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依材料的不同,有各自的最佳分离和再生条件。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也已很深入。选择单核体、同核体为基本的遗传材料,应用融合技术,可改良食用菌品种。将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目前已开展了外源基因的导入、DNA的分离和纯化、RFLP和PCR的应用、基因文库的构建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离了大豆根瘤中感染细胞的原生质体,分离得到的感染细胞原生质体产量较高。经显微观察和几种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纯度高、破损少、具很强的生活力。对于以其为材料的生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全面了解模板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的现状,找出原生质体培养的规律,概述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及再生植株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及无性系变异筛选及遗传转化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t)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使用海螺酶(sc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剂。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相似文献   

5.
植物细胞融合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及杂种细胞、筛选和鉴定的动态。  相似文献   

6.
小麦与高冰草原生质体融合及再生能力的恢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普通小麦济南177悬浮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与高冰草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用PEG诱导融合,由于来源材料的长期继代,小麦原生质体的再生能力已很低;高冰草原生质体不能分裂;而融俣产物却能高频率的分化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带假丝酵母野生株1045及其突变株SD1的原生质体分离、电击诱导融合的诸条件以及融合子的再生。得出了原生质体的最佳生成条件。用999kHz,240~400 V/cm的高频交变电场使原生质体横向电泳形成珠串,以脉宽 40 μs,幅值 1600~2 800 V/cm的直流脉冲可使原生质体融合,净融合率达65%。采用较低幅值的多个脉冲有利于融合。电击液中加入CaAc场、MgAc2及白蛋白可大大提高融合率,用光刻镀金方法设计了适用于微生物的多电极融合小室。对膜融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树体细胞融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利用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开发杨树体细胞融合研究。本研究选择杨树不同种或无性系分离原生质体,并应用IOA和X-射线分别对融合双亲处理,使其失去分裂能力,筛选杂种细胞,并探索杨树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电场参数与培养条件,建立杨树体细胞电融合体系。首次得到了美洲黑杨+胡杨、青杨+胡杨、美洲黑杨+青杨等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其中美洲黑杨+胡杨、青杨+胡杨、美洲黑杨+青杨等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其  相似文献   

9.
以植物根、茎、叶、叶柄作为原生质体的分离材料,经过分离收集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培养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基的渗透压应与酶液的渗透压相等.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济南177悬浮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与高冰草(Agropyronelongatum)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用PEG法诱导融合.由于来源材料的长期继代,小麦原生质体的再生能力已很低;高冰草原生质体不能分裂;而融合产物却能高频率的分化出完整植株.融合再生植株的表型类似高冰草,染色体数目和同工酶谱亦然.但它们早期发育的模式与小麦相似.  相似文献   

11.
体细胞电融合技术因其融合效率高、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而愈来愈普遍地用于细胞工程技术操作中。为了准确地确定实验参数,试验采用一个组装的电融合仪和自制平行电极,以马铃薯和薯蓣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原生质体密度和不同电场强度条件下的细胞融合效率。试验结果显示,以交变电场频率1.0MHz、电压140Vpp.cm-处理原生质体20-40秒,尔后施加瞬时直流高压(120kv)脉冲1-2次,可以获得73.5%─76.7%的融合细胞,其中11.5%─14.4%的融合细胞可发生正常分裂。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电场强度对细胞融合频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合细胞能否发生分裂,而初始融合频率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秧龄、纤维素酶浓度、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比例等因素对分离水稻叶肉原生质体的影响,建立了培养水稻无菌苗、用叶鞘分离水稻叶肉原生质体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分离水稻原生质体的分离期长、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缩短了分离原生质体的时间,对水稻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的长足进展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重组技术并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PEG诱导融合、电场诱导融合、激光诱导融合和螯合剂诱导融合等方面阐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进展,并从种内融合、种间融合和远缘融合三个角度列举了它在苏云金芽孢杆菌广谱多功能生态工程菌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技术进行了下列综述: 原生质体融合—灭活融合;电融合;荧光标记融合;激光融合等。 原生质体转化—显微注射;脂质体法;电击穿法;基因直接转化等。  相似文献   

15.
3种杜鹃属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纯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锦杜鹃、西洋杜鹃、锦绣杜鹃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液pH值、材料生理状态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原生质体收集纯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杜鹃组培苗叶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条件是酶液组成为2%纤维素酶+1%果胶酶,酶解总时间为14 h,酶液pH值为6.0;杜鹃原生质体收集纯化的离心适宜条件为1 000 r/min转速下离心6 min,能收集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达79.27%.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生质体融合又称体细胞杂交,它具有遗传信息传递量大,不受亲缘关系的影响,可有目的地选择亲株以选育理想的融合株,便于操作等优点,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融合子的筛选,以及该技术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体细胞电融俣技术因其融合效率高、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而愈来愈普遍地用于细胞工程技术操作中。为了准确地确定实验参数,试验采用一个组的电融合仪和自制平行电极,以马苓薯和薯蓣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原生质体密度和不同电场强度件下的细胞融合效率。试验结果显示,以交变电场频率1.0MHz、电压140Vpp.cm^-1处理原生质体20-40秒,尔后施加瞬时直流高压(120kv)脉冲1-2次,可以获得73.5%-76.7%的融合细胞,其中11.5-14.4%的融合细胞可发生正常分裂。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电场强度对细胞融合频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合细胞能否发生分裂,而初始融合频率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BYDV CP基因转化小麦原生质体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PEG介导的直接转基因方法相结合,使高频率分裂的小麦济南177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与具有分化能力的小麦济南177胚性意伤组织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融合细胞;同时,利用PEG对原生质体的直接转基因作用,将带有抗病毒基因(BYDVCYgene)的质粒Ppp15与带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质粒严PBlActSN导入融合细胞中.经抗性筛选获得抗潮霉素(Hm)的阳性克隆并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作PCR检测表明,CP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着重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恶劣活及融合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着重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灭活及融合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