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平 《科技潮》2004,(9):35-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污也在日益增加,造成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煤是我国长期依赖的主要能源,燃煤锅炉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多达2000万吨(平均每人15公斤)以上,是造成我国大面积酸雨的最主要原因。煤在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严重破坏了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烟气脱硫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烟气的污染和硫化物的危害 煤燃烧时所排出的烟气严重地污染着大气,其中主要的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和粉尘。 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烟尘量为2800万吨,其中二氧化硫约为1460万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是很大的: 1.会使人体中毒,引起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癌症等,浓度过高会立即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3.
杨朝栋 《科技资讯》2014,(9):122-122
我国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近百分之七十来自于煤炭的直接燃烧,电力工业每年会燃烧大量的煤,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所以,脱硝技术在电力工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从燃煤电站锅炉脱硝技术应用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4%。我国的煤大多是因海陆交替沉积而形成的,硫含量普遍较高,燃烧后向大气环境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疏、烟尘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据统计,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中有96%来自煤燃烧,其中包括90%的SO_2和96%的烟尘。因此,防止煤烟型污染,是保护大气环境的最紧迫任务,防治重点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颗粒物。国内外大气燃煤污染的主要治  相似文献   

5.
论述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振蕴 《科技信息》2007,(34):56-57
1.FGD烟气脱硫概况我国清洁资源稀少,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吨,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和世界上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65%。同时近年来电力供应紧张,电力装机容量大量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每年3400万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钢铁等行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PM2.5等。重点分析了二次污染物PM2.5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随后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深入探讨了电力、钢铁等行业建设脱硫脱硝设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俎继兵 《科技信息》2012,(11):61-61
众所周知,火电厂和各种各样的工业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源。目前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2,因此火电厂脱硫,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是今后的重点任务。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与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相比具有投资费用低、能耗小、易于处理等优点。本文在半干法烟气脱硫艺的基础,探讨了半干法烟气脱硫中喷嘴雾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燃料用量的激增,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也十分惊人,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污源。据估计1970年全世界排入大气中的 SO_2达一亿四千六百万吨。如不予以控制,到公元2000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 SO_2将达33.3亿吨。给人体健康,作物生长都将造成严重危害。防止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各国采取的措施一是对燃料中含硫量作适当规定;如美国规定自1971年以后新建厂或电力站用的燃料即煤或重油中含硫量要低于0.7%,日本的要求1973年为1%,到1980年则低于0.55%。要达到上述标准,技术上经济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另一措施即是烟道气脱硫,将烟道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将二氧化硫除去,不致造成污染。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工业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烟气的采集、加热保护、预处理等措施后检测各种参数,可以实现24 h不问断监测烟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排放量等指标,同时通过网络功能将工业现场的数据实时传送到环保局,实现远程检测,判断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并可通过检测参数来进行必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王红莉 《甘肃科技》2016,(22):18-20
燃煤锅炉是影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最主要污染源,控制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对改善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环保污染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我市城市南区一台58兆瓦燃煤锅炉运行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1.
沈杭军 《科技信息》2009,(26):29-29,32
作为世界上的SO2排放大国,我国完成“十一五”期间SO2的减排任务,必须加强对重点排放企业的在线连续监测。本文结合国内外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开发现状,自行设计一套采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基本实现二氧化硫的在线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它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故在用煤作燃料的厂(如热电厂、钢铁厂等)及含硫矿物冶炼,制酸厂有较多SO_2~-向大气排放,就在城市的生活用煤中也不断有SO_2~-排放,根据记载每年向全世界大气排放SO_2~-来源于煤燃烧为51公屯硫/年,石油提炼为3公屯硫/年,石油燃烧为11公屯硫/年,冶炼为8公屯硫/年,因此,SO_2~-是当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气体。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处世界上三大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每年因酸雨造成损失数十亿元。四川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仍将以煤为主 ,要实现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需有效控制燃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本文概述了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针对四川的实际 ,提出了关于发展烟气脱硫技术 ,促进四川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的发展,煤、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大量使用,锅炉排放SO2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几年,国家加大力度对工业企业使用锅炉(包括热导炉、窑炉、热水炉等)过程中污染物SO2的排污费征收,准确测定各类燃油、燃煤等锅炉SO2的排放浓度具有重要意义。SO2测试方法常见的有:碘量法、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定电位电解法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耗量也大幅度增加。其中火电厂是我国最大的耗煤行业。火力发电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达几十种,目前受到排放限制的污染物是SO2、NOX和烟尘。本文主要介绍了脱硫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陈琳 《厦门科技》2022,(2):19-21
引言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十三五"以来,厦门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党中央部署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烟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工业和生活锅炉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煤在炉内燃烧后生成的烟气包含有烟尘粒子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树木、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此外,它还会造成许多工业产品质量下降,建筑物及工业设施加速腐蚀损坏。我国现有的各种工业燃煤锅炉已有几十万台,而且每年的排尘量达到上千万吨,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已成为酸雨的根源。这些锅炉主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及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大量有害物质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舍物等排放到大气中,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就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供工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开发煤层气资源,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能源资源,也是一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温室气体。由于它经常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瓦斯事故,故通常被集中排放到大气中。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严重失衡的能源结构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煤层甲烷排放国和第二大CO2排放国,而且大量燃煤产生的其他污染气体如SO2、NOX、烟尘等极大地污染了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前以来的200多年,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CH4、CO2和N2O等温室气体的大气含量分别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危害,其与含硫煤的关系,阐述了煤炭脱硫的重要性与国内常见的煤炭脱硫方法,通过煤质监测工作抽测大连市47家用煤单位,利用库仑滴定法对煤中全硫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7家用煤单位煤中全硫含量监测结果全部达标,超标率为0,证明大连市市场上目前所使用的煤炭,经过脱硫后煤中硫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为推动城市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