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美国TA公司的AR2000型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温度、聚乙烯醇缩丁醛质量分数和剪切频率等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乙二醇(PEG)200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体系的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减小; PVB质量分数增加,体系的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增大;剪切频率增加,体系的复数黏度减小,动态储能模量和动态损耗模量都增大;损耗因子均随剪切频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剪切频率约为0.6 rad/s时出现内耗峰,且内耗峰的强度随PVB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F127质量分数对PVB/F127体系动态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聚醚F127质量分数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醚F127/聚乙二醇(PEG200)共混体系动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复数黏度、动态储能模量、动态损耗模量随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非牛顿系数随聚醚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损耗因子随剪切频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聚醚F127质量分数增加,内耗峰峰值减小且剪切频率降低;体系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式,聚醚F127质量分数的增加使体系的黏流活化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乌氏黏度计测试了硝化纤维素溶液的特性黏度,以凝胶渗透色谱(GPC)对硝化纤维素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含氮量、溶液温度、有机溶剂对硝化纤维素溶液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化纤维素的含氮量上升,其特性黏度逐渐增大,但当其含氮量继续上升到一定值时,其特性黏度反而减小;硝化纤维素的含氮量对其特性黏度的影响实际上体现在其分子量对特性黏度的影响上,硝化纤维素的特性黏度与其分子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关系,其特性黏度随硝化纤维素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温度越高,硝化纤维素的特性黏度越小;溶剂极性越小,其特性黏度越大。当硝化纤维素溶解于DMF溶剂中时,其分子链具有一定的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试温度、pH值、NaOH质量分数和恒温时间对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CMS)浆液黏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CMS浆液在高温高压下的黏度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H值或取代度越高,CMS浆液黏度稳定性越好;温度越高或恒温时间越长,CMS浆液黏度稳定性越差.在CMS浆液中加入NaOH可提高其黏度稳定性,NaOH质量分数达到6%左右,其浆液呈现良好的黏度稳定性,取代度达到1.2时,CMS浆液可在180℃抗温25h.CMS的热重分析曲线表明:CMS的起始分解温度随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大;高取代度的CMS比低取代度的CMS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0℃,因此,提高CMS的取代度有利于提高其浆液抗温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黏度计,分别测定了萘-乙醇体系(294.15~333.15K)和萘-正庚烷体系(294.15~339.15K)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结果表明:在测定范围内,密度与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萘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计算了萘-乙醇体系和萘-正庚烷体系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极限偏摩尔体积。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和黏度数据与组成的关系,均可用Vogel-Tamman-Fulcher(VTF)方程进行关联回归。本文结果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提醇沉法制备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 alkali-extracted polysaccharide, HEAEP),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抗坏血酸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值等)下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抗坏血酸对HEAEP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与抗坏血酸浓度存在依赖性,当抗坏血酸质量分数超过0.10000%时,抗坏血酸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差;金属离子(Cu2+、Fe2+)的加入会进一步促进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降解作用;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pH值和作用时间也有一定影响,当pH值为4,作用时间为12h时,抗坏血酸对HEAEP降解效果最好。此外,抗坏血酸能降低HEAEP分子质量,但对HEAEP糖苷键类型及比例、单糖组成和特征官能团等结构特征影响较小。抗坏血酸降低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的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抗坏血酸浓度、Cu2+、Fe2+等影响较大,但作用前后的多糖主要结构特征变化相对较小。研究结果旨在为抗坏血酸与β-葡聚糖共存食品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漆酚基乳化剂(UE10)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研究了UE10与PVA的质量比、混合乳化剂浓度(cME)、水与生漆(RL)的质量比、温度和贮存时间对RLE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LE的黏度随着PV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cME较低时,RLE都有剪切变稀的特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其流变曲线能与Casson和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当cME≥10.0%,RLE则表现出膨胀型流体的特征,其流变曲线能与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不能与Casson模型较好地拟合.RLE的黏度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但假塑性流体特征未变;RLE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水性聚氨酯粒径和黏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单官能团小分子物质封端的软硬段皆含羧基的脂环族水性聚氨酯(PU)分散体,研究了羧基含量、pH值、c(NCO)/c(OH)比值、反离子种类和固含量对PU的粒径、黏度和特性黏度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黏度与特性黏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验结果表明:随pH值的增大,PU分散液体系粒子粒径减小,临界值为8.0;随羧基含量的升高,PU分散液体系粒子粒径减小,临界值(质量分数)为4.05%,而PU分散液体系黏度与特性黏度均增加,此后在有限范围内波动变化,这表明PU分散液体系宏观与微观性能变化趋于一致;随c(NCO)/c(OH)比值升高,PU体系黏度逐渐增高,特性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运用等温等压分子动力学方法,在110—210K温度范围内,模拟了60%,70%,80%,90%(均为wt%)的1,2-丙二醇水溶液的比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确定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模拟条件和力场能够很好地描述该体系的玻璃化行为,模拟获得的Tg值与实验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正>聚乙烯醇的质量判定主要是以其黏度为标准,而为了更加精确、便捷地测定和分析出聚乙烯醇的黏度,就需要以传统的聚乙烯醇黏度测定方法为基础,对以往在聚乙烯醇黏度测试方面的相关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探究,找到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更好地设计出一种聚乙烯醇黏度的分析方式。《聚乙烯醇树脂黏度测定方法》中详细讲述了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测定方法,将聚乙烯醇按照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