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数据跟踪分析中的典型变化形态进行识别分析,有效剔除干扰,从而为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有相同观测手段的台站在数据跟踪分析中提供参考实例,对异常核实中排查地震前兆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北京昌平及西集沙层应力仪观测资料,根据该仪器以往30 年所观测到的地震震例以及2004年12 月26 日印尼8.7 级地震的前兆特征;沙层应力仪记录的汶川8.0 级地震短临前兆过程,符合沙层应力仪多年监测实践总结出来的孕震物理模型,尤其是2008 年3 月开始出现的短临异常时间与形态的阶段性变化,临震异常特征明显,与卫星热红外等其他观测项目具有很好的时间同步性,属于汶川8.0 级地震大尺度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向S-粗集理论的元素迁移特性和地震前兆异常的区域差异、震前差异的特点,提出基于双向S-粗集的地震预测知识支持算法.首先,收集某地块边界中观测到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划分等价类.其次,求该地块经常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的下、上近似.最后,求该地块某个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的下、上近似,获得该地块某个地震主要的前兆异常.该算法能让地震专家在地震预测难题研究中,有效缩小前兆异常研究的范围.但该算法的实际应用,需待完善的地块边界地震异常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4.
李先梅 《科技资讯》2006,22(8):183-184
油水井前兆异常是由于地层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致;油水井前兆异常对地震具有明显的反映能力,地震预报实践表明,利用这些异常可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的应用,展示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乃是地震预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和光明前景。通过对怀4井水氡异常的分析,发现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昕 《科技信息》2012,(13):459-459
通过对丰满地震台数字化气氡与模拟水氡观测的对比分析,发现仪器的观测方法和工作原理相同,但观测的对象不同,二者的观测数据曲线变化形态也不一致,数字化气氡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明显。  相似文献   

7.
1989年以来,临沧地区各级地震部门在横跨临沧地区的几条深大活动断裂带附近先后建立了6个地震监测台站,通过对临沧地区10多个台项的观测水段的综合分析,前兆群体非均匀度异常比单项前兆异常含有较多的近源短临信息,找出了相对准确的地震前兆资料综合异常指标,有可能对部分地震作出一定的预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统一识别来压前兆模糊信息(超前巷道和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速度),探讨了来压前兆的基本特征量及隶属函数,找出了各种条件下来压前兆的共同异常特征,使来压预报可按统一模式进行。文章表明,移近加速度是来压前兆的基本特征量,由其构成的戒下型隶属函数将前兆异常分辨得十分清楚。研究结果为确定性预报、计算机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前兆分析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地震预报科学技术问题、前兆异常和本底异常及宏观异常现象的观测,指出了地震预报所面临的根本困难是前兆的如何正确观测和识别问题。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对构造带以及附近地区长期地震危险性的恰当评估,才能减少巨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安徽省嘉山地震台TJ-Ⅱ型体应变仪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重点分析降雨、气压、地下水位、人为干扰等因素对体应变仪的影响,从而探究各因素与体应变的相关性。根据各因素与体应变相关性程度不同,对观测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观测质量。通过研究正确区分出地震前兆异常和干扰异常,为地震预报工作者预报地震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保证。研究成果已服务于台站会商及日常前兆异常跟踪工作,为体应变异常核实提供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延边地震台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以及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深震前后,延边地震台出现的显著的地形变和地下流体前兆异常.针对深源地震前地形变和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基本特征.研究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应力应变的传递与演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证明前兆异常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杭州科技》2012,(5):65
应用数字化,地磁、形变、地电、流体等观测技术,依据预报要求建立台网,采集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等数据,准实时汇集处理。提取异常,遴选前兆相关参数,提供地震短临分析预报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了1个国家地震前兆数据中心,5个国家学科中心,31个区域前兆台网,600个地震前兆台,3套前兆流动观测系统,2个地震前兆台阵,  相似文献   

13.
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岗闪长岩和大理岩试件单轴加载红外观测实验为例,对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在塑性变形阶段随着微破裂的产生出现热像空间分异现象,表现为在未来剪性破裂位置出现高温异常条带,且高温异常条带之间的区域出现低温辐射异常,这种热像异常特征是岩石宏观破裂的早期红外前兆.而临失稳前热像整体表现出的短暂降温是岩石宏观破裂的晚期红外前兆.两种红外前兆的出现及其空间特征与岩石破裂形式及应力场分布格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城和唐山地震的孕震期间,前兆异常区域内的较强地震趋于发生在朔望和上下弦,海城和唐山地震的主序列以及前兆异常区域内1900年以来发生的六级以上强震与月相也存在类似的相关。这些关系可以在地震预报中作参考。本文还对触发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西北地区和四川汶川地区地震活跃高潮期成组强震活动的孕震区域与地电前兆异常区,分析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实践证明,成组强震在孕震过程中受地电前兆场时间、空间、强度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异常现象会出现在地震发生前.为地电前兆方法进行场的动态跟踪预报工作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以及能及早地预先知道将要发生地震的震级、震中和发震时刻,尽量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人民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一些较大地震发生之前,在未来的震中及其外围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平时未曾出现过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称之为地震异常或地震前兆。地震异常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有的地震异常仅靠人的感官几乎无法察觉,只能借助高精度的仪器设备才能检测。称其为地震微观异常,例如微震空间、时间分布异常、地电地磁异常及地壳形变异常等。有的地震前兆异常,在达到一定强度时人的感官即可观察到,或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即可观测出来,称其为地震宏观异常。由此可见,地震宏观异常指地震前出  相似文献   

17.
固体潮信号是地球自转在月球和太阳作用下产生的混合复杂信号,其中包含大量的谐波分量,而实际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该文提出一个重力固体潮信号的正交分解模型,通过将重力固体潮信号谐波分量,分解在两个正交的方向上,以提取独立的谐波分量:半日波信号、日波信号、长周期波信号.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中引入ICA算法,结合ICA的自身的特点进行算法优化,对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的三类谐波进行提取.通过对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的长周期波的分析,研究长周期波的时序变化特征,从中读取其包含的震颤异常波从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通过对云南地区的实际震例分析表明,长周期波在地震前后的确存在异常变化特征量,此类异常变化常出现在地震前和地震后大约30 d左右.得到的时序特征量的变化容易观察,对于地震前兆信息的分析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能够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大气波动、剧烈天气以及其它方面(例如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地震事例筛选-电离层观测参量筛选-异常识别与提取-地震电离层前兆确认;介绍了目前地震影响电离层的三种可能途径:化学、机械波和电磁途径;总结了地震电离层前兆地基和天基监测手段;最后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几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田现场远程在线实时监测示功图异常、无法正常进行油井工况诊断与分析或诊断结果错误等问题,通过对示功图形成原理的分析,研究了示功图形成的4个阶段可能出现载荷与位移的异常情况,通过特征分析,提取了异常示功图的特征值,建立了示功图甄别模型,并编制了甄别软件。经J油田32井次的油井示功图甄别应用,有10井次的示功图异常,反馈给油田现场更换测试设备重新检测,并进行了示功图的对比检验,验证了甄别结果的准确性,符合率为100%,表明油井实时监测示功图智能甄别模型的研究能够为油田现场实时分析示功图数据的真伪、及时发现示功图测量仪器故障提供了手段,为提高油井工况诊断和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提升了油井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