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振海  张杭 《科技资讯》2006,(30):14-1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与互联网的融合,全球正迅速步入移动信息时代。本文主要介绍移动通信中特别是CDMA系统中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并对3G通信中的两种速率语音编码方案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GSM数字蜂窝移动系统中所用的语音编码———RPELTP(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编码的原理,说明了RPELTP编码特性及其对移动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低速率语音编码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连续正弦波形(CSW—Continuous Sinusoidal Waveform)的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该算法是一种改进的正弦谐波编码算法,鳊码速率达到2.4kb/s以下。本算法采用叠加一组正弦波的方法来合成语音,这些正弦波的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并采用内核ARM920T(mpu是Samsung公司的S3C241O)对语音编码信号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5.
多天线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环境下, 针对现有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分集复用交换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多天线OFDM系统模型下推导了其分集和复用增益交换曲线, 进一步证实了FDFR(Full Diversity Full Rate)空时编码是一种最优的分集复用交换空时编码。给出了实现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表明, 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具有较好的空间链路适应性。在中国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FuTURE: Future Technologies for a Universal Radio Environment)的系统配置条件下, 仿真了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的性能并与其他现有最优空时编码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具有更好的链路适应性和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多天线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环境下,针对现有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分集复用交换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多天线OFDM系统模型下推导了其分集和复用增益交换曲线,进一步证实了FDFR(Full Diversity Full Rate)空时编码是一种最优的分集复用交换空时编码.给出了实现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具有较好的空间链路适应性.在中国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FuTURE:Future Technologies for a Universal Radio Environment)的系统配置条件下,仿真了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的性能并与其他现有最优空时编码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分集全速率空时编码具有更好的链路适应性和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高质量、低速率的语音编码算法不断出现。编码技术种类很多,按照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的分类方法论述了语音编码的发展进程、各种标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的通信方式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对语音信号的编码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代的网络中,希望能充分利用信号源的特征和信道的统计复用性,改变以往信源一般输出是恒定速率码流的特点,而以具有不同速率的分层编码和变速编码,作为新的信源编码系统。讨论了基于ADPCM、CELP和多类激励的多种变速率编码方案。实验表明,利用语音信号本身特征,达到高压缩比同时具有较高合成语音质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7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 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 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6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Digit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such as the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GSM) system, want to further improve speech communication quality without changing the channel encoders and decoders. Speech quality is most affected by residual bit errors in received speech frames. Conventional methods use binary decision strategies for error detection and concealment in fram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level error detection and concealment algorithm for GSM full rate speech codec systems. The algorithm use...  相似文献   

12.
自适应技术在语音编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单一语音编码方法所带来的系统容量和频带利用率的浪费,以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的自适应多速率(AMR)语音编码标准为基础,介绍AMR编码技术的基本思想,分析AMR语音编码整体系统实现,并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3种典型噪声环境下模拟测试了AMR的中文语音性能,并将合成波形与其它编码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AMR合成语音质量要比其它编码模式高0.5 ̄1.2个MOS分。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CELP(码激励线性预测)作为GSM半速率编码方案的基础上,对CELP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改进,在LSP(线谱对)参数分析中提出了将求解和量化相结合的快速算法;在LTP(长时预测)分析的分数延迟搜索中,采用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的方法;在随机码本搜索中,采用高斯重叠稀疏码本。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计算量,从而在保证合成语音质量的基础上能够采用单片DSP实时实现整个CELP编译码器。  相似文献   

14.
2.4 kb/s MELP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于低极码率下的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ELP)声码器。该声码器结合了线性预测编码(LPC)和多带激励编码算法的优点,对算法和量化方案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主要特征包括改进的基音检测算法、混合的周期脉冲和随机噪声激励,有效的线性谱频率(LPF)参数量化以及激励谱形状表示,非正式主观测试表明,由采用本算法的一个2.4kb/s编码器所重建的语音质量略优于美国联邦标准4.8kb/s码激励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多描述正弦编码器(MDSC).该编码器基于正弦和等效矩形带宽(ERB)噪声模型,正弦参数按照奇数位和偶数位交织的方法分解到两个描述中, 而噪声参数经过分裂矢量量化后,索引分配到两个描述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编码器能够提供较高的传输稳定性和压缩效率.因为该编码器为无状态编码器,所以分组的丢失不会影响编码器状态的恢复,适合在互联网等不可靠且带宽受限的信道上传输语音信号.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码率在 2. 4kbit/s左右的基于LPC(线性预测编码)的二项式正弦脉冲(BSP)激励形式进行了改进,以多个正弦谐波代替了原BSP激励方案中的单一正弦波。谐波幅度用二项式进行调制,该二项式反映了激励信号在一个基音周期内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构造的语音编解码器在保持原BSP编解码器低复杂度、低时延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合成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质量语音编解码专用芯片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中速率高质量语音通信系统的需要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内核 (DSP Core)的方法 ,设计了具有国际电信联盟 (ITU )建议 G.72 9A语音编解码器、自适应回声抵消和单路同步功能的专用芯片。根据所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内核的特点 ,对 G.72 9A算法进行了优化 ,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和所需存储空间 ,实现了 G.72 9A全部功能 ,并通过了全部ITU测试序列的检验。回声抵消部分使用归一化最小二乘(NL MS)自适应滤波器实现 ,并设计了近端语音活动性检测和非线性残余回声抑制等功能模块 ,使其性能完全符合 ITU建议 G.16 5各项指标要求。在单路同步模块中 ,使用了并行模二比特排除方法 ,具有同步扑捉快、抗信道误码能力强的优点。专用芯片使用较少的资源 ,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以上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MMSE的声码器解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满足在高误码率的窄带信道上进行语音通信的需求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甚低速率语音通信的抗误码参数估值算法。基于一定的解码状态 ,声码器通过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的方法估计最优参数 ,充分降低信道误码对重建语音质量的影响。对于解码状态参数 ,通过计算最大后验转移概率的方法作最佳估计 ,并给出了一种简化的估计方法。这种抗误码算法计算量小 ,算法复杂度低。仿真结果表明 ,在不同误码率下用该算法恢复出的重建语音 ,不论客观评价或是主观评价 ,其质量都要优于传统的帧删除掩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基于TMS320C54x DSP的TETRA语音编解码实现方法,给出了代码优化原则及用汇编语言改写关键代码的方法及技巧.通过对语音编解码算法的优化设计.使得算法的计算量大大降低,理论分析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能达到通信的实时性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优化设计方法对其它语音编解码标准的DSP实现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