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很重要.我们要在读中培养语感.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内外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呢?笔者认为:有效朗读——在吟咏中感悟;深入品读——在体味中感悟;持续多读——在积累中感悟等.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感即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呼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阐述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刘秀霞  安静 《科技信息》2010,(12):285-285
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工具性,依托工具性,强化语文训练。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不仅解读文本"说了什么",而且要解读文本"怎么说",更要解读文本"为什么这么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语言的美妙神奇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同时更要倡导诵读感悟,感受语言魅力,在语文课的语文味中培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目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感训练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9.
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重视通过朗读进行感悟训练和培养,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修辞格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意味着重现语言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教学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作文训练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小学教育作文训练与学生审美体验进行有机的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绪,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作文训练效果.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审美体验与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之间的关系,然后探讨了两者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堂练笔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设计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文本描绘续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迁移文本学习技巧,指导学生模仿创作;捕捉文本情感火花,沉淀学生阅读感悟。相信精心设计课堂练笔,定能使语文教学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本”是什么?当然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简言之,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扎实训练。但近几年,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偏颅,语文教学的这个“本”被不同程度地遗忘了,阅读教学陷入了重感悟轻训练、重人文轻工具的泥潭,语文本体被严重弱化,出现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削弱,学力有所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已引起小语界的深刻反思,并在课堂实践中得以矫正。在最近举办的福建省第六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人们欣喜地看到,语言训练堂堂可见、处处落实,阅读课的语文味浓了,语文气足了,学科个性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语文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成为教育的新重点所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运用能力,其语文薄弱环节主要在于缺乏成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语言感知把握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育应强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其语言理解与应用水平。一、创设问题代入情境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  相似文献   

15.
许春梅 《科技信息》2011,(19):I0300-I0301
长期以来,说话能力的训练一直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弱项,那种忽略口头,而偏重于书面表达的做法很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必须切实改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已是中学语文教学极为迫切的一项任务。恐惧心理、轻视心理、懒惰心理是学生说话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激发说话兴趣与训练规范语言相结合,训练语言与训练思维相结合,精心指导与培养习惯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原则;朗读、问答、讲辩、课本剧表演等是说话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姜雪艳 《科技信息》2009,(22):241-241
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把这些训练分为理解语言的训练、积累语言的训练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词句的理解,词句的积累,词句的运用,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段篇动l练同词句训练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段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进行词句的训练。没有词句训练的段篇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在训练手段上.各个年级都应突出读的训练,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他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教育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孤立进行。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并通过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呢?首先,必须强化大量阅读,让学生自我感知大量的语言,并从中领悟规律,学会运用;其次,必须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借助表象,产生联想、想象,把握语言文字,从而培养训练语感;还应注意学生揣摩语言的兴趣,并在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变生吞活剥的接受语言为融汇贯通地吸收语言。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言:“文字语言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语感,只要语感训练到位,学生自然能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的正误、形象、情感等诸方面的感受,及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而培养语感的首要途径就是读。  相似文献   

19.
管微琴 《科技信息》2011,(5):285-285,2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基于对话的语文教学,就要成为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在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