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分泌、广泛污染谷物类粮食作物的真菌毒素,其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难分解,且具有肝毒性和免疫毒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为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的探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镰刀菌属霉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常见于霉变的玉米、小麦等谷物中.研究发现,来源于粉红黏帚霉(Gliocladium roseum)的α/β水解酶ZHD101能够断裂ZEN的内酯键,破坏ZEN的毒性.本文利用食品安全级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重组分泌表达了ZHD101,发酵液上清中的表达产物具有水解ZEN的活性.利用UV和~(60)Co-γ联合诱变方法,提高了ZHD101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重组菌株分泌表达的ZHD101酶蛋白既能水解标准品ZEN,又能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水解发霉玉米样本中的ZEN,结果表明该重组菌株表达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ZHD101,可应用于发霉玉米的脱毒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质谱/质谱(MS/MS)新技术直接测定小麦生长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实验采用Cl-MS和CI-MS-MS两种方法,研究测定了两个小麦提取物样品8-NON和NON-2,且生长素用标准样品对照鉴定。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是主要由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类极易污染粮食作物的真菌毒素。利用生物酶的专一性破坏ZEN的分子结构是消除ZEN污染的有效手段。筛选得到一株可以高效降解ZEN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基因组测序得到了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以ZEN降解酶ZHD101序列为模板与测得的全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得到了同源序列ZHD795。在体外重组表达ZHD795蛋白,经亲和色谱纯化后对ZEN分子进行降解活性实验,HPLC结果表明,ZHD795蛋白可以降解ZEN分子;同时比较了ZHD795与ZHD101对ZEN的降解活性,在相同条件下ZHD795对ZEN的降解活性是ZHD101的2.5倍,从而获得了一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活性ZEN降解酶。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玉米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与玉米生霉粒率的关系,并对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测定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董今才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86,(4)
自济南郊区菜园土中,分离到一株产伴孢晶体的霉状芽孢杆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以及 DNA 的 G+C 含量和 DNA-DNA 杂交率的试验测定。该菌有芽孢,其 DNA 中 G+C 含量为33. 9摩尔%(Tm)。由于该菌产典型的伴孢晶体,初步分析可将其归于苏芸金杆菌类(Baci-llus thuringiensis),并作为一种新亚种,命名为苏芸金杆菌霉状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mycoides)。 相似文献
8.
根据要因实验原则,选择影响因子较大的因素进行实验,初步研究了根霉Rhizopussp.TC1的产酶条件.经实验确定优化产酶条件为:稻草∶麸皮=1∶1;固液比=1∶3;接种量9 mL种子液/100 g湿基;温度28℃,在此条件下发酵96 h,FPA和CMC酶活分别达到17.8 IU/g、187.0 IU/g,较优化前的12.3 IU/g、131.6 IU/g分别提高了45%和42%.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XL1胞外多糖的产量,探究其生理活性功能,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微杆菌XL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碳、氮源种类及添加量、温度、初始pH和发酵时间,并对微杆菌XL1胞外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抗氧化活性以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微杆菌XL1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如下:蔗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蔗糖添加量为20%、酵母提取物添加量为0.3%,温度20℃,pH值为8.0,发酵时间24 h。在最佳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92 g/L,是优化前的3.2倍。同时,微杆菌XL1胞外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与透明质酸相似,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铁离子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8和0.3 mg/m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可达55%。本研究提高了微杆菌XL1胞外多糖的产量,并证实微杆菌XL1胞外多糖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对丰富微杆菌胞外多糖活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为其在化妆品和食品行业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生防菌对植物促生作用的机理,提高作物产量,探究了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两株菌的协同促生作用.采用灌根法共设置6种处理:绿色木霉处理、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混合菌液处理、PD液体培养基处理、LB液体培养基处理、PD+LB液体培养基处理.通过盆栽实验,对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的多种生理... 相似文献
11.
以分离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虾苗的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代表菌株(HID10406-1),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供试6株杀虾微杆菌纯培养物进行了血清型检定。结果表明,均存在同种的O抗原(血清同源),不存在不耐热表面(K)抗原。以相应OK抗血清为第一抗体,以标准的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对该6株纯培养菌及用代表菌株人工感染病死虾体组织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显示了特异的荧光反应;同时,对从人工感染死亡虾分离的10株纯培养菌以凝集反应方法进行了检验,显示出特异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对硝基苯酚降解菌Pseudomonas sp.HY1的分离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驯化富集,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的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Y1.在有氧,pH7和30℃条件下,该菌能利用PNP为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将中等浓度(100mg/L)的PNP快速彻底的降解,高浓度(300mg/L)PNP条件下未检测到菌的生长和降解活性.该菌在15~40℃和pH值5~10的条件下具有降解PNP活性,其中碱性条件(pH8~10)和30℃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将已分离获得的两株苯酚降解茵Sphingobiump.和De圻尬sp.按1:1(V/V)复合后降解苯酚的效果显著.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得出影响两株茵复合降解苯酚的3个主效应因素分别是pH,苯酚,接种量;并由单因素试验得出复合降解苯酚的有利条件是:pH6.0,接种量3.5%,苯酚的复合降解率随苯酚含量的增高而降低.在这个条件下,两株菌1:1(V/V)复合后28h内即可将500mg·L^-1苯酚完全降解,比单个菌株降解苯酚明显缩短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克雷伯氏菌N-5对三苯基锡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耐受性实验,得到三苯基锡(TPT)高耐受性细菌N-5、N-6和酵母菌Ja、Jc.经初步测试,发现克雷伯氏菌N-5菌株的降解性能较为理想.性能研究表明,当菌龄为36 h且水样中菌质量浓度、TPT质量浓度、外加碳源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14g/L、5、5 mg/L时,该菌对TPT的降解效果最好,5 d降解率达到50%左右.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该菌在有TPT存在的环境中,细胞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程度随着TPT质量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刺激强度较大时细胞变皱.且该菌体有集中起来抵御不良生长环境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肠杆菌CB-2的生长特性及质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生物对氯苯的降解特性和生长特性,采用从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肠杆菌CB-2对氯苯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肠杆菌CB-2在氯苯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24 h内对氯苯的降解率可达81.2%;肠杆菌CB-2不经诱导抗氯化汞的能力达20 mg/L;可以耐受的氯苯质量浓度为500 mg/L,并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为确定降解基因的位置,采用苯甲酸钠法对肠杆菌CB-2进行质粒消除.实验结果表明,质粒与氯苯的降解性有关,而与抗生素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筛选并分析生物降解菌Enterobacter sp.在阿特拉津作用下的差异基因。以Enterobacter sp.BIDMC 29基因组为参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阿特拉津降解菌株和对照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共有368个基因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37个。在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的前30个条目中,尿嘧啶分解代谢、氮利用、硝酸盐同化、硫化氢生物合成、裂解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相关基因表现富集。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涉及70条代谢途径,与氮代谢、氨基酸合成和代谢、ABC转运蛋白、丙酮酸代谢等过程有关。菌株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提高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能力,为进一步解析阿特拉津的代谢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AEBL3对呋喃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受农药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假单胞菌AEBL3,该菌能够以呋喃丹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长.使用AEBL3作为生物强化剂对模拟呋喃丹污染的土壤环境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AEBL3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呋喃丹的降解率。AEBL3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当从土壤表层加菌时,对0~7cm深土层中的呋喃丹都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各种投加方式的比较表明,以菌原液修复效果最好,缓冲液悬浮的菌细胞次之,砂粒混合物的效果最差。16SrRNA的变性梯度电泳(DGGE)结果揭示了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动态变化。AEBL3在接种后的前两周内在菌群中占相对优势,3周后,其优势地位被一种芽孢杆菌代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中心试验法对假单胞菌(Psedomonas sp.)DS1001a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制备3-羟基丁酸(3-H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HB制备3-HB的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2%PHB,0.05%NH4Cl,1.01%Na2HPO4·12H2O,0.39%KH2PO4,0.07%MgSO4·7H2O,0.000 5%CaCl2·2H2O;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0℃,装液量150mL,接种量1%,初始pH值6.28,培养时间18h.优化后3-HB的质量浓度为1.555mg/mL,回收率为77.75%,是单因素优化后的1.56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查微生物对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本文从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对硫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D10。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D10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微生物。通过分光光度比浊法研究其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D10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培养初始pH值为6.0—7.0。D10生长周期较短,在营养培养基中培养24h就可达到最大生物量,其培养的最佳C、N源,分别为柠檬酸钠和酵母粉。利用气相色谱检测菌株D10对对硫磷的降解作用,其24h的对硫磷降解率达到83.1%。通过对模拟污染土壤中对硫磷的降解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对硫磷浓度为100mg/kg时,D10对对硫磷农药7d的降解率达到66.7%,显示D10对对硫磷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鞘氨醇单胞菌N1菌株的16SrDNA序列分析和溴氨酸降解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降解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的N1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和溴氨酸生物降解的动力学研究.N1菌株经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被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以前曾称为Pseudomonas sp.).在高浓度溴氨酸时N1菌株的降解过程存在底物抑制现象,其行为符合Andrews提出的描述微生物菌体生长的非竞争性底物抑制模型.本文对此方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确定了模型参数,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拟合.此外,从模型中得出,溴氨酸浓度为520~580mg/L时,μ与q均达到较高值,这一实验结果为溴氨酸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