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尔省曹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曹县浅层地下水中F-含量范围为0.2—3.2mg/L,超标高氟水呈片状广泛分布;大部分深层地下水F-含量也超出国家饮用水口生标准,需增设除氟设备降氟,才可作为供水水源.高氟的岩石和土壤是本区高氟水形成的物质基础,由于蒸发作用强烈,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径流排泄不畅,加上适宜的水化学条件,造成了地下水中F-的累积和富集.此外,农业污染有可能是形成本区高氟地下水的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湖北省孝感市郊15个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了两个土层即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p H值、碱解氮、全磷、速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并对两层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孝感市郊农田表层土壤p H值为微酸性到酸性;碱解氮含量为41.28~63.89 mg/kg,处于中等水平;表层土壤全磷高达620.48~1164.68 mg/kg,旱田速效磷含量较高,为73.84~181.42mg/kg,能够满足植株生长需求,水田速效磷含量为22.94~48.61 mg/kg,部分水田土壤供磷不足;有效钾含量只有11.56~40.59 mg/kg,处于较低水平。两土层间p H值、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亚表层速效磷含量,但旱田土层间的速效磷含量变幅高达2.1,远远大于水田层间速效磷含量比1.2。旱田表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亚表层,而水田中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却显著低于亚表层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土壤含磷量状况,弄清楚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有效磷及总磷含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随机采集代表性水稻田土壤,测定其中有效磷及总磷含量,采集水稻田土壤样9个,确定两个水稻田土壤剖面(0~30cm厚度),测定结果如下: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表层土壤和剖面土有效磷含量极其丰富;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51 ~ 270 mg/kg,平均值为177 mg/kg;剖面土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在99.75 ~ 241.5 mg/kg,有一峰值,有效磷含量根际土壤层低于2~5em(峰值处).总磷含量范围在279~ 1354 mg/kg.同时对土壤水稻田表层土壤样进一步做土壤蔗糖酶、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土壤蔗糖酶与有效磷有极显著相关性,其它酶无显著相关性.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土壤蔗糖酶维持在47.707~ 55.031 mg/(g·d)之间.多元回归方程为:y(有效磷含)mg/kg=113.653+2.11x(蔗糖酶活性mg/(g·d)).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 cm)中砷全量为198~274 mg/kg,平均全量为237 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中砷全量为115~281 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 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兰州植物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采用土壤养分速测仪检测方法,对兰州植物园进行三年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范围在0.22%~2.06%之间,三年平均值为1.05%;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在4.89~48.19mg/kg之间,三年平均值为22.08mg/kg;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在9.8~28.6mg/kg之间,三年平均值为21.5mg/kg;植物园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在16.57~88.85mg/kg之间,三年平均值为40.80mg/kg;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钾有机质氮,不同采样点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性显著。兰州植物园土壤存在较严重的养分不均衡,应根据植物园不同植被区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成因及迁移特征,选取郑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9个典型剖面,2个城郊对照剖面,对Zn、Ni含量及其剖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土壤Zn含量与城郊对照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土壤Zn含量变幅为17.05~1 400.72 mg/kg,空间变异非常大,平均值为306.67 mg/kg,高于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Zn污染;城市土壤Ni含量变幅为6.70~22.33 mg/kg,平均值为12.41 mg/kg,均低于土壤背景含量,不存在Ni污染.城市土壤Zn、Ni含量的剖面分布比较复杂;土壤Zn的剖面分布与居民生活、工业以及交通等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具有在表层和亚表层累积的特点;土壤Ni含量大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垂直分布及迁移主要受城市人类活动扰动的制约而无一定规律.土壤中Zn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不存在相关关系,而Ni含量与土壤粘粒、阳离子交换量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锗元素在工业和医疗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所以富锗土壤的开发具有很大意义。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紧密配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上饶市万年县部分地区的土壤与农作物中锗的含量并对研究区开展地球化学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稻样品锗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在0.003~0.010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0.005 mg/kg;水稻根系土壤中锗含量较高,变化范围1.61~2.74 mg/kg,全锗的平均含量为1.98 mg/kg,稍小于该地表层土壤背景值。同时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区内I类及II类土壤分布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8%,且齐埠乡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优等。水稻中Ge元素与土壤中的Hg、Ge的含量呈极低正相关关系,且与土壤的p H呈低度正相关关系;水稻中Ge元素与土壤中As、Cd、Cr、Cu、Pb、Ni、Zn、Se、有机质、CE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中Cr、Cu、Ni、Se、有机质、CEC与水稻Ge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水稻中,Se、Zn、Cd、Cu、Hg等元素为高富集元素; Ni为中富集元素; Ge、As、Cr、Pb为低富集元素,即元素的含量与水稻自身的吸收富...  相似文献   

8.
益阳市属于富硒土壤地区,为促进全市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发展,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土地资源,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选择市内18个农业产业园,开展1∶2 000富硒土壤详细调查,对表层土壤1 916件样品进行了硒元素及有效硒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益阳地区表层土壤硒元素的分布整体呈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点,18个工作区内表层土壤硒元素各区硒有效态含量变幅范围为0.001~10.619 mg/kg,平均值为0.027 mg/kg,表明区内土壤硒元素分布较不均匀,不同地质背景对土壤硒元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硒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田中经常使用的11种农药中砷、镉对农田土壤及果实输入量的影响,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和枸杞果实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1种农药都携带有砷,总量为2 269.40 mg/hm~2,其中10种携带镉,总量为25.26 mg/hm~2;研究区20 cm表层土壤砷平均含量为16.29 mg/kg,镉平均含量为0.30 mg/kg;枸杞干果砷平均含量0.72mg/kg,镉平均含量0.032 mg/kg。农药所携带砷、镉相对土壤中固有含量比例很低,短期内不足以对农田土壤及果实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镇江地区表层土壤环境中的镍(Ni)和汞(Hg)进行采样监测,以了解镇江地区土壤环境中重金属Ni和Hg的污染状况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镇江地区表层土壤环境中Ni含量为20.3~99.8 mg/kg,Hg含量为0.03~0.82 mg/kg,与江苏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从Ni和Hg的来源分析,镇江地区土壤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大气降尘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土壤各种因子与川乌头中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元回归及二元回归等方法对土壤生态因子与乌头植物有效成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乌头植物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pH值均呈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59%~6.20%之间,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在300~340 mg/kg,35~59.5 mg/kg,151~285 mg/kg之间时,有利于乌头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高氟水分布规律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来源,结果表明:高氟水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西部、北部河间地区,面积2 085 km2,ρ(F-)平均为1.05 mg/L,且高氟水地区与土壤水溶性氟ρ(F-)为4.5~6.0 mg/L的地区范围有一定的重合性;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氟分布受到自然风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控制,高氟水分布中心区和主要城镇基本一致,但F-与Cl-相关关系不强;F-分布与环境条件有关,F-与Ca2+的负相关性表明高ρ(Ca2+)的环境有利于F-沉淀下来;F-与pH值的正相关性表明该地区的偏碱性地下水环境为矿物岩石溶解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江西省萍乡—新余地区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讨了深、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研究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深、表层土壤元素分布大多较为均匀,W、Mo等分布极为不均匀,深、表层均呈富集现象;研究区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区和9个地球化学亚区,其中北部地球化学区Se含量大于0.577 mg/kg,同时Cd含量大于0.428 mg/kg,因此富硒土壤开发中应关注Cd的生态效应。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某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从武汉市某工业用地土壤中采集26份样本检测分析了其Cu、Zn、Cr、Pb、Mn和Co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整体呈pH中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偏低.表层(0~20cm)和次表层(20~50cm)土壤中重金属Cu、Zn、Cr、Pb、Mn、Co含量分别为27.08,198.68,67.95,18.72,525.50,69.44 mg/kg;和25.82,210.19,65.68,19.67,528.99,68.92 mg/kg.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该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为Co,其次是Zn,该工业用地属于重金属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通过1 km×1 km的网格化区域调查及针对重点异常区的"T"型剖面追踪查证,研究了赣西泸水流域上游干流重金属的分布分配规律,发现泸水沿岸约50~500 m范围内的农田土壤中存在显著的Cd异常带。在山前盆地、岗丘洼地及水库处的表层土壤形成了3处浓集中心,其含量依次为2.00 mg/kg、1.87 mg/kg和1.34 mg/kg,对应的垂向剖面土壤平均含量依次为2.33 mg/kg、0.40 mg/kg和0.19 mg/kg,说明Cd元素扩散受水流控制明显,易在水动力减弱的平缓地带沉积,且异常程度从上游往下游逐渐降低;在河床横断面上,土壤Cd元素在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岗坡的平均含量依次为7.73 mg/kg、0.46 mg/kg、0.22 mg/kg、0.18 mg/kg,即微地形随着高程增加,Cd元素含量越低,说明Cd元素主要来源于河流上游,且受微地形影响显著,易沉积于地势低洼处。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县农业表层土壤重金属汞(Hg)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Hg平均含量为0.182 mg/kg.地球化学基线理论分析显示,土壤中Hg的基线值为0.090 mg/kg,地质累积污染指数为0.155,整体上处于轻度级污染.地质累积污染指数法对所有土样Hg污染状况分析表明:24.07%的土样未受污染,60.74%为轻度污染,12.04%为中度污染,2.25%处于中度污染与强污染之间,0.67%为强度污染,0.23%处于强污染与极强污染之间;通过污染程度分析:33.07%的土样未受Hg的污染,55.91%受到Hg的影响,11.02%受到Hg的影响较严重,以上两种污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马尾松与杉木混交人工林伐区索道集材作业前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集材作业后除土壤体积质量和结构体破坏率指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 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 cm)大;集材作业导致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增大0.02 g/cm,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617%,最大持水量下降3.65%,总孔隙度减小1.98%;同时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指标的含量分别下降1.34 g/kg、0.04 g/kg、6.46 mg/kg、0.01 g/kg、0.04 mg/kg、1.01 g/kg和11.00 mg/kg。分析了集材作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并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索道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焦有  袁彩凤 《河南科学》1996,14(1):82-86
通过对河南省重氟区氟状况的研究,分析测定了十五个氟病村土壤全氟,土壤水浸氟及地下水氟的含量状况。应用这三项指标,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将十五个病村分为四个类别,以示氟危害的程度。根据各类别的特征,提出减轻氟危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西宁市典型文化用地——青海师范大学南校区的表层与剖面土壤样品中As、Cd、Cr、Pb、Mn、Cu、Zn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其污染程度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d(0.37~0.87mg/kg,平均0.57mg/kg)的含量高于青海省土壤背景值数倍,As(11.8~14.8mg/kg,平均13.2mg/kg)、Cr(69~119mg/kg,平均86mg/kg)、Pb(30.1~48.3mg/kg,平均35.7mg/kg)、Mn(628~730mg/kg,平均698mg/kg)、Cu(25.8~31.1mg/kg,平均28.9mg/kg)、Zn(110~166mg/kg,平均128mg/kg)的含量略高于或接近青海省土壤背景值;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一致指示Cd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r、Pb、Mn、Cu、Zn为轻度污染水平,该地重金属污染达到中等至较高生态风险级别.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剖面对比分析共同显示青海师范大学南校区的重金属污染来自人类活动,交通排放和大气降尘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污水灌溉区土壤非饱和带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市铜山区奎河段两岸的农业灌溉区为例,结合当地典型的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非饱和带土壤中的硝酸盐氮和铵氮质量比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硝酸盐氮质量比为3.8~128.1mg/kg(平均33.0mg/kg),铵氮质量比为2.3~5.7mg/kg(平均3.8mg/kg);非饱和带土壤中氮主要来自常年施肥和污水灌溉;由于不同种植方式具有不同的施肥和灌溉条件,因此土壤中氮的分布亦不同;在接受地表灌溉和施肥补给之后,硝酸盐氮主要以下渗迁移为主;铵氮在下渗过程中会产生吸附作用,其质量比与土壤中黏土颗粒的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常年灌溉的水稻-冬菜种植点,在表层土中尽管黏土颗粒含量不高,铵氮质量比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