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炳忠 《安徽科技》1999,(11):47-48
20世纪以来,人们对科学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反思。 反思的结果是,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活动过程就是创造科学文化的过程。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所涵括的一套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被科学家内在化而形成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被大众内在化并形成大众的科学意识。 从某个特定角度给科学精神下个定义并不困难。然而,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显著的实用性。我国科学教育的目的基本上也停留在“实用”的层面,而科学的内在精神常被忽略。科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重视科学实用性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先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科学人文的素材,这是一笔宝贵财富。那如何渗透科学人文来构建科学精神呢?本文从“用‘人文’求真——相信事实、尊重证据,科学真情为支柱;用‘人文’求善——尊重学生、珍惜生命,个性发展为目标;用‘人文’求美——欣赏自然、和谐相处,合作交流为探究”三方面进行阐述,构建起学生“真”、“善”、“美”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最早起源于古代奴隶制社会 ,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世世代代以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有限的认识能力 ,去探索无限的外在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由科学的发明与发现构成的知识技术体系 ,二是由科学的理性思维和经验性构成的科学精神。科学的发明发现是科学多样性的表现 ,是人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种种知识和技术。理性思维和经验性则是科学内在统一性的表现 ,构成科学精神的实质。所谓理性思维 ,并非指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或一定的审美规范而被称为“合乎理性”的那种思…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念与科学精神TraditionalIdeasandScientificSpirit孟凡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00044)如今传统文化热起来,于是乎有人大讲易理卦象开现代科学之滥觞,孔孟老庄秉现代科学家之特质。这种寻根溯源的论说也正好符合了传统文...  相似文献   

6.
陈铁梅 《科技资讯》2008,(36):210-210
本文阐明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般内涵,指出了信息安全科学实践中应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这对于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信息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与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进行斗争,除了需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大力普及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精神不仅要把科学精神作为灵魂和主线渗透、贯穿到知识的普及中去,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下基本途径引导群众参与科学实践;反思科学知识;熟悉科学发展史;推进教育改革;防范科学主义等.此外,普及科学精神还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东汉时期的张衡是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发明家。他的一生在天文、数学、地震学、机械学、绘画等方面都具有杰出的成就。纵观他的科学研究历程,包含了敢于同图谶迷信斗争的精神;具有坚持客观真理,尊重事实,表里如一的实事求是精神;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解放思想,不墨守陈规,敢于超越前人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的求实精神。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支配下,张衡的一生才创造出惊人的奇迹,达到“术数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当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更加重视科学文化建设。论述了科学文化建设的3个问题:(1)全面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具有繁荣科学、促进发展、培育人才和塑造文明的功能。(2)勇于承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须具备高度的伦理意识和人文修养,自觉担负特殊的社会责任,履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3)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其精髓是崇尚理性,提倡质疑、批判、出新,追求实证和普遍确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贺良林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6):60-61,65
五四时期,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王德三公开发表《科学之范围及方法》一文,对科学及其方法进行详尽论述。全面梳理王德三对于科学及其方法的观点、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对于正确把握王德三的整体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现今的科学研究也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丁颖是我国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他"学农、爱农、务农"以及"科学救国"的思想情操,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值得弘扬;丁颖从事科学活动时所抱有的"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使吃亏不尽的农民和科学联系起来"的人文情怀,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15.
李婧 《天津科技》2006,33(4):47-48
从科学传播的内涵入手,探讨了科学传播发生的条件、目标、内容与机制等相关规律性问题,指出科学传播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综合分析提出了对现代科学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启蒙时代,人们对自然界动植物以及矿石、化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采集的标本,通过“自然博物馆”进行收藏和展示,不仅可供科学家研究,在对公众开放后也起到了社会教育作用。这是第一代科技类博物馆。 20世纪以来,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和纺织、机械、电子、交通等工业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业革命的骄人成果,诸如蒸汽机、火车、汽车、飞机、电话、发动机、发电机等科技发明及其历代产品都进了工业技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科技发展的轨迹,感受科学家、发明家的智慧。这是第二代科技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动时期,由于比较利益和机会成本等经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思维场景,价值判定以及行为取向都在发生空前的巨变。旧有的观念与新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冲撞,形成一个巨大的光怪陆离的漩流。我们从中欣慰地体察到社会文明进步的足音,然而也忧患地看到危机的存在,看到在世俗狂飚冲击下,科学精神失落和异化这一严峻现实。科学因其在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进步中的巨大效用而被推崇为“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在最本质意义上支撑并推动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却正在遭受飞速膨胀的异已力量的不断破坏、侵噬,乃至践踏、扭曲。  相似文献   

18.
19.
张瑞 《创新科技》2003,(5):22-23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已深深影响着大众的生活,科学家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引导和促进也深入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屈凌波的对话过程,也是记者对子科学理性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士、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后,郑州大学化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屈凌波教授,是在河南省工作的唯一药学博士后,既是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国家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培养入选对象,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贡献政府津贴获得者,又是众多推动河南省化学、药学学科科技进步,促进化工及相关行业持续发展的中坚人物之一。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通过他窥见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一方新天地,而且领会到投身于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工作精英者们的治学精神与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20.
刘红娜  龚飞 《科技信息》2009,(4):188-188
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提出了要将大学体育教育明确地上升到精神层次的观点,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