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山东省地热资源主要富集区之一.具有热储分布稳定,水温适中,水量丰富且易于开发等特点.该区地热资源为低温地热资源,温热水型,地下热水主要赋存在新、古近系碎屑沉积岩中,属层状孔隙--裂隙热储.地热资源以住宅供暖、洗浴及高效农业开发利用为主,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地热资源是储存于地球内部可再生的环保型能源,而地热(水)作为一种洁净资源因利用广泛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凌海西八千地区为例,采用地质调查、测绘、物探及钻探的方法,查明该地区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分析判断地热流体赋存条件,为地热井勘察提供技术基础,具有长期借鉴作用.同时地热资源可为凌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卫生、价格低廉的新型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热资源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浙江省地热资源概况,结合浙江省区域地质背景探讨其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浙江位于我国东部薄壳地带,莫霍面的起伏控制着省内大地热流值的分布趋势,省内地热井(泉)多分布于莫霍面埋深浅且热流值高的地区。省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深部岩层的富水及导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浙西北地区地热资源以沉积盆地型为主,热储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热储类型为上部孔隙型下部岩溶型层状,其褶皱山区则为隆起山地型,热储类型为岩溶型层状兼带状;浙东南地区主要为大面积的丘陵山区,地热资源类型以隆起山地型为主,热储岩性主要为岩浆岩、火山岩,热储类型为裂隙型带状。浙江省热水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受赋存环境影响,浙东南地热水偏硅酸、氟、氡等含量普遍高于浙西北。  相似文献   

4.
聊城东部地热田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已成为现阶段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研究分析山东省聊城东部地热田,为开发利用本区的地热资源提供地质资料依据.该地热田位于阳谷凸起的北部区内,面积约600 km2,地热类型属低温层控岩溶裂隙型,盖层是第四系、新近系明化镇组及石炭-二叠系,常被利用的地热有新近系馆陶组和奥陶系马家沟组两个热储层.其中:馆陶组热储层中地热水矿化度为5000mg/L左右,其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2.5331×1018 J,热水资源静储量为1.4085×1010 m3;马家沟组热储层中地热水矿化度较高,为5251.38~5292.7 mg/L,其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1.1572×1018 J,热水资源静储量为2.16×109 m3.  相似文献   

5.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全球地热能的储量与资源潜量十分巨大.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但是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开发难度很大。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储存的地热能量为736亿千焦耳,相当于标准煤25004L吨。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折合每年32847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年利用地热能为100亿千瓦时,并且地热开发利用量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但是,我国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很小,因此.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步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大连市地热资源的类型、分布、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地热温泉资源综合素质、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度和开发利用模式等内部优势与旅游费用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等外部优势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大连市地热开发对短途旅游的吸引优势.据此,我们认为大连地热开发对短途游客吸引作用很大,对短途旅游的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热资源是一种廉价、洁净的资源。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指温度低于150℃、地下深处没有年轻岩浆活动作为附加热源、在正常或略为偏高的区域热背景条件下,出现在孔隙-裂隙介质或断裂破碎带中的地下热水环流系统,其在自然界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高阳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作为可再生资源,目前国际上以有了较高、多等级的循环利用.高阳县有着丰富的地下热储资源,但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开采、无地下水回灌等方面问题,对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造成了地热资源的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9.
漯河市地热资源属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遵照GB11615-89《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和DZ40-85《地热资源评价方法》,采用热储法对漯河市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为漯河市地热资源开采提供了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焕来  施尚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3052-3054,3058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是油区地热开发利用中很容易被忽略或浪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在详细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的概念。从资源潜力、开发成本、市场前景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特征,探讨了其在油田掺水集输、伴热集输及驱替原油三个方面直接开发利用技术。提出了"用热不用水"的间接利用理念,探讨了采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服务于油田生产和周边居民的可行性,为油田产出型地热资源深入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热能开发是利用其产生的热水或热汽.文章通过研究对流循环型、传导埋藏型地下热水系统等天然地热资源的特征及利用模式,探索热干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深地钻探、水力碎裂等"人工激发"途径加以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闽江口地区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区内16处地热点的分布与地形地貌、热储岩性、地质构造、盖层、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口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出露在盆地、平原(冲洪积、海积)、沟谷等地势较为平坦地带;2)热储主要为凝灰岩类和花岗岩类两种,以凝灰岩类为主;3)空间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富集于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更易出露于河谷拐弯处;4)地热温度与覆盖层厚度呈正比;5)冷、热水中部分水化组分差异显著,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混合水以p H值和F-、SO2-4、Si O2为代表,可将其作为地热水化学的标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闽江口地区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建议,为闽江口地区寻找新的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热资源开发对短途旅游的吸引优势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连市地热资源的类型、分布、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地热温泉资源综合素质、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度和开发利用模式等内部优势与旅游费用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等外部优势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因地热开发而对短途旅游吸引优势所产生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大连地热开发对短途游客的吸引力大且发展意义长远.  相似文献   

14.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边缘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复杂的构造应力和演化过程成就了该区域优质的地热背景条件。本文以南海海域大地热流、热储、流体地热数据为依据,基于南中国海的热历史、热状态以及流体地热特征认识基础上,分析研究莺-琼盆地11个地层水样和13件样品岩石热物性参数,从盆地热演化、岩石圈热结构、构造背景、热源、热储、盖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南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5 Ma以来活动构造最为活跃的地带,发育海山、高压流体底辟、气烟囱等,是热事件最活跃区;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为0.59,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洋中脊、红河断裂等深大断裂带、以伸展构造为主的断块、底辟核心影响区等,提供了深部热物质上涌“热通道”,造成现今地温异常;以莺-琼盆地为例,按热储区域封盖组合特点,由浅层乐东组到深层崖城组,划分了浅层中-低温地热系统,中深层高温地热系统、深层超温地热系统。南中国海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海洋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比南海地热资源优势,从技术、经济角度探讨海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地热资源状况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吉林省地热资源的类型,地热资源的特点,地热资源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吉林省珲春、长白山、扶松3个主要地热地区为例,阐述了地热形成特征,地层特征,进而对吉林省地热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格局、地热背景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文从江西省所处基本构造格架着手,分别对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形成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带明显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其特征是无近代火山、岩浆活动,大地热流为其主要增温热源,地温梯度属于正常值或略高,温泉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循环深度和径流排泄条件。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热储层主要为中新生代碎屑物质组成的孔隙性,渗透性储层和红层基底碳酸盐岩岩溶化后构成深部储层。资源补给条件差,迳流途径短,多呈隐伏排泄,地温梯度属正常地温增温,低热背景。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地热能学科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热能是一种洁;争的新能源,福建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点计203处,居全国第五位,以温度计最高121.5℃居全国第四位。已探明水热型地热资源量61522940m^3/年,约相当于35.16万吨/年标准煤,从福建地质构造条件分析,我省东南部蕴藏有大干150℃的高温地热资源,具备地压地热、干热岩地热开发潜在条件;若通过热泵技术加大开发低温地热资源后,我省现已探明地热资源仅占地热总蕴藏量的一小部分,地热能必将成为福建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高潮期,主要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温泉旅游、水产养殖,医疗保健,农业利用、体育训练、地震观测等方面。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原则是: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加强管理,综合利用,集中供热,多能互补,保护环境,讲求效益。建议加强地热资源勘探评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出台具体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做到政策扶持、资源保障,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以加快我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步伐。  相似文献   

18.
地球演化的历史是一部地球热能在冷—热周期不断转换中渐进衰变的历史。地壳与地幔物质在热平衡条件下的不断相互转化,诱发了一系列以升温与冷却、膨胀与收缩、熔融与凝固为特征的地表变迁史。宇宙的寒冷注定了活力四射的地球将最终趋向衰亡,但地球内部以放射性衰变产热为主的自身产热,却是维系地球生命周期脉搏的原始驱动力,推动着地球从诞生开始就无休止地不断演化。本文基于热力学、物理学和力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以地球自身热平衡为驱动力的地球演化新假说。通过建立地球系统的热平衡方程,阐述了热平衡性态变化导致地球周期性冷、热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对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事件(包括超大陆形成和裂解、大陆漂移和碰撞、火山喷发与玄武岩溢流、生物灭绝、冰河生长与消融以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彼此相关的重大地质事件)给出了系统性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9.
郝杰  万维  任路  陈元春  王明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409-10416
地热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大等特点,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资源。唐山市地热资源丰富,但现阶段开发利用的主要层系为南部平原区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北部基岩热储则少有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唐山市北部区域地质特征、地热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开展地热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北部发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埋藏深、水温高、涌水量大,是该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20.
孙红霞 《河南科学》2009,27(4):475-478
根据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察研究成果,对云台山百家岩苑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规律和地热田的结构、类型、分布及形成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该地热属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热源为大地热流,水源为大气降水.其形成受控于大地构造深部热传导,分布主要受薄壁断裂控制.该研究为进一步勘探、开发该区的地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