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紫外线诱变康宁木霉提高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康宁木霉菌种的诱变、筛选和固体发酵培养,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诱变时间及pH值对诱变菌所产酶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康宁木霉经诱变5min,在pH为6.0的玉米秸PDA培养基上培养72h,产生的C1酶和Cx酶的酶活力较高,C1酶的酶活力由73u/g提高到176u/g,增加了2.41倍,Cx酶的酶活力由798u/g提高到2069u/g,增加了2.59倍.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起协同作用的复合酶系 .它通常包括内切型葡聚糖酶 (EC3 .2 .1 .4,也称Cx酶 )、外切型葡聚糖酶 (EC3 .2 .1 .91 ,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 )和纤维二糖酶 (EC3 .2 .1 .2 1 ,也称β 葡萄糖苷酶 )等 3种主要组分[1~ 3 ]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酶系在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别 ,其协同组合酶之种类、比例亦往往不同 ,即酶系中的各组分对菌株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但是 ,当突变发生时 ,它们的构成比例将会有所变化[4] .一旦纤维素酶的各组分发生变化 ,则纤维素酶系的协同作用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应设法获得某些纤维…  相似文献   

3.
廖照江 《科技资讯》2008,(29):245-247
在已经研制成功的抗腐蚀富勒烯合成装置中合成富勒烯,研究了电流类型、输入电功率、反应容器容积、石墨电极形状、辅助气体压力等物理参数对富勒烯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好氧反硝化菌的物理诱变法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SBR反应器分离出的好氧反硝化菌(WXZ-9)为原始菌株,分别用微波和紫外线诱变.通过反硝化性能测定筛选得到的正突变体WXZ-9-8号,96 h后的TIN去除率达到67.20%,比出发菌株WXZ-9号菌提高了7.07%,NO3--N去除率在24 h达到100%;WXZ-9-8号突变体的最大亚硝基氮还原速率达到52.89 mgNO2--N.L-1.d-1,比WXZ-9号菌株高6.90mgNO2--N.L-1.d-1.结果表明:WXZ-9-8号突变体具有更好的亚硝基氮还原酶的活性,并且比出发菌株有更好的生长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我国南方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us)的蝌蚪,通过研究废旧电池浸出物对蟾蜍蝌蚪致死率的影响,表明蝌蚪对废旧电池渗出液十分敏感;半致死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为今后的生物监测提供可靠的半致死浓度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康宁木霉纤维素酶(C1酶和Cx酶)、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比较,筛选出了康宁木霉产酶的最适培养条件.康宁木霉在m(麸皮)∶m(秸秆)=2∶8,氮源为w=1%的NH4NO3,含水量为65%,起始pH值为6.5的条件下培养72h,C1酶活力最高,为191.3U/g;在m(麸皮)∶m(秸秆)=6∶4,氮源为w=1%的(NH4)2SO4,含水量为65%,起始pH值为7.5的条件下培养48h,Cx酶活力最高,为2006.5U/g;在m(麸皮)∶m(秸秆)=8∶2,氮源为w=1%的(NH4)2CO3,含水量为65%,起始pH值为4.5的条件下培养96h,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为1859.6U/g.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线、变温和超声波等物理诱变方法,对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活性污泥进行了诱变处理,将诱变后的污泥用于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的后续处理,比较了处理前后焦化废水中CODcr、NH3-N和TOC的变化,并使用GC-MS方法分别对处理前后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诱变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中剩余CODcr、NH3-N、TOC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有所增加;在三种物理诱变方法中,超声波与变温处理对微生物的诱变效果较好,紫外线较差.  相似文献   

8.
WRF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较全面的介绍了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各种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参数化方案选择应用的一些讨论,对模式研究和预报应用时如何选取参数化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昕  刘洋  张浩 《河南科学》2023,(1):39-46
首先在考虑沥青路面与周围环境热交换过程的基础上,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构建了沥青路面温度场评估模型,并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和路面反射率这3个材料热物理参数对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温度变化主要发生在其表层和面层(即沥青层),而基层、底基层和土基的温度变化很小;相同条件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日温度差会随着各结构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温度会随着结构层深度的增加出现变化相位逐渐滞后的现象;修铺沥青路面时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表面传热系数和路面反射率越小,沥青路面的温度越高,因此,为使整个沥青路面温度降低,铺筑沥青路面时应使用导热系数较小、表面传热系数和路面反射率较大的材料.本研究可为沥青路面的选材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改善沥青路面的温度场,减小沥青路面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热效应.  相似文献   

10.
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诱变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医药健康、生态环境、资源使用、农畜牧业等多方面息息相关.用于工业生产上的微生物主要是从自然界筛选或选育的,为了获得优质、高产、低耗的工业微生物,人们尝试采用各种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的试验研究,并获取成功,其中有些经诱变的微生物菌株已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介绍了近几年人们用激光、电磁波、离子束等几种物理因子对微生物进行处理得到的一些研究成果及基本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按比例油藏物理模型的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按比例油藏物理模型的几何尺寸、时间间隔、注蒸汽速率、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油饱和度、蒸汽的温度、压力和油的粘度等参数与相应油田原型的参数是按比例模拟的。本文的模拟方法有几个特点:1)在冷油带和蒸汽带,用两个不同的相似准则来确定油的粘度;2)模型初始参数的选择,利用最小二乘法概念,用计算程序进行最优化;3)所用相似准则可以兼顾油层吸热和向盖、底层导热两个方面,并可以用单一直径的玻璃珠来模拟油藏岩石。  相似文献   

12.
对非自然环境中青霉菌菌株的培养选育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辐射吸收剂量的增加, 菌株致死率也在增加; 在同一辐射吸收剂量下, 在非自然环境中培养经电离辐射(γ射线) 辐照的菌株时发现,随着非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参数(如电场、磁场强度)的变化, 菌株致死率也相应变化, 一般说, 强度值增加时, 致死率也相应增加。当电场强度为300 kV/m 、磁感应强度为0-6 T时, 正变率有一极大值。  相似文献   

13.
吸收过程中界面湍动对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质过程中的界面湍动现象广泛存在,宏观上表现为传质阻力下降,传质速率增加.本文以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物理吸收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带有激光纹影仪与计算机实时图象采集系统的传质实验装置,研究了相界面湍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以及液膜厚度变化对相界面湍动情况下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了放大因子,利用放大因子定量说明界面湍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界面湍动存在时,液相传质系数与理论值偏离,而且随传质推动力的增大,偏离增大;同样条件下,改变液膜厚度,传质速率可以成倍的增加.这说明吸收过程中界面湍动对传质的促进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已趋于多样化,生化处理是较为常规的处理有机物的方法,但是从动力学理论上探索其本质动力学参数关系却是屈指可数.本文通过模拟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推导出有机物去除率同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活性污泥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合湘潭某污水处理厂工艺试验数据,把有机物实际去除率与理论去除率作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此模型能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5.
16.
建立了基于利率平价关系的汇率模型,导出了汇率期权的定价公式,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问题和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结果表明,在原测度下,该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难度很大,使用通常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而在等价鞅测度下讨论该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大大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丝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丝绸之路所经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这一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状况,将其分为东段、中段、西段3个二级地理单元。在对各个地理单元的自然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西北丝路沿线一带自然因素的演变(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河流侧蚀及自然灾害等)和人为因素的变化(人口增加、植被减少、过度开垦等)对该地区两千年来环境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目前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对滞后 ,学生人文精神普遍较弱的情形 ,对人文素质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指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制约因素 ,试图从人文环境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  相似文献   

20.
风速、温度、空气中液态水含量和水滴中值体积直径等4项参数是影响导线覆冰的主要环境参数。根据空气中水滴运动、碰撞和冻结进而形成导线覆冰的过程,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平衡建立了“四参数”导线覆冰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各个环境参数对导线覆冰增长速率的影响特性,并结合线路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并拟合了液态水含量和水滴中值体积直径的经验公式,进而建立基于基本环境参数(一般传感器可获得的环境参数)的导线覆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滴中值体积直径对导线覆冰速率的影响具有饱和特性,空气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和风速、温度和湿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论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预警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