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绥李三号、绫棱红、吉林六号为试材,对影响裂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果实硬度不均匀性促进果实开裂,水分影响裂果,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与裂果无明显相关。在防止措施上,喷施硼砂溶液可减轻裂果比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果实裂果的方式、种类、机制以及防止裂果的措施,做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3.
汉中柑桔裂果原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裂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生原因是柑桔果实大量吸水,导致果实内部体积膨胀,外部果皮破裂。影响柑桔裂果的内因主要有品种、果实形态结构、果实生理特性等;外因主要是水分与栽培措施。预防裂果要采取选择抗裂品种,强化栽培管理,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糯米糍荔枝裂果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结果表明矿质营养与荔枝裂果有一定的关系.叶片中氮和钙的含量与裂果程度是显著负相关;正常果实果皮中,硼和钙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地高于裂果果皮,裂果果肉中,钙和磷、镁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地高于正常果实果肉.  相似文献   

5.
研究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玉环文旦精油的工艺条件。以粗精油得率为考察目标,以柚皮干湿度、柚皮颗粒度、蒸馏时间、料液比、添加剂NaCl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玉环文旦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柚皮颗粒度为直径12 mm,柚皮干湿度为阴干20d,料液比为1.5,蒸馏时间为60 min,添加剂NaCl用量为柚皮量的2%。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红枣裂果的发生规律,以及果实的水分、可溶性糖、内源激素和矿质营养等生理因素与裂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名柚资源与品种现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关于柚类起源有3种观点,作者认为柚起源于中国,并指出柚的植物学分类地位存在争议,我国柚类的遗传资源多样化,供生产采用柚品种近百个,大致分为水田柚、文旦柚和杂种植3个品种群;同时具有极早熟、早熟、中熟和晚熟配套的柚类资源结构,近20世纪80年代以业,国家加强了对柚类生产的领导,全国柚类栽培面积从1985年的0.7万hm^2上升到1999年的万hm^2,国家农业部累计评选出3个部优、11个部优、11个金奖、10个银奖和2个铜类产品称号,其中沙田柚、玉环文旦等7个名柚品种占全国柚类栽培面积的80%左右,最后,作者指出中国柚类品种改良应着眼于5个目标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8.
防治红枣裂果实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枣裂果期大多出现在初红至软化休眠期之间的这段生长旺盛期。前后期基本不裂果。前期是青枣期。处于此生长期的青枣,没有进入糖化阶段,生长也缓慢,果皮果肉生长均衡,内部组织中的原果胶与纤维素紧密结合;果肉木硬,这种原果胶又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吸水性能很差,自然也就不会裂果了。而软化糖心(绵心心)后的红枣又为什么不裂果呢?  相似文献   

9.
拓俊绒  宫春旺  王健  陈会能 《甘肃科技》2007,23(1):213-214,70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是生产红富士苹果的优势区。但由于树体长势、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水份含量变化、果皮细胞发育特征等内在因素与土壤水分、立地条件、整形修剪技术等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红富士苹果的裂果率达8—13%,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价值,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在参考已往调研成果基础上,结合在西峰区红富士苹果树栽培管理的实践经验,论述了红富士苹果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县的蜜柚在高产、优质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是,由于近年来所出现的裂果的问题,给我县蜜柚的产量以及出口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本文通过分析蜜柚裂果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我县蜜柚产业的快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侧脑室训练模型缺乏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侧脑室穿刺术的虚拟手术培训系统.将软组织与穿刺针交互过程产生的力分为3种,以模拟穿刺力的层次感,从而极大程度上还原穿刺手感.特别地,在形变力分析中构建软组织形变模型,并提出形变模型参数的转化方法.在3种力的基础上,提出穿刺力的力反馈计算模型,结合力反馈设备将其应用于侧脑室穿刺术中.选猪脑组织进行穿刺力实验,结果表明,猪脑穿刺的穿刺力与虚拟穿刺穿刺力间的最大差值为17.25 mN(<20 mN),力的两次突变以及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最大程度上接近真实手术手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反向穿刺的可行性,以400例年龄从出生2天至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头皮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留置针反向穿刺,对照组采用正向穿刺。比较了两组穿刺的成功留置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回血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成功留置率和成功穿刺后回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差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医用缝合针缝合过程产生的刺穿阻力会对软组织造成损伤且刺穿阻力越大损伤程度越高的问题,提出了低阻力医用缝合针仿生模型。以鼠李科植物酸枣树(Ziziphus jujube)钩刺为仿生原型设计针尖锥度/半径、针体曲率等,并在针体表面设置竖条纹凹槽,形成仿生低阻力医用缝合针;采用LS-DYNA软件与库伦摩擦模型进行仿生低阻力医用缝合针刺穿皮肤软组织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竖条纹凹槽针体可使仿刺尖锥度/半径与刺体曲率的低阻力医用缝合针的刺穿阻力降低34.24%~58.48%,仿刺尖锥度/半径的低阻力医用缝合针的刺穿阻力降低30.26%~49.86%;采用数控精细加工技术制备仿生低阻力医用缝合针并进行功效测试,其刺穿带皮猪肉过程的刺穿阻力可降低43.02%。研究结果明确了医用缝合针形貌结构特征对刺穿阻力的影响规律,为低阻力医用缝合针仿生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血管钳持针柄静脉直刺法减轻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静脉穿刺及拔针时减轻患者疼痛及减少对组织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传统穿刺及拔针法,双日采用改良直刺及拔针法。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减轻(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拔针后血管周围淤血、出血、液体渗漏、静脉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用血管钳持针柄直刺法,针尖斜面对血管组织的机械切割面积小,速度快,省力,稳定度高,提高穿刺成功率,配合改良拔针法,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小儿腰穿术146例,总穿刺168次,一次成功125例.占总穿刺例数的85.6%,其中一针穿刺成功92例,占73.6%.同时提出5岁以下的小儿不需局麻穿刺,2岁以下的小儿一般选用6~7号短斜面注射针头穿刺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对106例不同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留置。结果:操作留置顺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型猪经隐动脉股动脉穿刺方法。方法16只中国农大小型猪,保定麻醉后,切开局部皮肤,暴露隐动脉,经隐动脉穿刺,置入4F桡动脉鞘,在Cook超滑泥鳅导丝导引下将椎动脉造影管经隐动脉置入股动脉。结果16只中国农大小型猪用此方法穿刺25次,成功25次,成功率100%,平均耗时约15min。结论经隐动脉股动脉穿刺法成功率高、创伤小、操作简便、省时、可多次操作,能充分满足小型猪血管内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两周岁以内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主要是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能够正确选择静脉,穿刺方法正确,技术熟练,并给予合理固定.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动物实验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动物实验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对穿刺 效果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动物实验中应用留置针技术建立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高,减轻了由于反复 穿刺给动物造成的痛苦,减少了动物的躁动及实验的不便。同时也加快了实验进程,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 使用该留置针技术符合实验动物的伦理要求和动物福利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 的摸索,扩展了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医疗卫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核磁共振环境下穿刺手术的定位难题,采用机器人串并联机构设计并运用气动驱动方式,研制出6自由度的穿刺定位机器人.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穿刺定位机器人能够满足穿刺机器人与核磁共振环境中结构和材料的兼容性,实现了核磁共振环境下穿刺手术的机器人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