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选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对24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在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女生显著低于男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二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学生;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锻炼;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学生运动技能形成与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在体育参与过程中,学生偏向于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运动带来的情感满足,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参与锻炼的自觉性越强.学生从小掌握一定运动技能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学生运动技能形成与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在体育参与过程中,学生偏向于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运动带来的情感满足,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参与锻炼的自觉性越强.学生从小掌握一定运动技能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进身心健康,是当前学校体育应引起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探讨中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教师体育态度对学生体育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及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对体育所持积极态度,其学生的体育认知总体得分较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较多.  相似文献   

5.
当身材焦虑产生时,人们可能会加强锻炼去塑造体型,也可能因为不想暴露身材而放弃锻炼。基于对北京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尝试建立身材焦虑和运动锻炼之间的作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身材焦虑并不直接影响体育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而是通过休闲限制来影响体育锻炼,即休闲限制在身材焦虑和体育锻炼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外貌信念对休闲限制产生正向影响,即外貌信念越高,休闲限制越大,体育锻炼越少;身体形象评价对休闲限制产生负向影响,即对自己的身体形象评价越低,休闲限制越大,体育锻炼越少;体重认知有偏差组与体重认知无偏差组之间在身材焦虑对休闲限制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体重认知有偏差组的休闲限制更容易受到身材焦虑的影响。因此,身材焦虑会通过休闲限制对体育锻炼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晓辉 《科技信息》2011,(13):636-636,603
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放在重要位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言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研影响高中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其原因,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压力、体育设施、体育教学管理与专业的体育指导等主、客观原因是影响学生在校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频率、形式以及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健身价值观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研究,找出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得出结论: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受到大学生的普遍赞同,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程度;由此,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和强身健体的目标倾向,促进了自觉体育锻炼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同时,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学生被动选择运动项目的现象,影响了体育学习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职院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现状及应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金菊  骆松 《科技信息》2009,(16):234-235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作者对高职学生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体育锻炼以大众化的球类项目为主,但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不尽人意,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对学校体育选修课的满意程度不高。同时,本文阐述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应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鞍山科技大学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少指导,缺少场地,缺乏时间,害怕嘲笑等.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意识从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泰两国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参加课余体育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和每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min以上”者泰国学生较多;泰国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多,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在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中,中国排在前二是:缺乏场地器材、缺乏指导;泰国排在前二是: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缺乏场地器材。并针对中国高校课余体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中国高校应该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体育教育;构建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和优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体育消费反映了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枣庄市1000多名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枣庄市部分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总结出该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观念,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南国商学院大学生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南国商学院大学生比较重视体育锻炼,对体育运动认识正确。但是,南国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运动方式单一,女生锻炼的频率低于男生,学生体质有下降的趋势。网络,生活不规律,健康认知偏差和学校健身设施不完善是影响南国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因素。针对此情况,建议学生培养健身意识,合理安排时间,学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与教师的评价体系挂钩,增加趣味体育活动,并加强体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调查,对我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的总体认识程度教高,参与意识较强,体育锻炼的效果明显。对于现行的早操制度、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农村中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中学生体育活动的频率呈两级分化状态,超过36%的学生每周锻炼在3次以下;95%以上的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到1 h;体育消费仍处于较低状态,消费方式单一;体育项目的选择仍是以传统竞技类项目为主,新兴运动项目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展,体育活动场所缺乏,锻炼项目少,缺乏指导和组织以及学习任务重是制约农村中学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福州市高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福州市高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以及体育课外活动有着积极的态度。但是一些客观原因如:个体身体及懒惰因素、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沉重、自由支配时间少等因素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及体育竞赛等校外体育参与现状,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探讨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治理途径。[方法]向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小学生发放问卷3 920份,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性别学生校外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参与校外体育培训的学生比例不高,超过50%的安徽省中小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男、女生在参与校外体育培训方面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119,P0.05)。(2)经常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仅为24.22%,偶尔参加和不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分别占61.56%和14.22%,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357,P0.05)。(3)经常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比例较低仅为11.87%,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分别占47.17%和40.96%,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竞赛方面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65,P0.05)。[结论]当前安徽省中小学生参与校外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及体育竞赛的总体比例不高、性别差异显著、不同学段差别较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参与的期望主要在于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等软件需求、体育场地设施保障等硬件需求及科学健身指导需求。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促使教师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要讲求体育运动的适度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福建省中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和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体育信息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强化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就山西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在获取体育信息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而充分发挥体育信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