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表示“禁止”、“劝阻”的副词“不要”来源于跨层结构“不要”,随着动词“要”词义的逐渐虚化,“不要”在构式“不要VP2”中完成了词汇化.融合为一个副词。“不要”词汇化的动因是高用频的推动,“要”动词义虚化与句法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功能悬空”的推动,机制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3.
4.
语法化是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法化的研究范围、动因和促成机制,从而揭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句首“N时的NP”结构是由于时间状语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发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系。非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增强了NP的话题功能并蕴含对比功能。 相似文献
6.
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 ,即“由”字句 ,主要考察“由X”位于句首的格式及与“由”字相关的固定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胡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91-95
还NP呢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习用的一种句式,我们将还NP呢分成S1~S6六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逐一进行考察。六组状中结构表达了不同的语义:NP名不副实(S1名大于实,S6名小于实);连不如NP的都没有实现,就更不用说NP了(S2);NP已经不复存在(S3);NP和不如NP的相比,程度上更高(S4);通过说话人对NP的戏谑否定,实现否定前述信息的目的(S5)。并由此传递或责备、或否定、或褒扬的语气。 相似文献
8.
蒋湘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57-60
指令言语行为句是V一V出现的典型语境。在指令言语行为句,V—V表示听话者对说话者的礼貌;在断言言语行为句中,V—V蕴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命题内容不是一件特别正式同时也不是一件特别随意的事情;在责备言语行为句中,V—V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面子的顾及。V—V在发音上比VV略长和略重,在语义上比VV略实,这使得它在强加程度、郑重程度及责备程度上比VV要高。 相似文献
9.
“一脸汗”与“一碗烩面”属于不同的结构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脸汗”比较接近主谓结构;“一”不是基数词,意思相当于“满”或“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脸”不是计量单位,语义特征记为[一量度][+处所];在句子中表示主观大量,具有夸张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蒋湘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指令言语行为句是“V一V”出现的典型语境。在指令言语行为句,“V一V”表示听话者对说话者的礼貌;在断言言语行为句中,“V一V”蕴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命题内容不是一件特别正式同时也不是一件特别随意的事情;在“责备”言语行为句中,“V一V”表达说话者对听话者面子的顾及。“V一V”在发音上比“VV”略长和略重,在语义上比“VV”略实,这使得它在强加程度、郑重程度及责备程度上比“VV”要高。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是”、“对”,日语的"はぃ"、“そ ぅ”等在会话中可以重叠使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叠音附和词。它们在会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析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有时会造成言语行为的失败;人们会因谈话对象的不同或发话人态度、语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功能,如果无视语境的存在,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败。本文将探讨两者的语用迁移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红妮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
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 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 以免最初连用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 以免的词汇化是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4):67-71
复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词尾,词尾复是在与又同义连用共同做状语的句法环境中产生的,又复高频共现、逐步凝合,在发展过程中又吞噬了复的语法功能,复意义脱落虚化为词尾。又复同义连用时,它们的语法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在排列顺序上复位于又之后,复的后置性是其虚化为副词词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兴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6):96-100
言语交际中无所谓有无所谓1和无所谓2之分。从来源上看,无所谓1形成于S+无所谓VP/AP;无所谓2则是在S+无所谓的语境中,随谓词义的主观化而带来无所谓的凝结与虚化,最终才演变为主观动词并用来表说话人对话题S所持的态度。无所谓1与无所谓2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各自成词的路径也不尽相同。除已词化的无所谓外,现代汉语仍有无+所谓作为句法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汉语言研究界就“儿”已基本达成共识,确定了“儿”的词缀语素性质。本文就词缀“儿”的语用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对大量实际语言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缀主要有:构词、构形、调配音节、区别词义、增加语言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4):99-101
湘乡方言属湘方言娄邵片,也被称为老湘语。湘乡方言中行头的用法比较特殊,既可以作为短语,表示走前面,又可以作为时间副词先,表次序。时间副词行头是短语行头词汇化的结果。语义基础是时间副词行头形成的基本条件,句法位置是其形成的决定性条件,语用因素则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张春秀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20-122
"搞"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法灵活、意义丰富、具有多种结合能力、运用极其广泛的一个动词,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动词"搞"进行分析,会对"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掌握它的规律性和提高我们利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邓霖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0-123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在中文与英文的碰撞当中,中文的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文的句法。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后起的“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特征上。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为出发点,分析中文句法对英文句法的影响,总结从中得到的启示,以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再”和“又”都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互换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副词“再”和“又”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