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注气开发煤层气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扩散渗透理论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论述了注气开发煤层气提高抽放速率和抽率作用机理,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开发在晋城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层气钻井设计原则,总结了地面煤层气开发工艺,论述了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开发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程龙  黄健良  周平华 《科技信息》2009,(20):344-344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洁净能源,其分布在大陆板块相对稳定区带的沉积构造盆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方式与石油、常规天然气及煤炭虽有相近之处,但它们彼此各成体系又各有其法。我国煤层气产业刚刚崛起,已经实现了勘探试验的突破,开始进入区域勘探阶段。  相似文献   

4.
注气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在我国开发煤层气的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因此,有效地进行采前预抽和利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中国煤层气赋存的低压、低渗、低饱和等复杂地质特征,探讨了现有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及优缺点,包括:井下瓦斯抽放、地面垂直井抽采、煤与瓦斯共采和废弃矿井抽采等,并结合晋城矿区具体条件研究了各种抽采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煤层气的有效开采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煤层气成为一种优质、高热值的清洁环保能源,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已逐渐得到重视。煤层气是腐植型有机质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经  相似文献   

7.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因此,有效地进行采前预抽和利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中国煤层气赋存的低压、低渗、低饱和等复杂地质特征,探讨了现有煤层气的开采方法及优缺点,包括:井下瓦斯抽放、地面垂直井抽采、煤与瓦斯共采和废弃矿井抽采等,并结合晋城矿区具体条件研究了各种抽采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煤层气的有效开采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东西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煤层气在急需洁净能源的我国优势顿显,煤层气产业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9.
 煤炭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我国主导能源。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32.5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左右,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炭资源总量约5.57万亿吨、煤炭伴生的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均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为91亿立方米,其中,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76亿立方米、瓦斯抽采率为36%、利用量为23亿立方米、利用率31.5%。上述指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开发既是能源煤炭生产安全保障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发掘能源资源的需要。将其作为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不仅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还可以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是一种洁净能源,山西省煤层气储量非常丰富。文章呼呈山西省应注重煤层气的大力开发与有效利用,特别提出应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国外资金与技术,以此作为发展煤层气产业的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气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不仅需克服启动压力梯度,而且受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基于煤层瓦斯的渗流特性,建立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瓦斯渗流模型,并对煤层瓦斯渗流过程的压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煤层深度内,与不考虑滑脱效应时煤层瓦斯压力分布相比,考虑滑脱效应对其影响显著,且随着暴露时间增长和距煤壁距离增大,其差别更为明显。滑脱因子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煤层内部气体压力的分布,随着滑脱因子的增大,气体压力减小,滑脱越明显。与不考虑滑脱效应(Darcy 解)瓦斯压力分布相比,考虑滑脱效应时煤层瓦斯压力分布曲线更接近实测数据,表明在研究煤层渗流过程中须考虑滑脱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可行性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减少多煤层高瓦斯矿井开采期间瓦斯事故,探讨了开采多煤层保护层的方法.通过贵州盘江矿区金佳和月亮田两个矿井实践,采用上行卸压开采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开采中所产生的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等问题,并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开采方案及适用条件,研究成果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及相关环境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煤储层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参数以及临界解吸压力对煤储层气产量的影响,通过对Langmuir方程的分析,利用储层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Langmuir参数与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产量与煤储层本身的性质参数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有关。在开采初期,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越大,对产气越有利;而在开采后期,Langmuir压力越小,对产气越有利。该成果对本身性质不同的煤储层的煤层气产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产出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阜新盆地刘家区构造演区及构造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的化学成分及排采试验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区煤层气含量,煤的吸附性,煤层渗透率,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煤体,层气产出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煤的吸附能力强;埋深与辉绿岩侵入体是控制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因素,成煤后期构造运动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应在向斜翼部和岩墙,岩体附近变质程度高的煤区。  相似文献   

15.
提高南方煤矿极薄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采极薄煤层(煤厚0.35~0.55 m)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0~14 m3/min,能否抽采瓦斯的难题,选择了四川有代表性的5对煤矿,开展了煤层瓦斯基础参数的测定工作,系统地测定了四川须家河组煤层瓦斯压力和相关参数.根据各矿特点,进行了多种抽采瓦斯技术试验,得到了抽采极薄煤层瓦斯的最佳范围,形成了高位顶板钻孔和底板钻孔的抽采技术,解决了以卸压瓦斯涌出为主的极薄煤层抽采瓦斯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云南恩洪盆地煤层气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省恩洪盆地是我省煤层气的主要集聚地之一。鉴于煤层气采样数据的空间性特点,文章利用趋势面方法和剩余分析对煤层气进行异常分析,识别煤层气富集区域,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近水平复合煤层露天矿端帮靠帮回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只是研究了下部煤层的回采,对于高位煤层的回采难度较大,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在近水平复合煤层中进行高位煤层的回采,通过分析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层赋存特点,利用FLAC3D构建端帮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借助内排土场平盘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时换填步距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设计确定了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及相应的靠帮回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端帮1-2煤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换填步距不超过80 m,端帮1-2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时,借助于发展到1-2煤台阶底板上的内排土场平盘布置设备进行靠帮回采,回采方式为分层捣运、内排追踪回填。全区靠帮回采可多回收1-2煤2.260×107 t,取得49.72亿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张集矿煤田地质勘探资料,结合矿井生产中测定的各项煤层瓦斯参数,从地质的角度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张集矿迄今所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多是受地质构造影响,是以地应力为主导因素的突出.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随着煤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大,构造煤发育的地区往往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较大的地区.煤的厚度越大、煤厚变化程度越大的地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越大.煤层顶板岩层为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低透气性严重突出危险煤层瓦斯强化抽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低透气性严重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问题,以沈煤集团红菱煤矿为例,对具有低透气性严重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抽采设计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通过对瓦斯实际抽采效果的考察结果的分析表明:南翼下三区-780 m水平南石门南12煤工作面所布置的瓦斯抽采巷道以及瓦斯强化抽采钻孔,很好地发挥了孔群的增透效应,所采用预抽煤层瓦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层瓦斯含量,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该成果对低透气性严重突出煤层的消突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层钻孔瓦斯流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瓦斯流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物理过程,为定量模拟钻孔瓦斯流量,在分析煤层瓦斯流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吸附瓦斯的解吸视为游离瓦斯渗流的连续分布源,建立了煤层瓦斯流动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变换,确定了煤层瓦斯流动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煤层瓦斯流动方程进行了求解,编制了FORTRAN解算程序。介绍了煤层钻孔瓦斯流量数值模拟的工程实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偏差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准确反映了煤层瓦斯流动基本规律,能够定量预测煤层钻孔瓦斯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