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元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中超支化高分子的二次回转半径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在模拟中,重点考察了2类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引发单体的数量分数、引发核的配比及其官能团数等对超支化高分子二次回转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2类超支化高分子的尺度有着显著影响,因而可以通过调节相应的反应参数对超支化高分子的结构和平均尺度等相关特征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2.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具有活性端羟基的AB2型超支化聚(胺—酯)与乙酸酐的反应动力学,讨论了聚合物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体系在超支化聚合物介质中,致使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经典的二级反应曲线,用反常扩散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根据超支化高分子生长的空间位阻效应,通过利用简单的统计模型分析了ABg型反应体系在临界生长代数时形成缺陷结构的物理过程,进一步给出了临界反应代数与官能团之间的关系,扼要地讨论了超支化高分子的折光指数随生长代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超支化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兴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高度支化的"核壳"结构可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形态规整、尺寸小、分布窄的纳米簇;利用表面大量的反应性基团,可以对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实现表面改性。目前对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领域的又一热点。  相似文献   

6.
超支化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2,2一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反应单体,采用一步法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然后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并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成型后得超支化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测试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探讨了超支化环氧树脂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有最大值;当超支化环氧树脂用量为15wt%左右时,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08%、83%、42%.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超支化环氧树脂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ME-2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杂化复合,研究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杂化树脂的力学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的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有最大值;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用量为9wt%左右时,能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17%、20%、177%和70%以上,但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利用SEM、DSC、DMA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杂化树脂的增韧增强机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结构形态和分子尺寸.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丁羟复合固体推进剂(HTPB推进剂)的性能,选用超支化聚氨酯(HBPU)作为HTPB推进剂的助黏合剂,制备了含有超支化聚氨酯的HTPB推进剂. 采用DSC法研究了HBPU与HTPB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相容性,同时进行了HBPU对HTPB推进剂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HBPU与AP、HTPB相容性好;HTPB推进剂表观黏度随着HBPU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当HBPU质量分数为7%时,超支化聚氨酯改性的HTPB推进剂最大拉伸强度提高了24.17%,最大延伸率提高了22.84%.   相似文献   

9.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   

10.
超支化聚膦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膦酰二氯(BPOD)为A2单体,三羟甲基丙烷(TMP)为B3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超支化聚膦酸酯.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超支化聚膦酸酯的用量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的超支化聚膦酸酯,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1.26%和306%,氧指数从22提高到33,说明超支化聚膦酸酯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1.
井壁稳定是当前水基钻井液钻深层页岩气的技术难点。以二乙烯三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HP-NH2。采用红外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凝胶色谱法、粒度分析法和热失重分析法表征了HP-NH2的结构和特征。研究发现,HP-NH2的数均分子量为3 371 g/mol,多分散指数为2.7,分子量分布较宽,粒径280~1 900 nm,抗温能力达到280℃。通过线性膨胀实验、回收率实验、泥饼分散实验和“人造泥饼”法分析了HP-NH2作为防塌剂的防塌性能。研究表明,随着HP-NH2浓度的增加,膨润土的线性膨胀率逐渐降低(最低为19.11%),岩屑的滚动回收率逐渐升高(最高为75.18%),人造泥饼的渗透率逐渐下降。小分子HP NH2能够插入蒙脱石的晶层间,交换出层间易水化的阳离子,拉紧基底间距,抑制蒙脱石的水化分散;大分子HP-NH2能有效封堵泥饼的微纳米孔缝,起到一剂多用的功效。因此,HP-NH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一剂多用防塌剂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缩聚合成了超支化聚酰胺,制备了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剂,对比新鲜和使用11次后的杂化膜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苯加氢反应中的活性寿命问题,并结合了透射电流(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型催化剂比传统粉末型催化剂寿命更长、活性更好;在杂化膜型催化剂中,使用超支化聚合物作为贵金属的载体,比线性聚合物作载体时苯的转化率高.起主要催化作用的可能是杂化膜表面的铂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氟碳链为臂的超支化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作为核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缩水甘油为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引发下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全氟辛酸酰氯由全氟辛酸与亚硫酰氯在DMF的催化下反应得到.利用聚缩水甘油的大量端羟基,将氟碳链接入聚缩水甘油中,得到了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这种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其合成方法简单,结构独特:内核为亲水性,外臂疏水疏油,而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有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三羟甲基丙烷和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酯,8-[4′-丙氧基(1,1-联苯)-氧]-辛酸为封端剂对超支化聚酯进行改性,采用羟值滴定确定封端率。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改性前后超支化聚酯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所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封端剂的最佳用量为聚合物中羟基物质的量的1.05倍,在此条件下,超支化聚合物封端率达到92.02%;改性前后聚合物化学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改性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显著升高,且聚合物物相由无定形态转变为晶态与非晶态共存。  相似文献   

15.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5二羟基甲苯和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超支化聚酯,通过不同的原料配比来控制超支化的向外的链扩展,每个分子形成大约2,4,8个酯结构的超化支臂,该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一定刚性的二维结构,不会产生分子链的缠结,而且显示出低粘度,低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固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支化聚合物端基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可为其在热固性树脂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以丙烯酸为反应试剂,对端羟基脂肪型超支化聚酯进行端基改性,以高的收率及反应程度得到了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研究了改性聚合物的紫外光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单独改性聚合物的端基反应程度很低;在其中加入活性稀释剂丙烯酸羟丙酯后,端基的反应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前景,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从而加速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步法”由二乙醇胺和顺丁烯二酸酐合成超支化不饱和聚合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NMR谱图分析,发现聚合物结构中出现次甲基,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聚合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Two kinds of novel fluorescent hyperbranched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end-capping approach. The fluorescent hyperbranched polyether (FPEOTM) was obtained by end capping the hyperbranched poly(hydroxyl ether) (PEOTM) with guest molecules N,N-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DMABA). In add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riethylamine, the hyperbranched polysulfone-amine with terminal double bonds (HPSA) was synthesized by polyaddition of a new AB2 type monomer (SAP, sulfone amine piperazine) at 40°C for 60 h in chloroform solution. Then the fluorescent hyperbranched polysulfone-amine (FHPSA) was prepared by addition of guest molecules N, N-dimethylaminoanilines (DMAA) with the terminal double bonds of HPSA. The two resulting polymers fluoresce yellow-green color in both solid and solution states. The maximum emission wavelength is (460±10) nm and (470±10) nm, respectively. A novel “complex quenching effect” for hyperbranched polymer was observed. The fluorescence can be quenched by transition metal cations such as Ag+, cu2+ and Fe3+, while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cations almost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