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研究以含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ta2的水稻品种Katy和Kaybonnet为供体亲本的4个F2群体(含2516个单株)为材料,利用已建立的pi-ta显性标记与pi-ta2微卫星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所有含pi-ta基因的单株都具有pi-ta2,不含pi-ta基因的单株也无pi-ta2,这表明,这两个基因紧密连锁或等位;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人工接种试验发现所有抗病单株都含pi-ta基因,而感病单株则无.由此表明,在含2516个单株的F2群体中没有发生抗病基因的重组,这进一步验证这两个抗病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2.
利用DNA微卫星标记定位水稻的抗稻瘟病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回交育种中产生的回交群体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构建了Pil基因区域的局部分子标记连锁图,通过BC1F2家系的接种结果判断其基因型,将Pil定位在RFLP标记RZ536与SSR标记RM144之间,图距分别为9.7、6.8cm,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3.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24)导入优良灿稻品种竹籼B,外源RC24基因可以稳定整合到RO代至R6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已获得同时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品系竹转68和竹转70以及43个转基因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4.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芷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 blot证明2-3个抗真菌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初步抗性鉴定表明RO代转基因水稻植株对稻瘟病菌的抗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单子叶植物模式.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因此分离和克隆新的稻瘟病抗病基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一个抗稻瘟病农家种水稻为材料,以plndigoBAC5为载体,构建了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该文库共有90 000个转化子,插入频率99%,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05 kb,由此推测这个文库覆盖水稻基因组约20倍.利用其中的45 000个转化子建立了4维PCR筛选体系,并且通过4维PCR筛选体系,筛选获得了7个含水稻分蘖基因(MOC1)的阳性克隆.因此该文库是一个高质量、高覆盖率的水稻BAC文库,能有效用于目的基因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已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上海市主栽水稻品种以及新培育的水稻品系中的分布,选取22份水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10个已被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基因型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22种水稻均含Pi36、Pi37、Pi-d2、Pib抗性基因,而Pi-kh、Pi9、Pi2、Pi-ta、Pikm抗性基因在22种水稻中分布各有不同,所有被测水稻中均不携带Pi25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9种参加2020年上海市水稻区域试验的品种和2种本课题组新培育的新品系的共10个抗稻瘟病基因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i37,Pi41,Pi-d23个基因在11种水稻中出现的频率达100%,Pi2,Pi5,Pi9,Pi36,Pikm和Pib抗性基因在11种水稻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8.18%,9... 相似文献
8.
以对稻瘟菌70~15小种表现抗病(C101)和感病(CO39)反应的两种水稻为材料接种稻瘟菌后C101的SOD活性在病原菌侵染初期呈下降趋势,明显地低于CO39的,在侵染后期却较大幅度上升,反而逐渐明显高于CO39;二者的LOX、APX酶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101的活性增加幅度大于CO39;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而CO39酶活性增加较迟,在接种后期下降比较剧烈;C101的ASA含量没有太大变化,而CO39的AS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C101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O39;结果表明抗病水稻体内SOD、APX、LOX等活性的变化与清除活性氧和产生其它抗病物质有关,在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以"浦软粳S"为转育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常规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含有Pi9,Pita,Pib和Pigm稻瘟病抗性基因及软米基因(Wx~(mq)),同时表现柱头外露率高的两系不育系水稻新品系"2179S"."2179S"不育系茎秆粗壮,矮杆大穗,株高为63.8 cm,柱头外露率平均为60%.研究结果为今后培育具有稻瘟病抗性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提供不育系亲本. 相似文献
11.
转多个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抗稻瘟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苜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hpt)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7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blot证明2~3个抗真菌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初步抗性鉴定表明R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抗纹枯病突变体和高感纹枯病品种蜀恢881杂交构建分离群体,经F2分离世代的遗传分析,抗、感单株比例符合3 1(χc2=0.563,χ12,0.05=3.84),初步确定该突变体对纹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所控制,命名为Rsb-2(t)。利用已合成的530对微卫星引物,对抗纹枯病突变体和蜀恢881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用多态性引物对上述F2分离群体的全部感病单株和部分抗病单株的DNA进行PCR分析,借助MAPERMAKER/EXP3.0软件,对其微卫星标记实验数据进行连锁分析,将Rsb-2(t)定位于第3染色体的p臂,发现RM218、RM251、RM4321和RM5748与Rsb-2(t)连锁,它们均位于着丝粒端,连锁距离分别为32.1 cM,41.1 cM,42.4 cM和49.7 c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至11月在福州闽侯洋里金田农场生态茶园,对间作白三叶、印度豇豆和生产茶园3种不同茶园的寄生蜂群落结构和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卵缨小蜂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和分析。3种不同茶园的寄生蜂群落结构基本相似,间作2种绿肥提高了寄生蜂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但对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没有影响。3种不同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消长趋势一致,其高峰期都在7月底和10月底-11月,但生产茶园的小绿叶蝉个体数都显著低于2种间作绿肥茶园,这可能与生产茶园的农药使用有关。3种不同茶园茶梢内的小绿叶蝉着卵量消长趋势基本一致,都有2个着卵高峰期(6月下旬和11月上旬),第二高峰期梢内的叶蝉平均着卵量显著高于第一高峰期;整个调查期间,生产茶园梢内的叶蝉着卵量均低于2种间作茶园,这可能也是生产茶园的农药使用造成的。3种不同茶园茶梢内的叶蝉卵寄生率在调查期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11月19日达到65.19%-76.52%。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与水稻12染色体上Ipi-t,Ipi-3(t)和Pi-4(t)及着丝粒连锁的RFLP标记RZ670对水稻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清楚显示了第12染色体着丝粒所在的位置,为水稻染色体的准确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籼稻品种地谷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稻区的稻瘟病生理小种ZB13和ZB15对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的杂交F1,F2和B1F1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确认地谷对ZB13和ZB15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应用ZB13接种的(地谷×江南香糯)F2群体构建抗病池和感病池,通过RFLP和微卫星标记对两池DNA多态性的检测,发现两个可能与相应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用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于第2染色体,暂定名为Pi-d(t). 相似文献
16.
转BADH基因水稻幼苗抗盐的若干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受体亲本水稻中花8号为对照,用含0,5,7 g·L~(-1)NaCl的水稻专用营养液培养水稻幼苗,研究了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的抗盐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的生长减慢,根冠比值减小;膜透性增强;MDA、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下降;POD,SOD活性增强;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变化幅度增加。与对照品种比较,52—7在盐胁迫下的生长量和根冠比较大;电解质相对渗出率较低;MDA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较低;叶绿素、脯氨酸含量较高;POD,SOD活性较强;表现了较强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早熟基因显性抑制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明恢63,9311,IR68,献国和BG1639等5个迟热水稻品种与早籼核不育系6442S—7杂交,对F1,F2代以及三交F1群体进行抽穗期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311,IR68,献国和BG1639等4个迟熟品种含有1对等位的显性抑制基因,可部分地抑制6442S—7显性早熟基因的表达.以6442S—7∥明恢63/9311三交F1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将该抑制基因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短臂上.该抑制基因命名为Su—Ef-cd(t),并认为该基因对于利用6442S—7早熟基因来培育不同熟期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通过构建以兰姆达噬菌体为载体的水稻基因组文库,用玉米的Sh2cDNA克隆作为探针,分离出水稻的Sh2DNA克隆。经用Southern氏印迹杂交分析,初步证明两个克隆是真实的水稻Sh2基因的克隆,命名为Sh2-64和Sh2-101。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隆位于水稻1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研究构建并筛选了该基因供体品种PiNo.4的Fosmid文库,构建Pita2候选区域的物理图谱并互补验证了5个候选基因,克隆得到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确认了该基因就是Ptr基因.一组基因型接近、对Pita2致病性相反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水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