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建始早期人类及巨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出地层、磁性地层学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表明,产出地层处在极性年表松山反极性时的留尼旺亚时到奥都威亚时之间,早期人类化石和部分石器产出层位的时代应早于2.15Ma,与巫山龙骨坡人类化石地点接近.  相似文献   

2.
9月23日—26日,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成立庆典在四川省巫山县举行。与此同时,召开了首届青藏高原东部寻找古人类及其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11个省、区、市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刘东生院士到会祝贺,印尼、日本、韩国的院士和教授计7人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28篇,有十余人在会上作了报告。(顾玉珉)  相似文献   

3.
张璞 《贵州科学》2007,25(4):8-12
本文报道毕节八儿崖洞穴堆积出产的巨猿化石和共生的石制品,是贵州第四纪研究和旧石器考古一项有突破性意义的新发现.该动物群含先东方剑齿象、小种大熊猫、桑氏粗壮鬣狗、山原貘、黄昏兽和裴氏猪等标志性成员,与重庆巫山龙骨坡等动物群非常相似,同属于早更新世早期.这一发现为重建贵州喀斯特发育史和复原古环境提供难得的时代坐标与内容丰富多彩的素材.八儿崖遗址出土的旧石器含"原型手斧"和"原型手镐"等非洲同时代的早期手斧文化要素,对研究旧大陆早期人类迁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编后记     
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本刊20世纪的最后一期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在这一期我们要首先感谢顾问黄万波先生惠赐大作《从巫山龙骨坡文化探索人类起源》,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作了世纪性的总结,并确定了“巫山人’在这一探索中的地位与意义。著名诗歌评论家吕进的《作为诗评人的闻一多》高屋建瓴地对闻一多的诗评作了世纪性的总结与阐释,其实这种阐释也溶注进了吕先生自己的许多创见。我刊主编王晓初的《豪情与矫情交织的诗歌—一新中国27年(1949-1976)诗歌发展论略》率先将新中国27年(1949-1976)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着力发掘其内在…  相似文献   

5.
人类了解自身的起源与演化只能根据祖先遗骸形式的化石,这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信息库.非、亚大陆都具有适宜人类演化的自然环境,因此人类学界存在着非洲起源说和亚洲起源说。能人及其石制品的发现,标志着非洲不仅有两足行走的古猿,而且繁衍出制造工具的能人;同时,亚洲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独有的地质背景、古气候格局和有机环境,为人类起源与演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亚洲同样存在一个从猿到人的独自演化系统,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它同东非更新世能人处在同一水平上。这就标志着华夏大地有了Homo中的最早代表。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2)
两年多前,正在我整装准备前往神农架进行为期3年的野生珍奇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的时候,一位享誉中外的古人类学家的一番话使我愕然。他说,如果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直接祖先,那么20世纪以来人类获得的一切科学发现都会变得黯然失色。听到这番预言般的言论,我沉默了许久。在我的头脑里,20世纪人类掌握了原子能,从宏观上说人类登上了月球,从微观上说,人类的视线深入到原子核的深层。难道发现人类祖先遗迹的意义会超出这些伟大的成就吗?终于有机会缩短我与古人类学家在认识上的差距了。去年12月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研究员打来电话,听得出语调兴奋而急切:他和考古学家徐自强教授、工程师常绍武等组成的考察组,在重庆市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第  相似文献   

7.
巫山之鲵     
《大自然》2016,(4)
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出自唐朝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见识过深广的大海后,就很难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领略过巫山翻滚的云海后,其他的云都显得黯然失色。之所以提到元稹的这句诗,是想要向大家介绍一种以"巫山"命名的有尾两栖类—巫山北鲵。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黄土是中国黄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具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意义.文章对三峡地区巫山黄土剖面先后进行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光释光定年、粒度测试等工作,其中年代数据显示研究区黄土属于晚更新世黄土.巫山黄土的粒度组成特征与河流沉积物及同时期马兰黄土对比显示,巫山黄土与河流沉积物粒度组成明显不同,而与典型风尘黄土相似;粒度象显示巫山黄土与河流沉积物成因不同;频率累积曲线显示巫山黄土风积物特征.巫山黄土平均粒径与马兰黄土平均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步变细的空间分布不相符合,可能与气候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拥有自然、人文景观,巫山文化,自然资源等特别优势.但因种种原因,巫山经济基础脆弱,县域经济相当落后,诸多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三峡移民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具备了把“巫山”作为品牌做成名牌的条件.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整体营销观,充分发掘优势,把“巫山”品牌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0.
龙骨坡寻宝     
《科学世界》2011,(7):96-96
巫山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地处长江三峡腹地,总面积2971平方公里。北部大巴山呈东西走向,巫山山脉呈南北走向,成为川、鄂、渝三省的地理边界。境内一般海拔800~1500米,最高的是官阳太平山,高2680米;最低是培石江边,水位仅73.1米。庙宇镇位于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距巫山县城70余公里。别看镇小,它可是地处两省市(重庆、湖北)、三县(巫山、奉节、建始)的重镇。庙宇镇的自然条件不算太好,无霜期只有250天,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不过这样的环境正好适合核桃生长,现在这里已成了有名的"核桃之乡"。  相似文献   

11.
巫山文化是三峡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种根植于本土的原生性文化 ,同时亦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在神女故事的流变与探源中 ,又铸就了巫山文化浪漫主义精神文化特质。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 ,则使巫山景观文化独放异彩。现代巫山旅游文化即是构筑在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巫山文化之上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巫山望天坪剖面31个样品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分析讨论了了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与我国典型风成沉积物作了相关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的化学成分与我国典型风成沉积物既有较好的相似性.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初步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是风成大气粉尘堆积物.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庆巫山县26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指标,分析了巫山的气候特征,评估了巫山主要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巫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 029.5mm,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气压宜人.县内海拔适宜,气候资源优异.同时,巫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旅游气候资源丰富.低海拔的小三峡景区峡谷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旅游皆宜,具有春早、秋爽、冬暖、夏热的气候特色.巫山红叶平均观赏期长达41d,自11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2月末.中海拔的神女景区夏季避暑条件优越,旅游舒适期长.高海拔的梨子坪森林公园高山气候显著,平均海拔1 800m,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根据以上评估结论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气候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和加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质直好义、淳厚素朴的古老风尚,在大巫山地区,自古以来一脉相承.这种古老风尚,连同生长、发育它的自然环境,共同铸就了大巫山民众的人文品格,构建出大巫山民众精神禀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16.
"巫山人"的来龙去脉长江三峡古迹遍布,传奇典故随处可见。曲折幽深的巫峡两岸是绵延的崇山峻岭,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耸立在长江岸边。  相似文献   

17.
巫山地处三峡腹心,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富。任乃强、邓少琴、袁珂等先生筚路蓝缕,管维良、任桂园等教授发扬广大,致力于"大巫山文化"体系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6日上午,记者随同完美重庆分公司一行人来到巫山县云台乡,参加了巫山云台完美希望小学落成仪式。该希望小学由广东中山市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援建。中山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办公室主任陈仲、巫山县委副书记李瑞皇、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等为希望小学落成剪彩。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术界对巫山历史文化的研究,肇基于蒙文通、任乃强、袁珂、董其祥诸先生,三峡本土学者推波助澜,在《山海经》研究、盐业史研究、军事史研究、"大巫山文化"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