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1至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朝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间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尤其是财政改革,无论是对新政本身,还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对促进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洋时期国地财政划分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袁世凯一心想要称帝,企图设立一套规则迫使他的代理人与他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结果集权过猛,导致中央权威威信不再;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严重失衡且利益冲突相当严重,致使交易费用较高而政府却无力承担;国家法制极不健全且制度安排亦不合理;外国列强的干预势力及影响较大等等。  相似文献   

3.
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在划分过程中,度支部未给出明确的划分标准,东北三省则出于各自的利益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无论划分标准如何,三省的目的绝非单纯地将各项税捐二分为国家税与地方税,而是冀图通过两税划分保持各自的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4.
郭红 《科技信息》2006,(12):282-283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矛盾和冲突正在加剧。本文对于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概述了双方博弈的过程与结果,并由此引出对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清末民初地方法治研究现状基础上,以清末民初云南的地方法治及其实际运作为个案,结合新史学并采用多学科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深入考证,对这个历史时期的云南地方与中央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运用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框架,通过清末民初云南地方的法治关系、权力体系、法律控制和法治文化客观描述和分析,集中剖析云南地方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的互动关系,从法律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以清末民初中央地方关系史研究中方法论转型为侧重点,来揭示近代化转型期云南地方法治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清代州县位卑而事繁,但政务经费却异常短绌。清代田赋征收中以银折钱的惯行,为州县弥补财政缺口留下制度空间;州县官利用银钱比价,满足了办公之需。时至晚清,中央和直省因赔款、兴学、练兵等而加强对州县余利的攘夺,加之清末州县财政职能的扩张,州县财政再度捉襟见肘。清末的银贵钱贱则给这种脆弱不堪的州县财政致命一击,致使州县赔累不堪。从各省的应对措施和国家的反应来看,清廷似乎无意将此严重问题置于清末财政改革的实践中一揽子解决。晚清财政改革的种种行径,明显是汲汲于统一财权,而对于财政与经济之源和流的关系、税源的培养等诸如此类的本质性问题,则明显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等情况下,地方财政风险不断积累。因此,本文在分析地方财政风险化解的重要性、地方财政风险及其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财政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即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关系不够完善,并进一步提出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绅士"劣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晚清,劣绅大量地出现。20世纪初以后,劣绅有从个体性向整体性蜕化的趋向。通过描述劣绅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发生的场域,指出绅士劣质化的扩大甚至整体性蜕变,特别是在乡村社会,表现尤为明显。重点分析绅士劣质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认为劣绅作为绅士阶层的异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负影响,并从社会变动角度来阐释绅士整体性蜕变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项目投资成本不对称的双头市场结构建立了期权博弈模型,并用动态规划的逆向归纳法给出了领先者、追随者和同时投资者的期权价值与投资临界值模型。其次在项目建设时间、预期未来利润流和沉没投资成本均为梯形模糊数的假设下,得到了模糊环境下非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并将随机条件下的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结果及其成立的条件推广到了模糊环境。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均衡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受此影响,财政收入正告别高增长时代,步入平稳增长周期.在宏观经济深度转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需求快速膨胀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在研究分析制约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矛盾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途径包括政府间转嫁和向政府外转嫁两个方面.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对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 引发"公用地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报告与监管、堵塞与疏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双头博弈中R&D项目从者的投资期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实物期权标准方法缺乏竞争因素的问题,模拟新产品的研发项目(R&D)中的竞争特点,建立双头主从博弈模型,结合实物期权方法和动态投资分析,分析一个企业追随一个先行企业进行R&D项目研发时,从者的期权价值、研发投资和努力策略.模型结果给出了投资主者的研发策略对丧失了项目研发占先机会的投资从者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途径包括政府间转嫁和向政府外转嫁两个方面。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对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引发"公用地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报告与监管、堵塞与疏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北洋时期的地方财政严重入不敷出,财政支出比例严重失衡。各地方政府通过加税增收和大举内外债以及任意截留中央税款等手段,企图巩固一方割据势力,导致了全国财政一片混乱,并造成全国百姓不堪重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16.
借鉴先行研究成果,考察清末民初朝鲜族双重国籍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围绕朝鲜族的国籍问题中日两国采取的政策。朝鲜族的国籍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一个焦点,表明了近代日本存在着国民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兼而有之的双重性格,同时显现出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积弱难返、主权不保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财政与会计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与会计的关系是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财政是会计的前提,会计是财政的基础,社会越发展财政与会计的关系越密切。会计工作做得好,财政收入就有了扎实基础,反之,财政收入无法实现。因此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00至1911年间,湖北地方政府因购买军事武器、操练军队、偿还旧债等举借了10笔军政外债。根据外债的具体用途,笔者大体将其分为军事外债、为偿还旧债的新债、其他外债三类。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史料的研究和剖析,运用历史、统计、经济等多学科和多方法,通过着重论述每一笔军政外债举借的具体原因、外债商定的大体经过、数额、利息、折扣、还款期限、担保以及偿还情况等,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出其外债的全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史学界对其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宪政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改革最后失败了,但它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治权威的弱化和近代法治权威的加强,促进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庶人不议”的政治参与格局,事实上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文化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乡村社会曾兴起一股"废庙兴学"之风。其最初只是一种有知之士个人在民间的自发行为;清末新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广泛推行(实际上只是部分地区执行);民国初年,"废庙兴学"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对推进乡村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遇到了宗教文化和乡村传统势力等重重阻力。"废庙兴学"是一个多面体,它既有促进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教育程度的积极作用,又扩大了我国民间宗教文化自身的影响,加强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可能成为激化民众社会矛盾、危害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