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爆是深部高地应力岩石地下工程中的一种常见灾害,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综合分析基础上,选取开采深度、围岩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比值、岩石冲击性倾向指数作为岩爆预测的评判指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爆预测的计算模型,利用国内外一些深部开采、岩石地下工程资料作为学习样本和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该模型成功应用于某矿巷道的岩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此研究为深部开采岩爆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16):103-104
本文主要对传统的村庄下采煤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以提高煤柱的采出率为目的的村庄下深部压煤开采技术途径进行探讨。由于村庄下其深部压煤具有量大及面广等特点,矿井的正常生产及发展具有严重的制约性,采用过去传统的保护与开采技术,显然不能满足深部开采的条件,同时,深部开采属于一种分阶段的不完全开采技术,它引起地表发生移动与变形的程度较小,对于地表建筑物等具有较好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部高应力松软岩层稳定性监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深部开采中巷道维护理论与浅部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岩石赋存环境上的差异,尤其是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岩石表现出十分特殊的力学行为。通过对宁夏石嘴山一矿38区+600m轨道巷的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围岩变形与应力观测等,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信息,为现场进行工业化试验和最终解决采掘接续和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条带开采作为"三下"条煤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国煤矿区广泛采用.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深部条带开采深度采宽及预计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深部条带开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红透山矿深部开采岩爆潜在区微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表面应变法测试了红透山矿深部开采地应力值,据此对红透山矿深部岩体的矿岩冲击性进行分析;在-767m水平13采场构建红透山铜矿三维地质模型,布设传感器,建立矿山微震监测系统,对深部地压活动规律进行连续监测,捕捉由地压活动引起的微震活动信息,并实现微震源定位.应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将微震监测信息中的干扰信号(爆破、凿岩、动力电等)剔除,有效地显现微震监测定位结果;通过区分微震能量释放大小来区分不同微震事件的产生原因;对连续监测的微震活动事件进行时间非线性分析,根据在单位时间内微震事件活动数目来判断岩爆发生的可能,这对于开展矿山动力灾害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深部开采综采工作面高温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矿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大,地温也随之升高,热害日益增大,严重影响井下职工的健康和采掘工效。煤矿深井降温技术正成为国内外煤矿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治理热害应首先探明热源,然后根据热害类型及程度进行综合治理。本文分析矿井高温的热源组成,分类讨论解决矿井高温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8.
该文将目前环境空气中PM2.5监测的3种不同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作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采用“β射线+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方法的监测数据与手工数据的相关性较好,稳定性也更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浅部矿物资源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矿井开采向深部推进。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所引起的软岩大变形、岩爆、高矿压、热害、瓦斯突出和强扰动等工程灾害为深部采矿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国内外学者针对深部资源开采面临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阐述了引起深部工程灾害的主控因素,总结了深部复杂地质环境灾害现象物理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深部开采工程实践中防治各类灾害事故的技术装备和理论构想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深部岩体力学理论研究与灾害控制措施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11.
浅谈深部开采高温热害及对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深部开采矿井的高温热害状况。总结了我国当前对高温热害的治理方法。指出利用瓦斯发电与余热制冷技术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深部矿井高温热害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深部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海煤矿32#煤层左九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上覆岩层移动、破坏规律以及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得出了该工作面顶板活动的各项参数和上覆岩层移动、破坏的范围以及支承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深部开采工作面随着采深增加,支承压力有所增加,支柱载荷也增大,但顶板活动规律、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与浅部开采相比变化不明显。该结论为龙煤集团同类矿井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采场围岩控制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其他同类矿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测的方法,摸清结构复杂煤层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认证掩护支架架型、初撑力、工作阻力和结构高度与四下层煤的适应性,实践结构极复杂煤层开采成功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时,往往存在对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选取不准问题,造成监测方法由于成本高或技术力量弱难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如何根据不同项目特点、水土流失类型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通过对不同监测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基本总结出了不同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希望能够为水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台在矿业工程的应用,现场模拟某矿井下800米中硬岩层初次来压,结合力学分析来探讨深部矿井中硬岩层的初次来压规律,对同等条件的矿井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遥感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由于其高效性日益受到重视,该文以MODIS和HJ-1B IRS为数据源,探讨了亮温阈值法、关联法和燃料掩膜法对区域性、季节性变化和遥感数据类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亮温阈值法监测效率和精度高,但受区域气候气象变化、植被类型和遥感传感器类型影响较大;关联法对环境和数据变化的适用性好,但监测效率较亮温阈...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铁矿进入深部开采过程中采场出现的地压问题,优化并选取了合理的采场参数.考虑到矿体中存在软弱夹层,会对过渡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通过极限平衡法,决定采用8.5,10及12 m厚度的过渡区以备选用,运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FLAC 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其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过渡区中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小,在开挖过程中,顶板位移也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仅12 m厚过渡区的塑性区没有贯通.所以留设12 m过渡区可保证采场的稳定,满足过渡期间安全生产的要求,为矿山的安全平稳过渡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确定五阳煤矿深部长大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宽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覆岩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煤柱支承应力影响,提出考虑外部支承应力和内部承载能力的煤柱稳定性评估和宽度确定方法。研究表明,深部长大工作面采空区以触矸线、覆岩移动线为界,可划分得到不同的覆岩空间结构分布;煤柱两侧暂时稳定的“空间结构”是形成煤柱支承应力主要载荷来源;不同煤柱宽度决定了相邻采空区岩层“隔离-接触-贯通”状态及其演化特征;煤柱整体失稳“p-R”判据是平均支承应力p大于平均极限承载强度R。应用成果对该矿深部采区煤柱宽度分析,45m大区段煤柱能够控制覆岩空间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控制论"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案(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致发生灾害性突水量为控制目标,在充分研究底板岩性、结构(断层与裂隙)和地质环境三要素综合作用基础上,通过建立和数值模拟多场(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等) 耦合模型,实现底板渗(突)水量的合理预测,进而建立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控制系统, 经反复反馈调节可避免发生灾害性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