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分析及货币一体化的几种模式,对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虽然欧盟各国极力维护主权独立,但为了实现社会一体化,欧洲国家努力从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一体化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权限,以及它们与各主权国家间的关系等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在我国国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国家之内的法制统一的要求和地方政府具有合宪性的自主权之间的矛盾。因此,欧盟的社会一体化机制对我国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主要受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和合作主体的情况影响,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顺应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完善政策环境,建立保障机制,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的三位一体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协同,加强高校自身优势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涉水事务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方,但已有研究缺乏从政府部门、水务企业和用水户合作的角度进行系统性实证研究。该文提出了利益相关方合作视角下水务一体化管理架构,从理论上揭示了水务一体化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的作用机理,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雄安新区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至关重要,需明确各方工作流程和责权利分配,实现流域与区域协调联动,一体化高效解决补水、治污、防洪、环保等问题。水务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要素实现情况表明:各方需重视设立共同目标、建立各方互信、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降低监管成本、加强水务管理绩效公开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执行”与其他要素间联系最为紧密,能代表性体现利益相关方的整体合作水平,应重视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以推动合作机制的积极有效执行。雄安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应明确水务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建立权责挂钩的考核机制;激发水务市场的经济活力,优化水资源系统配置;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涉水事务利益相关方合作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活动已初具规模,各地区之间科技交流合作密切,呈现出较高的技术经济依存度和区域融合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期杂志,长三角科技领域的合作问题成为我们关注重心. 对于区域合作,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曾这样解读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和方向: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从而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涛  刘峰  龚卢芳 《江西科学》2008,26(4):653-657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首先简单描述长三角地区发展概况,简要分析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区域政府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指出长三角地区竞争和合作须要澄清3个认识误区,重点讨论了长三角地区政府实现有序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科技协同创新对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后发现: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内各大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有所下降。针对长三角主体间科技创新合作方式单一、要素流通不畅、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三省一市应通过加强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一体化发展路径等举措,更高水平提升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泛珠三角"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区之一,为了推动其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协调与联动.  相似文献   

10.
赵森 《泰山学院学报》2011,33(2):104-110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国家与地区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有益尝试。尽管地处东亚,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台湾地区经济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只有通过与祖国大陆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台湾才能准确定位自身、参与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来。泛蓝重新执政使两岸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入手,应是台湾实质性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国际空间"问题上获取绝对收益的务实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本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步入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区域共同利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驱动作用日趋强烈,科技进步以及科技与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日趋提高,区内各城市政府、企业、高校、园区等科技经济发展主体之间的合作意愿日趋迫切.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贸易理论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后的贸易效应,以及每一成员国国内不同阶层的福利状态变化.本文的研究支持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慎行的论点,但并不是要否定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努力.关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能影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作用的发挥,否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红三角区域政府间经济合作协议是红三角区域地方政府经济合作的基础,但从我国的立法上来看,该类协议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不利于保障合作协议的顺利履行。从法理上分析,该类协议在性质上属于广义上的行政合同,政府间订立经济合作协议的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协议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特殊的公务协助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英洲  刘迪 《科技资讯》2006,(33):168-168
本文运用比较利益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分析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对产业分工的影响。而对一体化国家而言,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区域内的市场,降低了区域内同类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必然将增加区内的区位优势,提高以贸易投资一体化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层次。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北亚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现状,对实行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动因及障碍因素作以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旅游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包括以一体化思路配置旅游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旅游服务标准,打造一条龙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剧,东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备受瞩目的地区之一。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东北地区无疑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技术合作已经成为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沈阳市正面临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任,“十一五”期间要确保实现“三大目标和两个不低于”,从根本上都需要不断加强区域技术合作,营造创新环境,积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刘泽坤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29-I00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于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成为潮流。一种新的经济交往方式--国际经济合作,正日益成为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双边合作到多边次区域合作乃至全球规模的多边经济合作,不但形式繁多,规模逐渐扩大,而且合作内容日益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应突出三个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不断加强。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快速发展,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特别是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