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I.Taylor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科学家,因他独创性的观点而闻名于世。他在流体力学和固体材料方面具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观点已经广泛应用在气象学、海洋学、机械、土木、化学工程、水力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他既是实验者也是独特的理论家,总能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来观察一个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竺可桢教授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他早年留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又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地学系学习气象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他认为中国以农立国,万事以农为本。农业与气象关系极为密切。主张地理学应主要为农业服务。创办东南大学地学系。建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三百篇。为发展我国地理学、气象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学科点可追溯到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1920年在国内最早开设现代气象学课程和培养现代气象人才、1930建立的国内第一个气象学专业和1944年建立的国内第一个气象学系。新中国成立后。历经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气象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科技成果。为国家培养了4000余名优秀气象科技人才.其中8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该学科在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7年2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审,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小朋友,您每天都听气象台发布的天 气预报吗?听完预报后可曾想过,是谁为我国近 代气象科学奠定了基石?告诉你吧,他就是享誉 世界的我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理论气象学的一门课程,讲述了大气中辐射传输理论及其应用,供气象学专业和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使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学是一门物理学和生物学跨学科的科学,在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中有许多的应用。农业气象学被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食品及农业组织宣布为一个成长或发展的领域,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学科。近年来,农业气象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缺少以系统的方式介绍农业气象学原理、技术与应用的书籍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我的气象生涯:陈学溶百岁自述》是陈学溶先生的口述自传。该书详细介绍了陈学溶八十余年的气象学生涯,涉及中国近代气象学史上的很多重要方面,如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泰山测候所、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气象事业等。气象学是一门地域性特点很强的科学,它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科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实现中国化的历史并不算长。较为难得的是,由于个人因缘,陈学溶与中国近代气象学宗师竺可桢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此书既生动地描述了陈学溶一生不同时代的各种面相,也从侧面反映了气象科学扎根中国并且实现中国化的具体历程,对于研究科技史和更广义的近代史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院士箴言     
叶笃正,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世界著名气象学家。2006年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祖籍安庆,1916年2月21日出生。他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国际全球变化科学的少数几位重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院士箴言  相似文献   

9.
以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应用气象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用气象学专业实际情况,根据教育部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南京信息工程应用气象学系教研室建立了包括通识教育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四个层次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保证应用气象学实践教学环节落实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思维导图软件,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气象学的教学研究中。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思维导图制作成气象学导图,使其成为学习者的辅助工具,为师生对气象学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对书中名词术语的翻译,并与今日名词术语进行对比,考察《测候丛谈》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情况,初步分析其对中国气象学教育和气象学知识普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纪演讲”是印度科学研究院为庆祝其成立100周年而举行的。该演讲的目的是将顶级的研究学者引入研究院,以此来激励新一批研究学者的诞生。C.N.R.Rao不仅是国际顶级固态化学研究的学者,还是众多材料科学领域的先驱。他作为1984—1994年研究院的主任,为研究院在固态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四月十一日至四月十四日,李严博士来我校讲学。李严博士早年攻读海洋科学,曾获得地球物理学硕士、气象学硕士。1969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大气科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麻省、波士顿,斯顿、威伯斯特工程公司气象学顾问工程师。李严博士多年研究在空气质量模拟模型中自然清除大气污染物,长距离大气污染运输和分散的计算机程序、化石燃料沉淀物的清除,以及大气迁移和扩散模型,并成功地用于计算机程序。李严博士每年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及论文在美国刊物发表。在气象学、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学识渊博,造诣较深。  相似文献   

14.
试文针对应用气象学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点专业建设为例,探索应用气象学重点专业产学研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机制及可能实现途径,从而加强应用气象学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创新性,以实现大气科学类应用气象学重点专业复合型.精英型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22日,在贵州省威宁县哈喇河乡与双龙乡一带发生了M4.7级地震,本文从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等方面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这次地震为前震一主震一余震型,同时威宁地区3级地震持续活动对该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应用气象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对我校应用气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总结,论述了应用气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等内容,为应用气象专业及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竺可桢在建设中国气象台网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他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分析表明,作为中国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不仅引领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气象学界注入了精忠报国、勤谨力行、宽严相济、求是敬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M.K.Singal和A.R.Singal意义下的几乎连续映射的一些性质以及它与一些弱连续映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类的主干课程,作者查阅了很多高校对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发现不少高校的教学主要立足于中学的地理教学,教学内容与新时期科学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近几年气象学和气候学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自己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新的经验和认识,以利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叶笃正院士是国际上杰出的大气科学家,是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物理专业奠基者.他不仅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理论、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与世界上少数几位科学家带头兴起了全球变化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为了表彰他在气象科研、业务和国际气象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04年2月向他颁发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IMO奖.这是我国第一位气象学家获得此项殊荣.也因为他的上述重要贡献,他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