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钟健慧 《科技资讯》2009,(21):62-62
岭南建筑这个词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人提出过,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兴起了对创造建筑新风格的讨论热潮,广东建筑界认为,创造我目建筑新风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要有各地方的建筑新风格,广东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岭南地区,就要有岭南风格和特色,从那时候开始,广东就提出了岭南建筑这个名词。而岭南建筑在地域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讲,是以五岭为界,五岭以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为界;从狭义来讲,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讲广府话的地区为准。在南方,一般人不提广东建筑,而都用岭南建筑来代替,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建筑的结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建筑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外观造型和环境协调性,还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因此建筑设计师应做好建筑结构性能设计,以期从设计层面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本文以建筑结构性能设计的必要性为出发点,从抗震性能和防火性能两方面,对建筑结构性能设计展开分析研究,并针对如何进行建筑结构性能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设计中,单方面的强调建筑设计的本身,而把建筑文化的本身给忽略了,这样使建筑失去了良好的效果,即便是建筑再豪华和宏伟,然而整个建筑给人们印象却是相当平淡,同样也失去了原来的价值。本文根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建筑设计时以人为本,遵循建筑的演变规律,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城市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万军  马勇 《科技资讯》2008,(29):62-62
建筑钢结构是一种新生事物,由于钢结构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安全度高,预制加工、设计弹性大,适合不同气候条件和大气环境,加之钢结构的施工污染小,噪音低,无粉尘污染,可以称的上是绿色环保性建筑。所以在我国九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先进设计理论和思想,以及加工制造、安装等方面的技术,使得国内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迅猛异常,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很快。一些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建筑、大桥建筑、高架立交、体育和文化场馆的网架结构、塔桅建筑等,采用钢结构的越来越多。但是,钢结构的广泛应用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缺点,而较为严重的则是钢结构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董其国 《科技资讯》2006,(23):255-255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和整顿建筑市场的工作,使违法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建筑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建筑市场监督机制,标本兼冶,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建筑外墙作为建筑工程的外部体现,就像我们进行衣着打扮一样,会对他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影响,若建筑外墙质量不佳,出现裂缝、脱皮、渗漏等问题,自然会给人们带来整体工程质量低劣的感觉。因此,重视建筑外墙的施工设计,加强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规避质量问题的发生,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便也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就以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为研究方向,首先对建筑外墙防渗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开论述,然后分析导致建筑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防渗对策,以此能为促进建筑外墙防渗漏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郝建国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1):64-64,16
建筑语言应该是存在的,否则建筑艺术就无法发展,在每个历史时期,建筑语言都呈现出变化和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四个层面向读者介绍了建筑语言的客现存在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中为研究建筑创作的创新,以在形态意义的组织和形态接受理论方面提供依据为目的,从心理感知觉的角度,对建筑识别的方式、建筑元素的性质与建筑的关系及形态意义的组织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归纳出建筑元素的类别和五个基本特征,并阐述了这些基本特征与建筑空间功能属性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根据体验者对形态反应的心理活动特点,提出了三种具有启发性的形式意义的组织方法.通过分析和论证认为,对建筑元素控制的恰当方法,是从易于识别和理解的角度,使建筑元素充分特征化,无论形态、材料质地,还是元素组织结构的倾向性都应具有目的。富于要求和含义.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中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人之处必有建筑,纵观古今,几乎每座建筑都蕴藏着一门科学——数学。生活中也处处隐藏着数学。数学赋予了建筑活力,它的美被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建筑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更加具有神韵。当你沉醉于一座建筑时,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惊叹建筑与数学的完美融合。该文介绍了一些数学知识在建筑生活里的应用,包括椭圆、抛物面、双曲线、圆及其它曲线,打造学生数学素养睿智的大脑,培养建筑生的数学素养的广度和深度,展示教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展现出建筑与数学独特而不可分割的美,从而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建筑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建筑风格的各种类别及其特点,以及建筑造型与建筑风格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对于设计手法的深入了解,有益于认识当今建筑界的混乱状况,同时对眼花缭乱的风格流派能从实质上把握,有利于建筑创作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地处民族地区建筑创作案例的分析,阐述建筑设计如何在作品中反映建筑形式的复杂性,揭示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建筑语言形成的背景和关注来自各方面复杂影响的重要性。讨论了建筑创作中应对其复杂因素的种种思考和策略,表明了建筑设计作品的形成是有多层含义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3种建筑风格,即传统风格、学派风格及个人风格的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及各种建筑风格的组合与应用,指出对设计手法的深入了解,有益于认识当今建筑界的混乱状况,同时对眼花缭乱的风格派能从实质上把握,有利于建筑创作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创作活动具有艺术与工程的双重属性 ,本文从建筑创作活动的特点出发 ,综合广义的创造力研究成果 ,从建筑创作的思维特点、建筑师的个性特征、建筑创作过程、建筑创作成果、建筑创作的源泉等方面来剖析建筑创作能力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与中国当代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象学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和现象。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哲学与其契合之处,初步回答建筑设计本原的价值观问题。其目的在于认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当今建筑设计中的启示作用,并提供一条完全不同的指导建筑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想观念、建筑技术、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建筑造型手法产生的渊源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阐述,指出作为建筑创作中存在的过程或方法,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并且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幅成功的建筑摄影作品需要拍摄有较好的拍摄技术与制作技巧。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的光线、选择合适的角度、充分利用镜头的效果,掌握较好的暗室制作技巧,经过多次的拍摄比较。  相似文献   

18.
鉴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综合创新型人才易于取胜、综合成为创造的基本方法这一趋势,研究了综合创造法的内涵,阐述了综合创造法的哲学基础及应用综合创造法的程序,列举了包括建筑工程在内的大量科技创新实例,论证综合是产生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园林绿地中的明珠--园林建筑小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建筑小品作为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若使用得法,有点睛之妙。文章结合实践,就园林建筑小品所包含的内容、在园林绿地中所起的作用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计算机支持形象思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提出了一个面向形态对象的建筑规划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形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操纵、信息表现引擎等组成部分。在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法上,采用了基于图像建模、多模态信息获取与数据耦合接口、虚拟场景生成等关键技术。结合建筑设计的应用需求,在O penGL环境下,已成功开发部分功能模块。系统的研制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形象信息获取、构思及表现,也利于非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成果体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