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电流变效应,以及电流变流体和电流变效应的工作机理,着重探讨电流变效应和电流变流体在机电一体化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热力学自由能函数说明了电致伸缩效应唯象理论及其在各向异性强非线性铁电晶体中的应用。实验发现,菱方相纯PZT陶瓷组分的主要场诱应变效应是电致伸缩效应,可用x—P关系的二次方律来描述。但相界附近的四方相PZT陶瓷组分和PLZT组分,压电效应分量明显增大,其电致伸缩效应已呈现明显的四次方效应。可以预期,PZST系统的主要机电耦合效应是电致伸缩效应,其电场诱导应变是极化强度的高偶次方函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记录水下嗅电图的方法,研究了胡子鲶嗅感受器对19种氨基酸(10~(-8)M)刺激所产生的相对效应,其中三种最有效的氨基酸的顺序是:L-半胱氨酸〉L-谷氨酰胺〉L-旦氨酸。它们的嗅电图反应幅值和刺激浓度呈幂函数的关系。经回归分析,计算了三者的浓度—反应直线回归方程。评定了三者的电生理阈值。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了液电现象以及液电现象的各种效应。综述了近几年来液电效应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观察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d、7d、3周及6周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及术后7d的ALT,TBIL,DBIL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后短期内对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在治疗后要注意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海洛因对肝功能的影响,选60只昆明小鼠(仔鼠)用递增剂量在第1~5 d,6~10 d和11~15 d分别腹腔连续注射2,3和4 g·L~(-1)的海洛因溶液0.2 mL,称量仔鼠体重和肝重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仔鼠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用免疫化学法检测肝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组仔鼠的体重、肝重明显降低,血浆γ-GT,AKP活性显著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表明海洛因影响仔鼠的肝功能,对肝组织有损伤效应,而肝组织可通过表达Survivin蛋白调控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液电效应对四联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在去离子水、生理盐水、啤酒、牛奶中被杀灭的情况,分析了液电效应对物质营养成分的影响,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用理论分析和动力学方法, 由无膜粒子和有膜粒子分别与绝缘油组成电流变液的介电弛豫,发现某些电流变人有强烈的频率依赖性,得到了随频率变化的固-液转变的临界转变频率和转伪淦德士矶龋致哿烁W加膜对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和水的活化作用,同时,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研究压力喷雾荷电中两种主要荷电方法——在喷头上施加电压的直接荷电法和在喷头附近安置电晕电极的电晕荷电法的荷电机理;探讨荷电电压、雾化水压和雾化液体电导率等因素对雾滴荷质比的影响;建立了雾滴荷质比的经验公式.由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到直接荷电法的机理是尖端效应,电晕荷电法的机理为碰撞荷电.将这两种荷电方法与感应荷电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三种荷电方法在消烟除尘中应用时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具有复合结构颗粒的介电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电流变液分散相固体颗粒采取分层复合结构时可能对电流变效应产生的影响.分析过程基于介电极化理论.给出了电场作用下具有复合结构颗粒间的结合能、失配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固体颗粒各层的材料性质、厚度、介电常数等因素变化对颗粒间结合能的影响.讨论显示:尽管复合结构颗粒的电流变液具有较为复杂的失配参数表达式,但与单一结构颗粒的电流变液相比,两者在颗粒间结合能的表现上十分类似,提示了以改善电流变效应为目的而采用复合结构固体颗粒作为分散相的建议缺乏理论依据.同时还发现,颗粒外覆层厚度的变化随介电常数的不同、对颗粒间结合能的影响具有正、逆两种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电塑性效应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讨论了电塑性效应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特别对电塑性效应在微成形和渐进成形等塑性成形工艺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为电塑性效应在塑性成形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复肝宁对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复肝宁对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LN、CIV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复肝宁和肝泰乐等保肝药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HA、LN、CIV含量的变化。结果 :经复肝宁治疗后的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HA、LN、CIV含量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含量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复方复肝宁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林  智涌 《贵州科学》1995,13(2):55-63
作者简要介绍了目前三个被人们部分接受的电流变理论,粒子相互作用和纤维化,双层极化和重叠以及分立粒子的排列,阐明了各个理论的成就及在解释与电流变效应有关的某些现象时遇到的困难,文章最后指出了建立更成功的电流变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偶极近分析颗粒和液体的经对电流变液性质的影响,研究金属颗粒-绝缘液体体系的电流变行为对外场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发现电流变体系在显示电流变效应的同时也显示复杂的电导效应,电流变液的电流变行为与其导是行为有一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关于电流变技术的研究中,在电流变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其强弱的各种因素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已有基于电流变技术的工程应用面世;基于液晶高分子的ERF性能更优、两相不分离;磁流变流体、电一磁流变流体的出现为智能材料应用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实验发现对BaTiO3适量掺杂Y,La,Ce等稀土元素可以明显提高BaTiO3在直流电场下的电流变效应,典型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高达3.2kPa,比纯BaTiO3增加10多倍。实验表明当稀土元素摩尔比一定时,BaTiO3的电流变效应随掺杂稀土离子半径减小而增大;对同种离子,Y,La,Ce的掺杂浓度分别为15mol%,(10-15)mol%和5mol%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变效应。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显示掺杂引起介电损耗上升,低频范围介电驰 豫变大。XRD分析表明掺杂固溶引起BaTiO3的晶格畸变。认为正是这种晶格畸变引起材料介电性能变化,从而导致它的电流变行为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A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AH组165例,IH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AH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IH组,AH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H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AST,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0%,显著低于IH组(30.37%)(P0.05);AH组结石残留率为4.29%,再复发率为1.23%,均显著低于IH组(15.67%,7.46%)(P0.05).结论与IH比较,A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及复发率低特点,两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接近.  相似文献   

20.
张小强  李锐  石磊 《甘肃科技》2016,(11):141-143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回顾观察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3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除术后切口感染6例、残余结石4例、术后出血2例、胆漏合并感染5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1例、膈下积液3例外,其余78例均无异常;全组1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对肝内胆管结石,完整切除病变的胆管及解剖意义上的引流区域,是防止结石复发更为彻底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