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庇特计划     
朱庇特(Jupiter)是圣地亚创新研制的用于高速密度物理学、惯性约束聚变和辐射效应模拟的第二代快速Z-箍缩驱动器。朱庇特还将提供超强磁场、热/稠密等离子体、X射线物理学、强中子源等广泛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特能力。这项计划基于的前提是单一的装置使用磁驱动内爆方式,可以满足这些多计划领域的要求。朱庇特要求一个450~500TW、8~10MV、~100ns脉冲功率发生器,以便将~15MJ动能施加到内  相似文献   

2.
鲁润宝 《河南科学》1998,16(4):393-398
基於X射线的观测事实,证明在太阳耀斑中存在两个独立的X射线发射过程:≤12.5kev的软X射线和~25kev的硬X射线及少量的高能γ用电子—离子束缚态及其发核聚变的模型给出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广泛应用的食品辐射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辐射保鲜贮藏,就是以高能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使γ射线、X射线和电子射线对食品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杀虫、灭菌,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原有风味,延长食品保藏期和销售期的技术。一般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或铯~(137)和多种型式的电子加速器作为辐射源,尤以钴~(60)和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最广。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同步辐射和普通X射线源的巨大差别,计算了在D/max-rBX光机上进行EXAFS(Extnded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测量光强计数、能量分辨率、高次谐波等主要参数的限度。为了获得能够用于结构研究的EXAFS谱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用合适的靶材、工作电压电流、单色器晶体、狭缝、单道分析器等。作者强调探测器的有限线性范围是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ESAFS测量中,总存在x射线光强与分辨能力的矛盾与协调问题,为此,计数率必须控制在2×104CPS以下。最后,报道了在RigakuD/max-rBX射线衍射仪上的一个实例结果。并分析了实验室测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低能电子加速器的感生放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行在10MeV能量以上的放射治疗和工业辐照用的电子加速器,均可能产生感生放射性,其强度取决于加速电子能量,束功率和被照材料的类型。电子能量在阈能或近似于25MeV之间,中子基本上产生于“巨光核共振”。医用加速器的X射线靶,固定和可变准直辐照容器等也是感生放射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应用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以及实验室参考系与质心参考系的变换方法,探讨了高能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三电子产生.通过对三电子产生的阈能、截面及次级γ射线辐射的探讨和分析发现:三电子的产生阈能为2.04MeV,产生截面随入射光子能量增加而急剧增加,但随原子核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同步辐射和普通X射线源的巨大差别,计算了在D/max-rB X光机上进行EXAFS测量光强计数、能量分辨率、高效谐波等主要参数的限度。为了获得能够用于结构研究的EXAFS谱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用合适的靶材、工作电压电流、单色器晶体、狭缝、单道分析器等。作者强调探测器的有限线性范围是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EXAFS测量中,总存在x射线光强与分辨能力的矛盾与协调问题。为此,计  相似文献   

8.
1901—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主要贡献(五)1988:[德]H·密切尔利用X-射线晶体解析法测定了光合反应中能量转换反应中心复合物的立体结构。[美]J·戴森霍弗尔利用X-射线晶体解析法测定了光合反应中能量转换反应中心复合物的立体结构。[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仪中测量全反射角x射线谱(简称RHEED-TRAXS)的表面化学分析方法。对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优点及应用作了概略介绍。本文还介绍了在扫描电镜中进行全反射角x射线谱(简称SEM-TRAXS)测量的方法及结果,并在文章的末尾指出了在扫描中实现(SEM-RHEED-TKAXS)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软X射线显微米是研究自然状态下的生物样品高分辨率成像的最好方法.本文简介了在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专用光束线上研制的国内第一台扫描软X射线显微镜和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于中间弹道测量的闪光X射线的产生原理和测量方法,以研制的多次脉冲X射线产生器来作为对中间弹道区段弹丸姿态进行闪光X射线变管分幅摄影的脉冲X线射源,其主要技术性能满足了中间弹道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95年4月与10月在厦门-金门海域10个站位进行了两次沉积物采样,经预处理分离后采用GC对16种常见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4月份(丰水期)所采集的沉积物中16种PAHs总量分布在121~300ng/g之间,平均217ng/g;PAHs峰值出现在厦门西港港口附近的站位(XJ1-XJ2-XJ3),其次出现在同安湾附近的XJ5站;PAHs的最低值出现在XJ9站.1995年10月(枯水期)所采集的沉积物中16种PAHs总量分布在115~569ng/g之间,平均253ng/g;PAHs峰值出现在厦门西港港口(XJ2-XJ1-XJ3),其次在同安湾外的XJ6站,PAHs最低值仍在XJ9站.两次采样相比,丰枯水期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基本一致(数量级一致,平均值相对偏差7.7%),在平面分布上,枯水期沉积物中PAHs峰值相比于丰水期向港湾外略有推移.  相似文献   

13.
加速器是能将电子、质子、α粒子以及其它重离子等带电粒子加速到具有一定能量的装置.自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第一台加速器问世以来,加速器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高能加速器发展概况早期的加速器是顺应核物理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而研制的.为了探索原子核内部的奥秘,必须有一种能够把“核”打开的工具.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粒子炮弹”去轰击原子核,便可以闯进核的“大门”.随着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入,为了获取物质更深层次的基本粒子方面的信  相似文献   

14.
张定铨 何家文 著一九九九年四月出版《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稳定性及测试方法 ,系统地介绍了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技术 ,并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最后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着重论述了残余应力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全书内容包括 3部分 .(1)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概念的界定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稳定性、调整和测试方法 .(2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X射线弹性常数 ;X射线应力测定的衍射几何特点 ;影响测试结果的技术因…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各种辐射所造成的有害生物效应,加速器实验室应采用一系列措施,对韧致辐射 x 线及光中子进行屏蔽防护。实验室应按最优化设计原则,既保证防护要求又降低造价和提高空间利用率。对宽角度轫致辐射光子的屏蔽,应考虑加速器工作负荷因子 w,x 射线束定向因子 U,和有关人员居留因子 T。对散射光子的屏蔽,根据 Braestrup和 Wyckoff 的近似方法进行设计。在对南京大学20Mev 电子直线加速器实验室设计中:1.采用了局部铅屏蔽室,使有用束外的初级 x 线减弱至10~(-4)左右。2.舍弃迷宫,采用加强屏蔽门措施。3.设置了一系列与出束联锁的声、光报警装置和烟控防火报警设备。文章还给出了有关设计公式、图表和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各种辐射所造成的有害生物效应,加速器实验室应采用一系列措施,对韧致辐射x线及光中子进行屏蔽防护。实验室应按最优化设计原则,既保证防护要求又降低造价和提高空间利用率。对宽角度轫致辐射光子的屏蔽,应考虑加速器工作负荷因子w,x射线束定向因子U,和有关人员居留因子T。对散射光子的屏蔽,根据Braestrup和Wyckoff的近似方法进行设计。在对南京大学20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实验室设计中: 1.采用了局部铅屏蔽室,使有用束外的初级x线减弱至10~(-4)左右。 2.舍弃迷宫,采用加强屏蔽门措施。 3.设置了一系列与出束联锁的声、光报警装置和烟控防火报警设备。文章还给出了有关设计公式、图表和数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然矿物高岭石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应制备了Na1+2xAlxZr2-xSixP3-xO12系统的矿物快离子导体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该材料具有Nasicon型的骨架结构,298~673K离子电导率为001~1mS/cm,激活能4053~5211kJ/mol,当x=05时呈现最高电导率,在673K时其电导率达到25mS/cm,它的活化能为4053kJ/mol  相似文献   

18.
以量子理论为基础,从金属的能带结构和高能电子对原子内层轨道电子的相互作用出发,阐述了X射线连续谱的产生机理及X射线的量子极限条件,使X射线的特征谱和连续谱的产生机理有了一个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强激光产生的高离化态铪离子发射的0.41~0.50nm范围的X射线光谱结构的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WC-Co硬质合金生产的质检工作,采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和3014型X射线衍射仪,对硬质合金的断口形貌以及孔隙、夹杂物、η相等断裂源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确定了降低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探讨了WC-Co硬质合金断裂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