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不同氟碳链长度的二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一系列含氟多异氰酸酯预聚物,并使其与自制的无规共聚支链聚酯多元醇反应,制备透明含氟聚氨酯涂层,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得的聚氨酯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氟碳链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链段的引入使聚氨酯内部短程有序结构增加,导致聚氨酯的透明度下降,而有序结构增加的程度和氟碳链的长度成反比;氟元素的引入使聚氨酯的机械性能下降,适度的微相分离可以使机械性能下降的程度降低;氟元素的引入可以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能,异氰酸酯中氟碳链越短,聚氨酯的耐热性能越好;含氟聚氨酯内部的氟元素有向表面迁移的趋势,使其表面能得到降低,迁移的程度和聚氨酯中含氟异氰酸酯的结晶程度有关;含氟聚氨酯内部适度的交联和氟元素向表面的迁移使其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非黄变的多异氰酸酯合成了用于白铁皮上 ,可用紫外光进行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研究了预聚物 ,稀释的成份 ,羟基丙烯酸酯和多异氰酸酯的化学结构对 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UV固化的涂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双羟基化合物、二羟烷基羧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合成了UV固化的水性阴离子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该预聚物的结构,并讨论了羧基含量、原料不同配比等影响涂膜性能的因素;通过对涂膜吸水率、光泽度、硬度、拉伸强度等方面的测试,表明了合成的预聚物UV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涂膜性能。  相似文献   

4.
磷酸酯改性的环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CYD-128)、磷酸二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无卤的光敏性阻燃预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以所制预聚物为基料的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光敏性和阻燃性。结果表明:该涂料3s能固化(以1kW高压汞灯为光源,照距15cm);其固化膜有较高的分解温度,800℃下形成的炭渣能达到涂层原质量的20%左右,固化膜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6.3,具有一定的耐热防火性能;固化膜的耐热防火性能随其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方法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交联改性,交联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研究了交联剂添加量对交联体系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胀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平板流变仪等手段对交联后PBS的凝胶含量、结晶和熔融行为、动态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PO添加量的增加,交联PBS的凝胶含量升高,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显著增大;结晶度和熔点降低,但结晶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纳米CaCO3复合材料,考察了纳米CaCO3对PCL结晶性能和CaCO3含量对PCL/CaCO3复合材料力学及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DSC结果显示纳米CaCO3对PCL的成核结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辐照交联使PCL的结晶熔融温度和开始结晶温度提高5℃以上;DMA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模量随纳米CaCO3含量增加而增大,但高于40%后基本无变化。纳米CaCO3含量在5%~15%范围内能明显提高PCL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杨氏模量;辐照交联也起到增强各组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其变化的规律与交联前一致。复合材料经辐照交联后具有形状记忆特性,随着纳米CaCO3含量的增加,形变后的材料在熔融温度下开始回复所需时间缩短,回复速率加快,所有组成的样品在所测试的实验条件下最终回复率达97%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CaCO3粒子在PCL基质中无明显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用缩水甘油将甘油将端异氰酸酯预聚物转变为环氧封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考察了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利用付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快速跟踪技术,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与缩水甘油的羟基上;在80℃反应前期环氧略有降低,说明有少量环氧基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海松酸(APA)、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合成既可紫外光(UV)固化又可热交联固化的松香基聚酯丙烯酸酯(APAPE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分析仪(TGA)对预聚物及涂膜进行表征。考察固化方式、紫外光固化机履带速率、活性稀释剂及固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热固化条件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热双固化下履带速率为8 m/min,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活性稀释剂,用量20%,N75为固化剂且n(—NCO)/n(—OH)=1.1,热固化时间为100 min,温度为80℃时,APAPEA涂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2改性UHMWPE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研究了纳米SiO2填充改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塑料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在UHMWPE中添加少量经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对材料的耐热性能有较显著影响。用DSC法研究了UHMWPE/纳米SiO2复合材料在不同纳米粒子含量时的熔融结晶行为。纳米SiO2的加入,起到了结晶成核剂作用。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结晶结构,同时和纯UHMWPE进行了比较。发现较低含量纳米SiO2在UHMWPE中有成核作用,使UHMWPE以异相成核方式结晶,UHMWPE的结晶度提高,球晶颗粒变小。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可控的交联聚合,对不同时间形成的分子拍摄的透射电镜照片显示了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聚物分子反应形成比较小的线团,在照片上显示为一个黑点,称为点分子.第二个阶段是点分子通过表面官能团反应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第三阶段是前交联大分子反应形成可溶性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锌源(氧化锌、氢氧化锌、碳酸锌、乙酸锌)与己二酸反应制备己二酸锌催化剂.WXRD的分析表明由氧化锌制备的己二酸锌拥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结晶质量,因此在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中显示较高的活性,每g催化剂可产生88.3 g聚合物.核磁共振谱测试显示所得聚合物PPC具有高度的交替结构.  相似文献   

12.
1 Results Humidity sensor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in recent years[1,2].In this work,two kinds of polymer resistive-type humidity sensitiv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as follows: 1)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an IPN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simultaneous quaternization and crosslinking of poly(4-vinylpyridine) (P4VP) and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 (PGMA) with 1,4-dibromobutane (DBB) and diethyltriamine (DETA) respectively; 2) silicon-containing polyelectrolyte with crosslinking structure formed by a sim...  相似文献   

13.
利用4种不同的脂肪族二元醇(乙二醇、1,3 丙二醇、1,4 丁二醇、1,6 己二醇)与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制备出4种不同脂肪/芳香比的共聚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co-己二酸乙二醇)共聚酯(PETA)、(对苯二甲酸丙二醇-co-己二酸丙二醇)共聚酯(PPTA)、(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TA)和(对苯二甲酸己二醇-co-己二酸己二醇)共聚酯(PHTA),并比较了它们的热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相同二元醇、不同脂肪/芳香物质的量比的共聚酯,随脂肪族单体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单调降低,熔点(Tm)降低,生物降解能力增加;相同脂肪/芳香物质的量的比、不同二元醇制备的共聚酯,Tg随二元醇碳原子的增加而单调下降,Tm变化顺序为:Tm(PPTA)>Tm(PBTA)>Tm(PHTA)>Tm(PETA),1,3-丙二醇体系的共聚酯具有最佳的耐热性能;生物降解能力随二元醇单体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接枝有磺酸钠的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Na基蒙脱土等为原料制备了蒙脱土/水基聚氨酯纳米复合物。通过研究复合乳液界面变化对复合物膜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其相态结构与组成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复合乳液界面层的厚度增大和水合程度降低使复合物膜嵌段结构中软、硬段之间的相容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用热分析法对硫磺法合成的高粘度聚苯硫醚(PPS)的结晶行为和热裂解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与硫化钠法PP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杂质的存在对硫磺法PPS的交联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同步预聚法合成了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丁酯双链式IPN。研究了组分比、丙烯酸丁酯交联剂量及网间交联剂量对IPN力学性能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组分比和一定交联剂量下,IPN的力学性能协同增加,网间化学交联不能提高IPN的综合性能,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丁酯双链式IPN为两相体系,全IPN组分间相容性优于半IPN。  相似文献   

17.
以1,4-丁二醇、己二酸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聚'(己二酸/丁二醇-co-己二酸/乙醇胺)(PBEA)预聚体,再以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TBC)为扩链剂对其进行扩链,合成出了高分子量的聚酯酰胺。研究了预聚体分子量、扩链剂/预聚体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扩链反应的影响。在扩链温度为220?℃,预聚体的分子量为1700左右,扩链剂/预聚体的摩尔比为1.1时,扩链效果最好,所得PBEA的特性黏度达082dL/g。并采用GPC和DSC分别对扩链前后的聚酯酰胺的分子量和熔点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分子量成倍增加,而熔点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对产品的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放电参数、交联剂的量进行了考察和讨论,同时研究了吸油速率和吸油动力学.结果表明,此法制备的高吸油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油倍率和较快...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填充IPN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填充方法合成的第一聚合物网络为非交联的聚丙烯(PP)多孔网状结构,第二网络为交联的聚丙烯酸正丁酯(PnBA)的结晶/非晶共混体系的应力-应变力学性能和网络II弹性体组分PnBA对网络IPP组分的增韧作用,探讨了弹性体PnBA的交联剂用量、基质PP取向等因素对填充IPN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Bis)存在的条件下,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单封端聚乙二醇(St-PEG)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AAc)在3-戊酮溶液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得到了聚乙二醇-co-聚丙烯酸(PEG-co-PAAc)交联微球.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交联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同时发现,在共聚反应中St-PEG大分子单体、AAc和Bis溶液浓度对交联微球粒径有明显的影响;交联微球的Rh在pH为4.5附近突然增加,并在pH>7.0后保持不变,说明该PEG-co-PAAc交联微球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