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3月间,美海军“无瑕”号监测船擅入南海中国经济专属区,遭到5艘中国渔船的热情“欢迎”。按惯例这种程度的双边“暗战”屡见不鲜,只是双方心照不宣,美军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各种侦察(间谍)活动已经成为常态,而军方对美国舰艇和飞机也往往采取这种“热情陪伴”的方式来加以“劝退”。  相似文献   

2.
“娜拉”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中,作为被书写的叛逆者,与易卜生的“娜拉”原型产生了疏离,形成了中国化的“娜拉”系列。中国特有的土壤孕育了“娜拉”形象.形成了中国经典性类型。“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中发生着嬗变,并在男女作家笔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NOW语料库检索了与“中国制造”相关的语料,分析了海外媒体及用户对“中国制造”评价的褒贬倾向、来源区域分布及历时变化,结果表明,与“中国制造”相关评价频次较多的国家均是与中国存在较为密切经贸关系的国家,而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制造”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的原因之一。对有关“中国制造”的评价分析显示,近5年,虽然“中国制造”的海外形象有显著提升,但英语国家用户对“中国制造”的评价整体仍偏负面,“中国制造”在海外仍未彻底摆脱“价廉质次”的低端印象。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打造民族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探寻中国风景园林起源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今许多中国园林历史书中,都把中国风景园林的起源仅仅归由于帝王游乐的“囿苑”,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囿苑”只是中国风景园林起始源流之一;中国风景园林实际是众流汇集而形成,风景园林的整体面貌应该是体现自然生态境域的艺术,建筑空间艺术或人工造型艺术只是在此之上的文化点缀。它最初起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以“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顺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思想,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更有“道法自然”以追求“天人之意,相与融洽”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变动以及农村发展的滞后,促使农村人际关系从“乡土中国”开始向“新乡土中国”变迁。“乡土中国”中农村人际关系是以“熟人社会”为人际交往基础,以血缘、地缘为人际交往核心,以“人情”关系为人际联系纽带;“新乡土中国”中农村人际关系是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过渡,以“利益关系”为人际交往中心,以人际关系“理性化”为发展趋势。两者的对比研究可以为后乡土中国背景下处理农村人际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志民 《世界知识》2011,(19):64-66
在本刊上期的文章《伪满开拓团的来龙去脉》中,多次出现“满铁”一词。的确,在日本的侵华历史中,“满铁”是无法回避的。“满铁”与关东军犹如缠附在近代中国东北身上的雌雄大盗一般,关东军是赤裸裸地烧杀抢掠和军事占领。而“满铁”则是以“文装武备”的形式吮吸着中国东北人民的血汗。一部“满铁”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日本侵华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高系统性风险根源在于中国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的平均质量的“柠檬化”,而这种上市企业“柠檬化”又是中国转型过程中发展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所“内生”的,而在充斥“柠檬”上市企业的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必然会是一种投机行为,此种投机交易强化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因此,化解中国股票市场高系统性风险的一种重要的路径选择就是矫正发展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改进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向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全面开放,允许符合上市标准的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超长期、长期、短期出发,运用相关性分析、VAR模型以及回归分析,验证了“中国之谜”的存在性。研究发现,超长期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中国之谜”现象是不存在的。长期时,中国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但“超额”的货币供给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有限。而在短期季度数据分析得出它们两者存在着非常规关系,“中国之谜”现象确实存在。但时间跨度越大,“中国之谜”现象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拉尔贝教授认为,这不会改变中国的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德国制造”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十分相拟,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应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下,中国企业已经积蓄了从“制造”向品牌高端创新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打造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营销模式、服务与文化等六大支撑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不但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美食,而且还把“吃”作为不可替代的一种生活享受乃至生活的艺术。中国的饮食文化是由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潜在地含蕴着大量的哲学因素,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仅可以直接从饮食中产生,而且也可以建立在这种生活基础之上。“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和为美”的哲学思想、“以食疗病”的哲学思想、“烹饪喻治国”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地方科技》2006,(1):64-65
“中国直销名人堂”是为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直销名人们开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和实力的场所,并具有延续性和互动性,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个每期都会出现在本刊上而的一个中国直销名人榜。该榜分为“企业领袖榜”和“团队领袖榜”两个子榜,各限制发布排名前50位的名人,凡进入这个榜的名人如无意外将一直在这个榜上出现。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趋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它是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及人类能动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凸现出来,并由此给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化建设面临多种两难选择,以致于对许多文化问题的求解都不得不丢掉那种“非此即彼”的解决模式而追求一种相对的合理性。在中国文化处于世纪之交的当口,我们要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努力走出一条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史艳虹 《科技资讯》2006,(2):151-152
在这个讲究文化的时代里,我们对中国的CI设计要进行重新地思考。本文通过例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雕塑”、“国画”、“诗词”以及“书法”来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的特有观念.提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神”、“境”“简”、“和”融会贯通,运用到现代的CI设计中,为我们的现代CI设计注入新的民族的血液。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国“已成科技超级大国”? 一场“中国科技成胁已至,美国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正在大洋彼岸激烈地进行着。 “残酷的现实是,在未来的竞争中美国有落后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大多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对民族音乐持否定态度。而赵元任却熟悉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他强调借用西方作曲技术来提高和改进民族音乐,他的创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直销名人堂”是为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直销名人们开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和实力的场所,并具有延续性和互动性,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个每期都会出现在本刊上而的中国直销名人榜。该榜分为“企业领袖榜”和“团队领袖榜”两个子榜,各限制发布排名前50位的名人,凡进入这个榜的名人如无意外将一直在这个榜上出现。  相似文献   

19.
姚萃群  陆小英 《科技信息》2011,(30):288-288,286
自2008年北京奥运辉煌以来,中国年轻的体育事业随之进一步蓬勃发展,而中国的体育传媒也迎来了愈加丰富的资源与市场。本文就中国体育媒体为本土体育事业发展应当承担的责任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媒体应端正态度,扶持国内体育产业,给予其成长壮大的“温润土壤”;媒体应信守原则,在体育报道中做到局部真实,整体客观,不要将问题简单化处理,更不能偏激;媒体应发挥宣传功能,重大众体育信息传播,为人民大众的体育运动提供丰富资源与积极引导,以营造全民运动的体育氛围为中国步入“体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红娟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5):86-87,81
千百年来,人们都将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并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中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关于人与社会的学说称为“儒学”。传统中国社会深受儒文化的浸润,本文着力研究“儒文化”的形成及衍生过程,提出了“儒教中国”的特征,指明实现“儒文化”同历史文化的整合和促进儒文化的新变革,必然适应我国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