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伟强 《科技资讯》2014,12(20):127-127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迅速增加,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对其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地铁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因此,本文通过对地铁事故的探讨,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事故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而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保障人民、国家的财产.  相似文献   

2.
赵婕 《科技信息》2011,(3):I0411-I0411,I0369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的事故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以及社会灾害等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如何做好事故预防,改善地铁运营安全现状和降低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是地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事故的发生与地铁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密切相关。根据系统工程学原理,本文将最优传递矩阵方法引入到地铁车站基坑安全性评价模型,应用不确定型层次方法确定地铁基坑的安全等级,为防止地铁工程事故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地铁快发发展为背景,细数世界各地的地铁事故,对事故进行特性分析,说明地铁事故发生后逃生条件差,救援难度高,危害性强的三大特点,针对地铁事故疏散难的问题,论证地铁疏散平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及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屏蔽门事故时有发生,屏蔽门安全系统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受到人们密切关注。通过对地铁屏蔽门典型事故案例以及事故树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并由此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以期为地铁屏蔽门系统的改进提供一些依据,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各类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事实.基于这一现状,以北京地铁近年来新建线路施工中出现的具体工程事故案例为背景,结合新建地铁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有事故资料的整理分析,按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5种类型:地层过量变形引起坍塌、不良地质体突发灾害、施工诱发地下管线破坏、工程施工管理不力、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过失引发的事故.针对每一类事故,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方案,进而提出适合于我国城市地铁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剑峰 《科技潮》2010,(8):39-39
地铁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最有效的交通方式,而盾构刀头是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关键的消耗性部件,盾构刀头的使用寿命不仅影响地铁盾构施工进度,更重要的是在更换失效盾构刀头时会影响到地面建筑的安全,严重时会发生塌方事故。  相似文献   

8.
自1863年英国伦敦最早使用地下铁路以来,地铁已成为现代世界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不少国家的地铁有准时、方便、快速、省钱和冬暖夏凉等优点;但也有的地铁设备不良,管理不善,空气混浊,噪音严重和事故频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地铁施工区的交通通行特性分析,以广义费用为基础,研究地铁施工区段占用道路对于通行费用的影响,并且从燃油成本、时间成本、事故成本三个角度,构建了城市地铁施工区的能耗费用成本函数、时间成本费用函数以及事故安全成本费用函数,提出了定量计算受道路被施工区段占用影响的通行成本模型,以便于评估地铁施工对于城市道路正常运行带来的经济损失,可用于城市在建设地铁的可行性研究,便于人们在选择进一步优化施工区的交通管理方面做出参考。实例应用表明,由于地铁占道施工,施工前后产生的通行成本相差较大。同时,因施工增加的通行成本占建设成本的8%,应该作为建设地铁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地铁投资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将实现投资控制目标视为投资系统安全 ,突破投资目标视为事故 ,并应用事故树对地铁投资系统的事故原因和安全对策进行分析 ,以更有效进行地铁投资控制 ,提高投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全 《科技信息》2012,(17):90-91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地铁运行的高效与安全是地铁车辆安全监测系统的重要使命,地铁车辆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对地铁运行中轴承温度、车轮磨损程度进行全程监控,一般来说地铁运行对地铁轴承温度控制有一定要求,要确保其温度在可控范围之内,轴承温度过高处理不当会引发事故。地铁车辆安全检测系统可以通过红外线实现对地铁车辆轴承实时监控,对局部温度突然升高等异常现象会通过报警系统第一时间传达给地铁车辆安全控制人员,与此同时该检测系统还可以对地铁车辆关键部位如车轮的擦伤、磨损等利用系统设置的震动传感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以为地铁车轮检修人员提供依据,系统配有车号自动识别功能,为检测结果进行精确定位,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因此加强对地铁车辆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对促进我过地铁安全高效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闫晓萍 《科技资讯》2013,(5):113-1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地铁事故频繁发生,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控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此为背景,就地铁机电设备在安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寄希望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冯学卫 《广东科技》2014,(8):94-95,91
通过对深圳某地铁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产生的施工危害描述、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方案的阐述,浅析淤泥地质对地铁施工造成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夏伟强 《科技信息》2011,(22):352-352
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事故也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电梯事故,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电梯目前已作为特种设备之一纳入国家监管。本文通过对北京、深圳两起地铁电梯的事故原因分析,提出地铁电梯预防性维护和故障检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铁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交通枢纽的安全是地铁管理工作中首要任务。地铁站作为行人的密集集散场所,相对封闭,行人流动性大,使得行人使用手机对地铁内的安全带来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手段研究北京地铁行人使用手机的行为。发现行人使用手机时会显著提升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建设安全的地铁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阅读提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正在各大城市兴起,它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地铁深埋地下,环境封闭,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其通风排烟和人员疏散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地铁的安全运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地铁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运输工具,大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地铁的乘坐人群与日俱增。同时,地铁突发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随着使用群体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为了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需要做好提前的推演和预先的防范,有效的推演是应急救援中的前置工作,也将为预防措施的布局提供实践依据。虚拟现实技术为事故推演提供了虚拟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实现方式。利用动画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搭建出符合现实的地铁模型,利用综合开发工具实现无缝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以此模拟人群在地铁火灾中的逃生情况。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投入灾害推演的模拟当中,对逃生系统设计以及预防措施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同时能提高应急决策的效率,降低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8.
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是城市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流动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地铁隧道通风和排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引入地铁隧道火灾烟气的浮力效应和热阻效应,建立了隧道通风网络火灾模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铁隧道火灾烟气逆流的临界条件、临界流速、隧道风流及烟流流速与火灾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铁1号线区间特殊地段施工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西安地铁1号线地铁半坡-纺织城区间特殊地质情况施工评估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地铁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湿陷性黄土和地裂缝进行分析评估,得出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针对计算风险等级系数制定该工程事故的技术预防措施.根据地铁隧道工程项目自身特点,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发生事故隧道纵向通风、非事故隧道正压送风的气流防烟模式的有效性,通过以类矩形地铁区间隧道为原型,建立了1:3的实体试验平台,对两种纵向通风模式的防烟效果、非事故隧道沿程温度及联络通道口温度变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事故隧道纵向通风、非事故隧道正压送风这种有效的气流防烟方法既可在无空间设置防火门的地铁区间隧道得以应用,也可以作为常规地铁区间隧道防火门损坏后降低火灾危害的应急手段。可见在有效的正压送风模式下,事故隧道纵向通风临界风速为1.6m/s,1#A联络通道口临界风速为1.7m/s,1#B联络通道口临界风速为1.8m/s,该参数可以为地铁区间隧道风机提供选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