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意境美的探析是在美学的范畴中基于漏窗艺术形式而进行的,以“象”为切入点,由先秦“尚象”传统中对“象”的理论论述为起点,梳理“象”从先秦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变的系统性理解。运用“立象尽意”“观物取象”“象外之意”到“取之象外”命题的提出,阐述“象”与“意”、“罔”与“境”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结合漏窗艺术的设计规划,研究发掘在审美观照中“象”“意”“境”三者对“意境美”生成的理论基础,最终生成关于“意境美”的内在性理论途径是“意之所随者”之地的阐述;“意想”景物叠加产生审美模糊上升到意境美的途径而空间场域中物象之间组合形成一种内在相关的空间化,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境域,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  相似文献   

2.
界定“艺术语言”、“意象”,解释“立象以尽意”的含义,论证“立象以尽意”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立象以尽意”的过程,艺术语言的审美过程是析象悟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丰宦而灿烂的_古代教育思想。需要我们总结、研究和继承。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所说:“我国二三千年文化科学的历史,其中不少是光辉无比,灿烂如新的。这就像一处丰富、宝贵的矿藏,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利用,我们绝不能‘数典忘祖”。本文就胎教、品德教育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文学语言的生成过程是由意的酝酿,象的构思,言的书写三个阶段构成的,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因“应物”而立“意”,为尽“意”而立“象”,为尽“象”而立“言” 的传达,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立意”,立象,立言的三方面进行审美的发现和审美的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意指功能的由“言”,“象”,“意”三层次构成的文学文本的产生,因此,文本结构不是自我封闭的,它是文学语言生成过程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学语言读解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简讯     
我院首聘“长江学者”黄国和教授为终身教授5月27日,著名环境工程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和863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国和教授受聘为我院终身教授。这是我院向校外学者首位授聘的学术大师级人物。黄国和教授曾经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基金”、“加拿大国家发明基金委研究开发奖”等数十项殊荣,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研究领域里属于大师级的领军人物,是著名的环境工程科学研究专家。授聘仪式在办公楼会议厅隆重举行。刘金桂书记、黄红武院长、李达副院长出席了授聘仪式。授聘仪式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方法对2187年来的“金星凌日”与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年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尤其是公元前184年至公元60年期间(相隔243年)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年份与公元1761年至公元2004年期间(相隔243年)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年份,存在着某种规律,有着极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同时指出,应对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后的汛期(7月至9月期间)我国黄河中下游存在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茶学家在陈椽教授百年诞辰之际.作者缅怀陈椽教授教书育人,培养茶业人才和对研制汉中名茶“秦巴雾毫”、“牛子仙毫”、“汉水银俊”的指导,以及对作者本人的鼓励、教诲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教授操作性课程的环节中,教师象一个教练,教师和学生象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如果教学中对教练技术生搬硬套则死,实行有所改良的“拿来主义”则活。教学中“教”是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应做操作性练习,教学应切实落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河淤背区是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之一。如何开发和利用好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黄河淤背区资源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黄河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继我校首次引进环境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长江学者”黄国和教授之后,时隔半年,又迎来两位名师的加盟。“长江学者”曾光明教授与“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李义天教授,分别受聘为我校的客座教授。“长江学者”曾光明、“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李义天教授加盟我校  相似文献   

11.
张白 《科技信息》2009,(28):I0134-I013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著名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莫、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布鲁纳的教育理念,来发掘他们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中的“理想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揭示“理想主义”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即“卦有事象,有物象,有图象”。卦爻辞中借“物象”以明人世之事,借“事象”以明抽象之义,借“图象”以明天地之道,形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的整体性象征结构。在描述各“象”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品评、对规律的把握,还有意识地追求语言、韵律、修辞等语象方面的文学性。历代学者对于周易之“象”的“仰观俯察”,凝聚了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更为今人留下了内容丰厚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4.
6月3日,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在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宣布,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和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完成了证明庞加莱猜想(PoincaréConjecture)的“封顶”工作。庞加莱猜想是被誉为“最后的数学全才”的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Poincaré)在1904年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肖方 《科技潮》2006,(2):52-5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蜿蜒东流来到入海口,造就了著名的黄河三角洲。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更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是亚洲东北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徒的重要“中转站”及越冬、栖息和繁殖的地方,所到之处,一派大自然的原始风景。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的新课题——意会知识——波兰尼学说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cit Knowledge”是近年来国外哲学界注目的课题之一,有许多专门性论文发表。象著名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思,著名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都引述或论述过这一问题。而国内尚未见有文章做过介绍和论述,某些译文涉及这一术语时,有的译为“默然知识”,有的译为“不以言传的知识”,还有的译为“不言而喻的知识”等等,很不统一,使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说,将来庞大的情报信息事业,可称为“第四产业”。他说,情报信息事业,将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最高产业,是世界范围内搞“智力战”的  相似文献   

18.
5月27日,著名环境工程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和863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国和教授受聘为我院终身教授。这是我院向校外学者首位授聘的学术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这个词像一个时髦的标签,在今天广泛流行。然而,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它具体指向何种事象?就概念本身来说,"全球化"是一个空洞的术语,或者至少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由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  相似文献   

20.
刘薇 《科技信息》2010,(29):141-141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在思维教学上,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设计思雏潮流,另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保留,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思维养份传导给学生。“观物取象”是汉字造字思维的代表典范,因此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可以立足传统“象”思维。对“象外之象”的延展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从汉字造字“象”思维中所要汲取民族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形式。设计造型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这种造字“象”思维所体现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字方式、构型原则和意象性思维表现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象外之象”的“象”思维设计能力。把一个普通的物象的最简单的外形和设计者最内心的情感、思维相结合。创造出无限的设计造型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