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噻吩/富勒烯混合薄膜和混合液中的荧光猝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方法分别测量了四噻吩信勒烯混合薄膜和混合液的荧光光谱,与纯四噻吩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现四噻吩/富勒烯混合液在光激发后,其荧光强度比混合薄膜中的光致感应的荧光强度更强烈地猝灭,而且荧光光谱波形也被强烈地调制,这个实验结果与马库斯电子转移模型不相符合.通过分析表明,在混合液中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当受主的吸收光谱与施主的吸收以及荧光光谱部分交叠时,由于受主分子对激发光的竞争吸收和对施主荧光的重吸收,造成了荧光强度在}昆合液中比混合薄膜更有效猝灭的赝象.因而在用荧光光谱研究施主/受主混合液中光致电子转移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光物理过程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借助荧光猝灭可以观测和研究导电高聚物与富勒烯之间的电子转移效率及机理.但对链长较短的低聚噻吩(2T~7T)来说,由于不能避开富勒烯的吸收范围而仅对低聚噻吩进行选择性激发,从而导致获取的猝灭率失实.给出了富勒烯吸收作用对荧光猝灭效率影响的校正方法、物理模型和数学推导过程.校正后,在低聚噻吩/富勒烯混合液中荧光光谱波形轮廓与低聚噻吩溶液中荧光光谱波形轮廓的一致性,证实了该校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在六嚷吩(6T)/富勒烯(C60,C70和C84)混合液中由电子转移所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并由Stern-Volmer方程分别确定了6T/C60、6T/C70和6T/C84混合液中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与富勒烯的电子亲和力相关,对6T/C60、6T/C70和6T/C84...  相似文献   

4.
为了洞悉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致电子转移机制,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低聚噻吩(分别包含2个,4个和6个噻吩)与富勒烯(碳60,70和碳84)混合液中的荧光猝灭.研究结果表明低聚噻吩/富勒烯混合液中的电子转移效率依赖于低聚噻吩的链长及富勒烯的电子亲和力,并与基于Weller方程计算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借助荧光猝灭可以观测和研究导电聚合物与富勒烯之间的电子转移效率及机理.文章通过对四噻吩/富勒烯相关原始数据的校正处理,排除了竞争吸收与重吸收对荧光谱值的影响,获得了能真实体现四噻吩与富勒烯(C60、C70、C84)之间荧光猝灭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9,16,23-四羧基金属酞菁锌(Zn-taPc),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在乙醇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在356nm的紫外光激发下,Zn-taPc在456nm附近出现发射峰。发现了碘的乙醇溶液对其有荧光猝灭现象,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在甲苯中溶解富勒烯与有机玻璃的方法,分别制得了掺C60以及掺C70有机玻璃薄膜。分别研究了C60和C70在溶液,有朵玻璃薄膜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玻璃这种固态环境对富勒烯的吸收特性影响很小,富革烯在有机玻璃薄膜中的吸收曲线同在溶液状态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正癸醇(n—C10H21OH)/H2O体系中蒽和吩噻嗪(PTZ)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探讨了蒽和PTZ在微乳液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在W/O和O/W微乳液中,猝灭反应都发生在微乳液液滴的膜相.  相似文献   

9.
根据系统对压敏漆的要求,基于压敏漆的测压原理实验测定了4种压敏漆的荧光特性曲线,通过分析找到了适合的压敏漆以及相应的激励光源波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DNA与RNA对中药葛根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建立了DNA、RNA的测定新方法.在生理pH值附近,当激发波长为266 nm,葛根素在460 nm处出现荧光,随着核酸的加入,葛根素的荧光强度线性下降,本文对4种不同核酸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进行了测定,对外来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与经典的核酸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核酸使葛根素荧光猝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对氧致荧光猝灭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温度对荧光光强影响的指数关系,利用静压系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Ti(Ⅳ)-DBH-PF-Tritonx-100)体系的测定方法与条件。在pH为1.5~2.1的H2SO4介质中Tritonx-100存在下,Ti(Ⅳ)与DBH-PF形成1∶2的桔红色络合物。钛浓度在0.01~4μg/25mL范围内ΔF与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8,检量限为0.4ng/m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该方法用于硅酸盐矿物如水泥、硅质砂岩、粘土和石灰岩中微量钛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将荧光活性物质2(4二苯基)6苯基苯并恶唑(PBBO)固定在增塑的PVC膜中,研究水溶液中黄连素对PBBO的猝灭机理.结果表明,该体系存在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两种猝灭机理.推导了黄连素浓度与F0/F(膜荧光强度/猝灭剂存在下膜荧光强度)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实验结果与推导的理论公式相符.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基于杂环体系噻吩的新化合物2,5-二(对-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噻吩,测定结果表明其能发射出强的蓝绿色荧光,发射蜂位于530nm左右,荧光寿命约为1ns。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表现出显著的溶剂效应。800nm fs激光的激发下,目标化合物发出很强的频率上转换荧光,双光子激发荧光谱在外形上与单光子激发荧光谱非常相似。用荧光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测定石油制品中藏化物的光纤化学传感器提供实验基础。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芘丁酸-二氧化硅敏感膜(试剂项),根据荧光多元猝灭响应的原理分别测定正己烷中噻吩、正辛硫醇及单质硫的含量。结果:噻吩、正辛硫醇及单质硫分别在10.6-265μg/ml、0.84-16.80μg/ml、0.75-15.0μg/ml浓度范围内与lg(F0/F)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4、0.9981、0.9993。检出限分别为10.6μg/ml、0.81μg/ml、0.75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7.7%、103.2±7.5%、97.5±1.4%。结论:用芘丁酸-二氧化硅试剂相分别测定正已烷溶液中的噻吩、正辛硫醇及单质硫的含量可取得较好的精密度,回收率和可逆度。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荧光素(HFIn)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使荧光素的荧光猝灭,体系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87nm和532nm。HFIn的荧光强度差值与DBP的含量在0.2~8.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92mg/L。应用于水样和一次性塑料袋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测定,结果满意,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  相似文献   

17.
应用牛血清白(BSA)蛋白荧光猝灭法建立一种测定药物中头孢丙烯含量的新方法.牛血清白蛋白具有很强的内源荧光性,而头孢丙烯溶液本身不产生荧光.当头孢丙烯与BSA结合后,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BSA在λex=340nm处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头孢丙烯的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测定药品中头孢丙烯含量的新方法.该结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为λmax=340nm,与头孢丙烯摩尔浓度在2.37×10-6 ~2.85×10-5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F=2.0×107CCE+ 18.905,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2.85×10-7mol·L-1,RSD为0.43%,加标回收率为92.42% ~ 109.44%.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药甲胺磷对CdSe/ZnS量子点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农药甲胺磷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与甲胺磷浓度在4.72×10-7~7.08×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8,检出限为2.5×10-7 mol/L.本法已成功用于大米及莴苣叶菜中农药甲胺磷残留的检测,加入回收率在91.7%~106.7%之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了甲胺磷对CdSe/ZnS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尼群地平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0.03 mol/L、pH值为5.78的Tris-HCl缓冲液中,当量子点浓度为5.72×10-4mol/L、反应时间为10 min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8~77μg/mL,检出限为0.28μg/m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药片中尼群地平的测定,与中国药典中的标准方法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镍对邻菲罗啉的荧光具有猝灭的特性,拟定了一种测定痕量镍的新方法.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2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60 nm;该方法镍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0.17 mg/L,相关系数为0.995 2,检测限为1.4μg/L;采用质量浓度为100μg/L镍标准溶液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7%.该方法已用于测定食用油中的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