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蒙古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和分布特点,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5项皮褶厚度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山西汉族、湖南汉族、布依族和鄂伦春族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高,青海和硕特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中等,云南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低,其余10个蒙古族族群的脂肪发育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其他族群距离较远,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在13个族群中最厚.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和阜新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较厚,髂前上嵴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中等.巴尔虎蒙古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和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髂前上嵴皮褶较厚,小腿内侧皮褶较薄.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男性皮下脂肪发育与东北三省蒙古族较接近,女性与青海和硕特蒙古族较接近.云南蒙古族与其他蒙古族距离较远,与湖南汉族和布依族较接近,脂肪发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泛指吉林省西部蒙古族聚居地所产生和流传的蒙古族民歌。悲剧性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的一个类别。悲剧性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具有创作时间集中、题材内容集中、人物对象集中等特点。对悲剧性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欣赏不仅会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够启发我们对人生幸福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对310名(男152,女158)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9项身体围度进行测量,计算了6项围度指数值,比较了性别间的差异性,分析了围度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并将布里亚特蒙古族与我国其他14个人群的围度值进行了u检验.结果表明:男性围度的总体均数中,臀围明显低于女性,腹围和大腿围略低于女性,其余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围度变化幅度大于男性,且女性多数围度值在50岁以后明显下降;男性上、下肢近端部与远端部围度发育较匀称,而女性较粗壮;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多数围度值都大于其他人群,是蒙古族中身材较为粗壮魁梧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闽东语族群城市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特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福建310例(男151例,女159例)闽东语族群城市成人的头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臂缩围等12项围度值,分析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国内的27个族群进行了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胸围、吸气围、呼气围、上臂围、前臂围、臂缩围等6项围度值和女性头围、胸围、吸气围、呼气围、上臂围、前臂围、臂缩围等7项围度值均存在年龄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头围与年龄呈负相关,胸围、吸气围、呼气围、腹围、臀围、上臂围、前臂围、臂缩围等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颈围、胸围、吸气围、呼气围、腹围、上臂围、臂缩围等与年龄呈正相关,头围和小腿围与年龄成负相关。除大腿围值不存在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其余11项围度值在性别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男性值明显高于女性。研究结果表明闽东语族群城市成人围度值具有中国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随机抽样法调查了山西祁县303例(男为150例,女为153例)城市汉族成人的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收缩围等12项围度测量项目,分析了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情况,并与国内的19个族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随年龄增长,男性头围、颈围变化不大;躯干部的4个围度值逐渐增大,在50-59岁组达到最大;四肢的5个围度值在30-39岁组达到最大.围度的绝对变化值与相对变化率,躯干部的围度变化较为明显.女性12项围度值变化特点与男性相似.(2)性别间比较,男性除臀围、大腿围外,其它10项围度均数都明显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臀围值变化明显,男性腹围值变化明显.(3)男性与女性6项围度值均明显大于我国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诸族群.与我国北亚类型诸族群比较,山西城市汉族人胸围、大腿围、小腿围值大,头围值中等.(4)聚类分析显示:山西城市汉族与山东城市汉族、塔塔尔族最为接近,具有我国北方族群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皮褶厚度及其年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310例(男152,女158)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位、髂前上棘位、肩胛下位、三头肌位、二头肌位、面颊部)值,分析了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1)布里亚特蒙古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厚于四肢部位,以背部最突出;2)6项皮褶厚度性别差异均高度显著(P<0.001),女性的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3)男女30~岁组前皮褶厚度明显上升,35~岁时下降,之后男女略有不同,男性呈波浪式上升,女性则缓慢上升;4)男女6项皮褶厚度值均呈正相关;5)布里亚特蒙古族皮褶厚度发育总体优于达斡尔、布依、乌孜别克、俄罗斯和云南蒙古族.  相似文献   

7.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蒙古族中小学教师中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68名蒙古族中小学教师为被试对象,对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试,分析了蒙古族中小学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状况.结果表明,中文版GSES在蒙古族中小学教师的测试中具有很高的信度,反映出稳定的构想效度,其单维性得到进一步证实;蒙古族中小学教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与性别、年龄、教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抽样调查取样方法,调查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402例(男性197例,女性205例)彝族成人的头面部特征,初步分析该族群头面部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头面部15项观察指标中,随着年龄增长,彝族成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趋于水平、眼色变浅、红唇变薄等变化;(2)22项测量指标中,鼻宽、口裂宽、上唇皮肤部高、容貌耳长和容貌耳宽5项指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额最小宽、面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头围6项指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而且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项派生指数中,仅有口指数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且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彝族的头面部形态特征中,与软性组织有关的指标和指数多数会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骨性指标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藏缅语族族群成人的皮褶厚度特点,分析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与地理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对藏缅语族18个族群14 722例(男性6 528例,女性8 194例)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9个民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藏缅语族族群中,藏族、羌族和土家族上臂的皮褶厚度值较大;贡山怒族上臂和腰部的皮褶厚度值较小;景颇族男性和门巴族女性小腿的皮褶厚度值最小.(2)随年龄增长,藏缅语族男性的肱二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值呈线性增大趋势,女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呈线性减小趋势.女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均大于男性.(3)藏缅语族男性和女性的上臂和躯干皮褶厚度值与经度、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男性和女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男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和女性的肱二头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女性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和髂嵴上皮褶厚度值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4)在国内10个族群中,藏缅语族族群上臂和躯干的皮褶厚度值处于中等水平,小腿的皮褶厚度值偏小.藏缅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值更接近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浆Intermedin/adrenomedullin2(IMD/ADM2)水平与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等因素的相关性。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取54例新疆哈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52例哈族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量血压(BP)、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显示: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IMD/ADM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浆IMD/ADM2水平与SBP、DBP、FPG、LDL-C和TG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以IMD/ADM2为因变量,以其它临床及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BP、DBP和LDL-C是影响血浆IMD/ADM2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知,哈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IMD/ADM2水平与血压和血脂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居民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3(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尿酸血症患者614例,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相当的尿酸正常健康体检者600例为对照组.使用Haploview软件筛选SLC30A3基因tagSNP,共得到2个SNP位点(rs13267319,rs24628779),分析SLC30A3基因多态性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 银川地区居民中男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BMI值、腰围、收缩压、GL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女性受试者尿酸水平与腰围、GLU、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值、收缩压、舒张压、TG、LDL-C、Cre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SLC30A3基因rs1326731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AG型和AA型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型相比,AG型和AA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降低;等位基因A相对于G对高尿酸血症有保护作用.SLC30A3基因rs24628779位点在高尿酸血症组CT型和TT型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型相比,CT型和TT型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均明显增高.等位基因C相对于T对高尿酸血症有促进作用.结论 SLC30A3基因rs13267319,rs24628779位点与银川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