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寞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方向,是根据地质适用性的不同而建立的不同模型。针对我国储层的特点,文中提出了建模原则和建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坝址的选取不仅关系着安全性,也影响着后期的投入使用以及稳定运行。通常坝址区选择需要对区域的速度和岩性进行分析,其中高精度的速度建模至关重要。针对水利坝址选取,提出了一种地震信息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对坝址区进行高精度速度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坝址选取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通过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坝址区速度的区域变异性,利用地震层位的横向信息以及测井资料的纵向信息联合进行序贯高斯模拟,从而建立速度模型,建模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能有效反映速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建立的速度模型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相对比,吻合程度较高,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反映坝址区的速度分布情况,能基于此圈定出有利于修建坝址的区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方向 ,是根据地质适用性的不同而建立的不同模型。针对我国储层的特点 ,文中提出了建模原则和建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西部某油田长8油组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为例,分别采用序贯指示建模和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分流河道进行表征。从模拟结果看,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较好地再现了河道形态特征,建立的河道连续性好,与实际河道具有可比性;而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建立的河道较为零散,河道三维形态相对较差。从11个模拟实现计算的储量看,两种方法的储量均值较为接近,但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的储量变动范围小,方差也小,反映了多点统计模拟方法整体差异性小于序贯指示建模。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实现的不确定性小,更适合油田开发与决策。  相似文献   

5.
储层表征的重要内容是精细地质描述,储层地质随机建模对于科学的精细储层表征与描述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已有的随机建模算法和商业软件可满足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图形要求,并可进行初步的井闯预测。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储集层随机建模技术的研究情况,该文简要介绍了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方法基本原理,分析了随机建模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静态数据约束下的三维储层模型是指呵以同时满足地震和测井数据的模型。研究了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地震数据的方法。引入贝叶斯定理的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即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用来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在给定地震频率的条件下,提高模型的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解决整合地震和测井数据存在的“体支撑”难题,生成高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低于或等于测井分辨率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7.
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静态数据约束下的三维储层模型是指可以同时满足地震和测井数据的模型。研究了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地震数据的方法。引入贝叶斯定理的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即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用来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在给定地震频率的条件下,提高模型的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整合中等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解决整合地震和测井数据存在的“体支撑”难题,生成高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低于或等于测井分辨率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个合理的三维网格是正确地质体模型的躯体和精髓,决定着地质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准确程度。保持地质特征的网格化技术研究对于我国陆相油气田二次开发剩余油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商业化建模软件和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没有针对油藏中后期开发油藏精细描述的三维网格化的合理解决方案,建模及数值模拟的效果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应用。本文以储层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最为常用的网格形式结构化网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老油田二次开发油藏精细描述为出发点,最大程度的保持地质特征来进行网格化。保持地质意义的网格化技术为储层精细建模和油藏中后期剩余油预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少华  单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1):7650-7654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都会发生动态变化。通过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利用计算机手段来构建地质模型,研究不同开发环境中储层参数的变化和规律,对预测储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极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其通过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够精确地建立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在地质模型中,历史储层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大量宏观储层数据进行分析、学习与训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储层参数,表示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有效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沉积微相的正确划分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储层参数场的分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往的沉积微相研究中,微相边界的确定大多是由地质人员根据专家知识推断,具有主观性,难以适应高精度地质模型的要求。引入地质统计学中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随机模拟。通过在X油田S2-2小层的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可产生多个反映现有微相平面分布的等概率模型,克服了因资料不全等原因而引起的模型的不确定性,结合地质人员的经验,可确定出满意的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克92井区火山岩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克92井区块石炭系裂缝性火山岩油藏为例,探讨对于火山岩储层建模的新途径.针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存在孔隙度、渗透率完全不同的2类储集空间,分别应用PeterlTM软件和Fraca软件建立基质模型与裂缝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手段之一就是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断块层状油藏构造复杂和断层断棱的渗流遮蔽作用强烈情况,给出了一种正确建立储层构造模型和描述断块边界传导率的处理方法.基于断块层状油藏的生产史拟合在数值模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先拟合断块生产史,后拟合单井动态的思路.以开发了20年的文25西区断块层状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为例对其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融合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高密度采样的特点,以中国海上某气田B 区块为例,通过井震联合标定,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用准确的速度模型搭建了时间域与深度域联系的桥梁;利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层位构建储层骨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协变量方法,以井数据作主变量,地震反演实现统计得到的岩性概率体作为第二变量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依靠砂体展布模型约束沉积相建模,在相模型基础上构建物性模型。实践表明,井震结合储层建模研究断层更精确,能够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花岗岩潜山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在数值模拟建模过程中模型参数填充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属性建模的数值模拟技术.该技术首先优选地震属性建立储层模型;然后采用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模型进行“正演+偏移”计算,并对比分析模拟得到的偏移剖面与原始地震剖面,逐步修正观测系统参数,直至两者的主要特征一致;最后,结合其他地震属性(如裂缝检测属性),综合分析目的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对渤海某区花岗岩储层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刻画了花岗岩“溶蚀孔隙+高角度裂缝”所形成的“率珠状”反射特征,为该区后续的勘探研究奠定了基础.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综合分析储层结构的地震波场特征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该方法除了应用于花岗岩储层的数值模拟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复杂储层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5.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中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描述技术 ,特别是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描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非均质性的合理表征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介绍了包括垂向上细分层策略、细化相渗类型及辅助技术 ,单网格的非均质性界定和渗流规律研究及单网格层次体现流体物性的非均质性等储层非均质定量描述的数值模拟表征技术 ,其目的在于缩小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非均质性表征尺度 ,保证油藏地质模型与油藏数值模型的准确对接 ,提高预测精度和指导生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储层建模中变差函数参数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差函数模型选择以及参数设置是影响储层建模精度的重要因素.论文主要阐述了拟合实验变差函数过程中合理确定参数的方法,提出了实验变差函数求取的一般流程.最后以一个实际油田例子运用文中介绍的方法求取了变差函数.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容易得到稳健、准确的实验变差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