶瓷的科技工艺来实现的“工艺美术”。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透射出的是一种科技之美。  相似文献   

15.
就中外艺术发展史来看,传统艺术观皆有重“道”的传统,而“技”作为彰显“道”的手段通常被置于艺术活动的次要地位。处于技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艺术,在观念上呈现出“道”隐“技”显的特征。由此,有关艺术命运的探讨也就成为当代不可避免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出现的所谓“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的趋向,并不意味着艺术与生活合一,而只意味着艺术形态的改变、存在状态的改变、价值趋向的改变、艺术手段(媒介、工具)的改变、艺术思维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改变等等。“艺术——生活特异化”的特色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各种欺世盗名的“艺术李鬼”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混淆了人们的视听,而且践踏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和艺术的尊严,严重阻碍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所以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不仅是新世纪文化艺术复兴的希望,更是促进健康人性与社会和谐的希望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探索科学教育方式与当前小学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和掌握小学艺术素质教育发展方式,以更好地为小学基础教育发展服务。针对现行小学艺术教学中存在舞蹈艺术教育缺陷的现状,运用科学教育方式,探索小学艺术教学中进行“大众化”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20.
魏晋是“人的觉醒时代”,归根结底是“情”的觉醒、“情”的突破与升华,无论对于生死,对于友情,还是对于艺术,他们无不一往情深,开拓了情感生活的无限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