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陆扬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4,26(5):5-11
本文探讨“文化主义”的来龙去脉及其主要精神。文化主义是伯明翰中心的传统,它将文化理解为整个生活方式,而将文化的概念与艺术分离开来,给大众文化的崛起开辟了理论空间。通过对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和霍尔的个案分析,本文显示文化主义如何注重在物质生产的历史流程中追踪意义的展开,进而探究文化在阶级权力中的地位。文化是普通人的文化,文化牵擎着政治斗争。文化主义的这一标识,应是很典型地反映了英国左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祝青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1-4
文章以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本质主义科学观进行了全面审视,指出了本质主义科学观的错误在于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预设性、在认识论上消解了认识主体、在价值观方面导致价值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中。本文尝试从文化价值角度,探讨英语委婉语的主要语用功能:避讳功能、避俗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诉求功能、褒扬功能、贬抑功能。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为例,分析多元文化主义与整合的关系。通过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政策构架和实践效应的阐析,笔者发现:多元文化主义在促进政治和社会整合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修·阿诺德作为文化研究的先辈。将文化视为美好的事物和心灵的反应,超越了传统上将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他非常强调文化的和谐性、教育性和为社会所共享性,同时也强调要将通俗文化放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研究。“痞子文学”、“贺岁片”、“新写实主义”、“超女”、“选秀”、“学术超男”等名词描绘了中国近二三十年的大众文化发展的轨迹。本文将结合阿诺德的文化理论来探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表象和本质。 相似文献
7.
8.
当前,我们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来说,首先必须是和谐的执政党。本文主要从组织文化的基本范畴,组织文化在构建和谐高校党支部中的作用和高校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等三个方面,对建设和谐高校党支部中如何培育组织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婚姻家庭关系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以追求个性人格完善、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幸福美满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婚姻关系。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地位已获得很大改善,但社会上"男权主义"的封建残余仍然存在,使得现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应有的权利与安全难以得到真正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男权主义产生的条件、男权主义对现代婚姻家庭的不良影响以及改善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措施,以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曹祖峰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6):97-101
由于地位的差异,文化之间不可能进行真正平等的交流。在翻译活动中,大文化出于自身的偏见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往往对小文化的文学采用归化策略,以强化自己的中心地位和霸权地位。长期以来,小文化也在对外翻译中迎合大文化传统,主动归化自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频繁的、深刻的文化交流,处于小文化中的译者必须采取归化异化并用的方式,抵抗大文化的侵略,并建立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努力为民族文化的生存拓出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保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6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温兴满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63-166
分析了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体育本质概念的现状、实质及两个主要派别;分析了这两种派别的核心观点。认为两派不能取得共识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本质概念之争是中西文化之争的反映.认为跨文化的视角是解决体育本质概念论争的一个可能途径,分析了西方体育精神价值以及中国封建专制漠视人的主体精神的传统,认为倡导西方体育精神,有助于恢复与激活中华文化中固有的主体性、创造性文化精神.认为体育是采用身体竞技游戏的形式,培养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蔡雅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3):4-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和谐文化底蕴,因此,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底蕴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就成为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故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文明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管理内含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需要优秀文化的支撑。中国大学软实力的研究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进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具有精神境界上的包容性、是非判断上的道德性、价值取向上的发展性以及实现路径上的平衡性等特征,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卫宇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6):136-138
教师文化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通过学术组织创新,促使教师文化由自在转变为自为状态,形成高校合作型文化的教师学术共同体,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平台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克服这种翻译障碍的途径是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建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扩张后,其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组织文化的欠缺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校组织文化不仅是高校内部文化现象,更是一种高校管理思想,具有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的结构,其中深层文化是高校组织文化的核心。高校组织文化是以文化的形式对学校管理起作用,具有独特的凝聚、导向、约束、激励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建立高校组织文化的思路,推动新建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