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郭媛  黄健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6):573-576
为探讨软件骨基质成分II,X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研究了在II或X型胶原存在下,以骨基质I型胶原为晶种时钙磷酸盐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用FT-IR方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羟基磷灰石(HAP),结果表明:II或X型胶原的存在对钙磷酸盐在I型胶原表面的生长速率有抑制作用,X型胶原的抑制作用大于II型胶原,在II型胶原存在下,测得其反应级数为4,说明软骨基质II,X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这一生物矿化过程中可能起积累钙离子的作用,对结晶生长机理和化产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木瓜提取液12周后,测定大鼠Ⅰ型胶原(ColⅠ)、组织蛋白酶L(Cath L)、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并行股骨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提取液组与雌激素组能显著增加大鼠的骨小梁的数量、降低Cath L的表达,木瓜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作用在高剂量组更加明显.木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破骨细胞Cath L的表达来抑制骨基质中ColⅠ的分解,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和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LGA-Ⅱ型胶原复合rhBMP-2/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的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9只,用在兔右侧膝关节内侧髁钻孔的方式建立软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bFGF复合物,B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复合物,C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bFGF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GA-Ⅱ型胶原支架材料,E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将A、B、C组统称为实验组,D、E组统称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复合材料对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A组的效果最佳,对照组的软骨缺损的修复不明显,实验组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种带生长因子的复合体材料对兔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GA-Ⅱ型胶原复合物可用作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的载体材料.生长因子rhBMP-2、bFGF对软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剂量比为0.5 mg:50 ng时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彩色图像分析可以弥补单纯应用定性指标或形态学指标的不足。花背蟾蜍蝌蚪在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随着Ⅰ型胶原的增多,内、外角膜逐渐愈合。Ⅰ型胶原的表达存在增龄变化,可以推测Ⅰ型胶原是构成角膜基质的主要成分,对建立和维持角膜支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12b-羟基-去-D-杰氏山竹子素A(bHGA)的体外潜在成骨活性,用bHGA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研究了其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骨相关基因表达及早期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bHGA处理细胞后,对Runx2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而对Osx 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bHGA能同时促进骨钙蛋白基因OCN和Ⅰ型胶原Col 1 mRNA的表达,但抑制碱性磷酸酶mRNA的表达,其对骨桥蛋白基因OPN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说明bHGA不利于骨早期分化,但它通过促进骨钙蛋白和I型胶原mRNA的表达而促进骨成熟.  相似文献   

7.
牙本质发育不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4q2l.临床上分为三型:Ⅰ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Ⅰ, DGI-Ⅰ) 主要见于成骨发育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患者的口腔,其病因被广泛认为是由Ⅰ型胶原基因突变导致.Ⅲ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Ⅲ, DGI-Ⅲ)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在美国马里兰州的3个隔离民族群中独立发生.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 DGI-Ⅱ)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成为研究热点.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主要为牙本质唾液酸焦磷酸蛋白基因(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突变引起,独立发生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主要对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的候选基因及DSPP的突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Ⅳ型胶原与子宫颈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宫颈浸润癌进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Ⅱb-Ⅲa期子宫颈癌基底膜断裂或缺损明显多于Ⅰ-Ⅱa期(P<0.025)。早期子宫颈浸润爆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其基底膜断裂或缺损程度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5)。结论:子宫颈癌浸润破坏基底膜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Ⅳ型胶原表达越差分期越高。早期宫颈浸润癌Ⅳ型胶原表达差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由此可做为判断子宫颈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训练在荷载有脂肪充质干细胞(ADSCs)的纳米静电纺丝材料修复大鼠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体外扩增,流式鉴定,荷载于聚碳酸亚丙酯/聚己内酯/左旋聚乳酸-磷酸四钙(PPC/PCL/g-TTCP)纳米静电纺丝载体上,植入到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运动训练组.训练组采用中等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12 m/min的速度,持续30 min).术后第3周开始训练,每周训练5 d,每天训练2次,训练8周后,对修复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和Ⅱ型胶原等染色和组织学检查,采用Wakitani评分系统进行软骨修复评分,采用Graphpad Prism 6.0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C/PCL/g-TTCP与大鼠ADSCs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成功荷载和诱导成骨分化;在运动训练组的关节软骨修复评分指标中,细胞形态,基质染色强度,表面规整度,修复软骨相对厚度以及移植物与宿主整合度5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Ⅱ型胶原和HE染色显示运动训练组软骨细胞增生明显,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占比显著提高.[结论]中强度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荷载ADSCs的纳米静电纺丝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水平.  相似文献   

10.
BMSCs与PLG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种植到大鼠肌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复合BMP-2和Ι型胶原PLGA支架与复合bFGF、TGF-β1和Ⅱ型胶原PLGA支架后把两者用生物蛋白胶粘合形成复合支架,把体外培养扩增的BMSCs种植到复合支架上,植入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空白组C组SD大鼠肌袋内,于术后4、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ALP染色、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体标本成骨区呈白色类骨样组织,质硬,成软骨区呈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质较硬,两区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透视电镜尚可见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并见大量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空白组有明显区别,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较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体外分离扩增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植入动物肌袋可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11.
探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简称AIS)患者侧凸区椎间盘胶原代谢模式的异常 .实验组为顶椎为腰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2 0例 ,其中男性 4例、女性 1 6例 ,年龄 1 2~ 1 9岁 (平均 1 4 .5岁 ) .术前Cobb角 38°~ 90°,平均 60°.1 5例同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为对照组 .标本取自脊柱侧凸前路手术 ,取材节段为L1~L2和L2~L3 .该取材节段在实验组为侧凸顶椎区 ,而在对照组则为侧凸的下终椎区 ,胃蛋白酶 -乙酸 (0 .5mol/L)体系提取胶原组织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及抗原抗体Western印记法进行胶原的分类和定量测定 .在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泳道的对比定量分析 .分别计算病变组和正常组纤维环和髓核中Ⅰ型、Ⅱ型胶原含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X±s) ,并对正常组和病变组之间差异进行显著性t检验 .结果显示AIS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Ⅰ型、Ⅱ型胶原在纤维环中的含量在AIS的凹侧明显低于凸侧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和对照组相比较 ,Ⅰ型、Ⅱ型胶原的含量也有显著下降 (P <0 .0 1 ) .Ⅰ型胶原在AIS椎间盘的髓核中有升高 ,而Ⅱ型胶原在髓核的凹侧凸侧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较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本实验所采用的胶原提取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直观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魏瑜周  王建军  许婷 《甘肃科技》2013,29(12):121-122,114
研究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冻存的条件,观察低温冻存对ADM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及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ADMSCs,液氮中冻存6月,复苏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台盼蓝染色检测存活率,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地塞米松、左旋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1,25-(OH)2VitD3成骨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行成骨鉴定。人体脂肪组织中存在ADMSCs,经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较高,细胞形态及生长曲线与冻存前无明显差别,经成骨诱导后仍可表达骨钙素(OC)和I型胶原。证实人ADMSCs可以耐受体外低温冻存,且能够保持稳定的一般生物学性状及成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荧光定位法观察狨猴不同生长发育期肝脏内 IVVI 型胶原.Laminin 和 Nidogen 的分布。在窦壁和肝小叶外的所有基板中,各时期均能见到大量的 IV 型胶原。VI 型胶原在早期胎儿窦壁显示微弱荧光,而后期荧光较强并持续到成年,在门静脉周它主要定位于小叶与结缔组织的交界处。Laminin 数量很少,只是在出生前较明显。相反,Nidogen 出现于各期。因此,IV、VI 型胶原不适于做病理指标.而在成年肝脏消失的 Laminin 的重新出现可做为病理指征。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影响.实验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在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取兔软骨提取测定葡糖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GAG的总含量均减少,这些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而渐不明显.由此可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能降解关节软骨蛋白多糖,进而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MSC,经纯化和扩增后分别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用无血清培养基和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MSC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期间用光镜检测分化情况,并通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钙沉积、碱性磷酸酶、软骨细胞分泌的酸性蛋白聚糖以及Ⅰ和Ⅱ型胶原表达情况.5.5×105个成人骨髓MSC在体外扩增15代后可获得7.5×1012个细胞,扩增约1.36×107倍;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诱导培养的第7天,光镜下可观察到少数细胞逐渐由梭形变成多角形,碱性磷酸酶呈阳性,于培养的第21天可观察到钙沉积,Ⅰ型胶原呈阳性反应.成人MSC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和TGF-β诱导下可向软骨细胞分化,阿茜蓝染色可观察到蓝染的酸性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呈阳性反应.因此,成人骨髓MSC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骨细胞和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 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I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I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经Ⅰ型胶原修饰的快速成型(RP)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体内实验提供研究基础.以经Ⅰ型胶原修饰改性的PLGA/TCP支架作为实验组,未经胶原修饰的原始支架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支架材料的亲水性.BMSCs接种两组支架,分别测定细胞黏附率、细胞增殖率.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黏附形态,以检验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胶原改性支架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实验组细胞黏附率在接种4、8和12 h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培养2、4、6和8 d的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可见骨髓基质细胞在实验组支架上的增殖数量多于对照组.说明Ⅰ型胶原改性的PLG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脱钙人牙基质(Decalcification Tooth Matrices DTM)复合胶原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采用冻干后高温交联的方法制备脱钙人牙基质复合胶原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IR)分析及电子能谱(EDS)分析材料表征;通过成骨细胞MCT3T-E1与材料混合培养分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诱导骨细胞生长活性.结果显示材料分布均匀,形成多孔疏松的支架,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材料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分裂,且对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脱钙人牙基质复合胶原材料具有骨修复材料的结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诱导成骨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甄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7):3910-3913
为分析细胞生长的表面材质和细胞因子等不同刺激因素对人乳腺癌细胞二维迁移的影响,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使用新型的Oris细胞迁移分析技术分析了Ⅰ型胶原、Matrigd和TNF-α等因素作用下运用动特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Ⅰ型胶原能够促进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迁移,而Matrigel对细胞迁移无明显影响。同时实验证明TNF-α对MDA-MB-231细胞的迁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材质和细胞因子等刺激因素均能够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特性。实验同时表明Oris技术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外伤或关节使用过度或重度关节炎都会导致关节表面的软骨以及软骨下骨形成难以恢复的损伤.尽管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但仍存在治疗的局限性,如自体移植存在供区并发症、移植的组织不完全整合和易降解、骨髓刺激会产生纤维软骨、质量不佳等.为提高骨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前期研究制备了局部缓释生长因子rh BMP-2和rh TGF-β3的丝素蛋白/脱软骨细胞外基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三层支架,并在兔子体内短期植入后获得良好的骨软骨修复效果,但并未进行长期体内研究.本研究在兔子双膝滑车沟处建立直径5 mm、深度3 mm的缺损,并将具有局部缓释生长因子rh BMP-2和rh TGF-β3的复合三层支架进行缺损区植入,且以天然膝关节滑车沟处骨软骨为对照组,修复34周后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icro-CT扫描以及力学测定,评价支架对骨软骨缺损长期的修复情况.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学染色扫描结果表明,支架组再生软骨具有与天然组相似的表面平整度和完整度、细胞排列形态以及黏多糖含量;但Ⅱ型胶原染色和软骨纳米压痕结果表明,支架组再生软骨Ⅱ型胶原含量以及力学性能明显低于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