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也是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理想目标。科学的双性化人格教育应该转换研究思路,秉承和超越双性化人格的理念,厘清其本质内涵,建构一定的理论基础,尊重儿童的生理性别差异,发挥儿童自我教育的潜能,因性施教,为双性化人格教育的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春宝 《科技信息》2013,(18):210-21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249名民办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民办高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学生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在偏爱被试维度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教养方式除偏爱被试因子,其余因子与学生人格发展有显著相关;④除父母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外,父母教养方式其它因子能有效预测学生人格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文中从心理素质角度对青少年的人格和塑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性差研究中的双性化为着眼点,探讨当代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当代大学生以成熟积极(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为主;当代大学生在个人定位的理想与实现之间显示出一种矛盾心态,在认知情感上可能处于不协调状态,但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应大力提倡和培育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5.
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要以身示范,营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在儿童人格塑造和培养中,要十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注意早期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起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影响,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获得了中国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父母教养方式角度揭示大学生人格成因,阐释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家庭教育因素,以求促进大学生人格状况的改善。方法对山西省某高校350名2009级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测评。结果男女生人格特征在P因子和L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相关显著(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多项因子对大学生人格特征有预测作用。结论新时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依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途径和向度模式:即思想素质培养向度、心理素质培养向度和人文素质培养向度。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是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未来之星,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将集职业和家庭角色于一身,并对其自身双重角色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传统"女性化"角色教育的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运用体育的教育功能塑造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将有益于女生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本文分析了青少年人格的现状及其原因,并阐述了“三维一体”的健康人格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大学生在增多,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极大地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成人及她们的就业。女大学生缺失导致职业成功的男性性别特质。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呼唤女性及女大学生新的性别特质。女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是一种最佳的性别特质。具有双性化性别特质的女大学生将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双成功者。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17-118
孟子是先秦时代的一代大儒,力主法先王而行王道,正人心而存仁义,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人格论思想卓异,风格独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对当代青少年而言,塑造优秀人格是提升素养,融入社会,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大丈夫人格和自强人格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阐明培养健全而完美的人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当代青少年继承、发扬历史文化的精髓,践行孟子的人格思想,构建完整的道德体系,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丹 《科技信息》2008,(23):186-186
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是立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现状,阐述了人格、大学生人格特征。强调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塑造和完善大学生健康人格,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孟子关于性善论、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大丈夫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格思想,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而且对当今人格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人格与孟子人格思想,分析了大学生人格现状,把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借鉴其人格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分析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从自我意识的培养、独立意识的培养、尊重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及健康心理的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对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因此青少年的人格塑造面临一些问题。历史教育在健全青少年的人格素质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所以,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宜的人格目标,把教材、学生、教法科学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历史教育对健全青少年人格素质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黄君 《科技信息》2010,(20):I0061-I0061
父母教养方式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其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通过个案比较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优劣,从而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豆全丽 《科技信息》2011,(20):64-64
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总结出有效的人格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格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研究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高校德育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本试从大学生心理现状入手,立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258名湘潭市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与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社会自我因子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正相关,并且这两对亲社会行为都具有积极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