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翻译目的论倡导者认为翻译应该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薛涛诗词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揭示翻译目的论对两种译本的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的影响,以探讨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任溶溶翻译的E·B·怀特的"成长三部曲"译本为立足点,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角度研究任溶溶如何从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为中心和三维转化这些重要方面做出"适应与选择",同时通过分析任溶溶的"成长三部曲"译本中的实例,深入了解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汉维两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翻译中语言表达形式不同。本文依据文化翻译学相关理论,从维译本《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名称入手,比较汉维文化差异,探讨译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翻译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波 《科技信息》2007,(28):116-117
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和归化的矛盾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傲慢与偏见》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中译本即以异化为主要翻译策略的孙致礼译本和以归化为主的张经浩译本,通过对这两种译本的分析比较,论证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多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本进行比较发现,同一首诗歌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种译本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66首为例,从选词、格律、风格等多方面对不同汉译本进行研究,从诠释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译本进行分析,可见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的经历视域融合。正是由于不断的在前人的理解基础上和译者新视域进行融合,才使诗歌在翻译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翻译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文本内容的翻译,文章拟以传播学理论作为框架,从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以及噪音处理等方面对《周易》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贝恩斯的译文优于理雅各的译本,但这两个译本尚有许多欠缺,《周易》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的传播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相似文献   

8.
黄薇伊 《科技信息》2013,(13):222-222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翻译者可以自由选择可行的翻译策略来达到其翻译目的。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以《背影》张培基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三个方面探讨译本是如何在写作手法上体现原文的内涵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9,(4):56-60
阿瑟·威利《论语》译本树立了中国典籍翻译风格的现代英美标准,多次被西方学者引用。在国内却因"承载西方意识形态"、误译、错译而屡遭诟病,本文结合威利《论语》翻译观,采取翻译文体学研究视角,借鉴威利译本文体风格的语料库定量分析研究,从词汇、句式、修辞等角度对威利和其他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就文体风格而言,威利译本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中心立场,更好地在英语语境中保留了原作的文体特征,体现出对原作风格和中国文化的尊重,为西方读者展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天文  李成静 《科技信息》2010,(33):223-224
诗歌翻译既具有语言信息传达功能,又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本文以D.Hawks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二种《红楼梦·葬花辞》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音韵美、模糊美和意象美三方面对二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讨诗歌翻译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许多学者都曾经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翻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译本: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个是霍克斯的译本。本文将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本当中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奥斯卡·王尔德最杰出的戏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两个中文译本,并对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剧名的翻译;人名的翻译;文化意象的翻译;格言警句的翻译。旨在分析两种译本的优缺点以求有益于今后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丈夫》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广受喜爱,其译本很少得到研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指出,翻译是改写。译作都会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本文将以《丈夫》三个译本着手,分析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如何操纵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对象以及翻译策略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许多学者都曾经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翻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译本: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个是霍克斯的译本。本文将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本当中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15.
胡婵 《科技信息》2010,(36):141-141
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杨苡、方平的呼啸山庄两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两译本在审美标准、咒骂语以其及对女性形象的构建等方面的差异,挖掘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最后本文建议用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指导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西方文学名著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理雅各《尚书》译本的最大特征是直译,在直译的基础上力求与原文一致,做到忠实和准确,当然在译文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翻译错误,本文从措词角度,分析理雅各《尚书》译本的直译特征和其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7.
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汉译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翻译也具有其他领域翻译所不具备的特点,对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两种译本,即电影中文字幕翻译和中文配音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仅就一个场景的对白,比较两种译本在措辞、译句结构、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凸显、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方面的异同以及不同的翻译关学再现方式,使两种译本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同的翻译关学效应得以局部呈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苔丝>的两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主要考察译者的翻译思想,从他们的译本中研究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影响,结论是译者应该兼用归化与异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我国国内有多个译本,其中胡建华先生的译本于1997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对胡建华先生的译本从细节的错译、误译、句子的翻译及语言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