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芯  曹家年  邵欢 《应用科技》2010,37(7):64-67
以C8051单片机为平台介绍了光纤气体检测系统的实现.文中以甲烷为待测气体,利用傅里叶级数分解对气体吸收信号进行分析,并利用一次谐波信号检测甲烷气体浓度.文中对气体检测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的实现,设计了相应软件流程,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实时性好,在煤矿瓦斯气体监测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专利设备成功地制备了全碳分子材料C60,分析了红外,拉曼光谱图,发现在527,576,1187,1430cm^-1处的4个C60的红外特性吸收峰,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由红外测试数值计算得出的力常数结果表明,C60内部原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为C-C键和弱C=C键。  相似文献   

3.
张颖  谢锋  管洪素 《贵州科学》2010,28(4):112-114
本文介绍采用红外碳硫仪测定煤中硫含量的方法。通过对助熔剂种类、助熔剂的加入量、称样量等条件进行试验,选择了测定煤中硫的最佳条件。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简捷、快速、准确,已应用于煤中硫的测定,此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矿石中硫的测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甲烷红外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体在中红外波段的选择性吸收原理,分析了甲烷特征吸收谱线,并针对现有煤矿甲烷检测装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Z 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煤矿甲烷红外检测系统架构.本系统以ARM9 S3C2440微处理器作为硬件开发平台,以嵌入式Linux作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煤矿甲烷红外检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硬件及软件开发流程图,实现了检测信号的获取和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5.
使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X@Al12(X=Al",C,Si,P+)等幻数团簇吸附氮原子和碳原子性质进行研究.分析氮原子和碳原子在X@Al12表面的吸附位置,还分析了Al-N和Al-C键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的能隙,吸附的结合能和电荷转移等性质.结果表明氮原子和碳原子都倾向于空位吸附.尽管X@Al12(X=Al-,C,Si,P+)性质都很稳定,但很大的结合能表明氮原子和碳原子都能稳定地束缚在这些团簇表面.但是由于中性的Al13团簇不具有满壳层的电子结构,它对N和C的吸附性质明显不同于具有满壳层电子结构的X@Al12(X=Al-,C,Si,P+)团簇,表明掺杂可以有效地调节团簇的性质,从而获得所期望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煤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74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系统地研究了褐煤与风化烟煤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含碳量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煤的红外光谱图相类似,从褐煤到烟煤,随着煤化作用的加强,脂肪族C—H伸缩振动峰逐渐减弱,褐煤中存在大量原生腐植酸,烟煤中则含有大量再生腐植酸,这将为判断烟煤是否风化提出又一判据.根据煤的红外光谱还可推测其所含腐植酸种类及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正丙酸、冰乙酸和硝基苯为混合溶剂, 以对羟基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 合成了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THPP).然后以THPP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异丙醇中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合成了5,10,15,20-四[4-(2,3-环氧丙氧基)苯基]卟啉(TEPPP).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THPP和TEPPP的化学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1 349 cm-1和916 cm-1处为TEPPP卟啉环中C = N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和环氧化物环的(C―O―C键)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TEPPP的1H NMR谱图中,在δ 2.92~4.60内5个位移峰峰面积比为1:1:1:1:1,与TEPPP中环氧基团的不同氢原子数比相一致.TEPPP的UV-Vis谱图具有与卟啉结构相符合的吸收峰.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THPP和TEPPP的荧光性质,并计算得到了二者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08和0.1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谱等方法研究 a-Si:H 薄膜的毫微秒(ns)脉冲激光退火的结果。从红外吸收谱发现了退火后薄膜中H相关振动吸收的增强现象;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厚度≥3μm 的薄膜退火后具有多层结构。讨论了 H 在产生以上现象的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过程的中红外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变压器油和绝缘纸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加速热老化实验。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不同老化时间样品的红外光谱,绝缘纸在波数3 346cm-1处的O—H伸缩振动吸收随着老化时间有明显的减弱现象,可作为判定绝缘纸老化的特征量,为今后实际变压器中绝缘纸老化状态的中红外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绝缘油在3 006cm-1和1 740cm-1附近分别出现C=C和C=O基团吸收峰,且随老化时间的延续其吸收峰强度增加。该文对油纸绝缘的中红外光谱进行分析,从分子官能团角度去探索了油纸绝缘老化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AT89C51红外计数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使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红外计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问题,分析了用软件实现调制载波脉冲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丙酸和硝基苯为混合溶剂,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合成了5-对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PTPP).然后以HPTPP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NaOH催化条件下合成了5-[4-(2,3-环氧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EPPTPP).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HPTPP和EPPTPP的化学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FTIR谱图中,1 347cm-1和917cm-1处为EPPTPP卟啉环中C N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和环氧化物环的(C—OC键)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EPPTPP的1 H NMR谱图中,在δ2.94~4.56内5个位移峰峰面积比为1∶1∶1∶1∶1,与EPPTPP中环氧基团的不同氢原子数比完全一致.UV-Vis谱图中,具有与卟啉结构相符合的吸收峰,表明成功合成了EPPTPP.通过荧光光谱分析了HPTPP和EPPTPP的荧光性质,并计算得到了二者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40和0.143.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ZnCr2O4以及铁取代的系列尖晶石结构化合物,利用X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磁性测量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属于面心立方,空间群为Fd 3m,晶胞参数a=0.832 4~0.835 6nm,并且晶胞参数随着掺铁量增大而增加.红外光谱中出现了四面体和八面体吸收峰,而且这2种多面体的吸收峰的波数随着铁含量增加逐渐向低波数方向线性移动.系列化合物的磁矩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加,其饱和磁化强度与各向异性场随着铁掺入量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自发磁化强度随晶粒增大而近乎线性减小.各向异性场的测定表明ZnCr2O4属于软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和B3PW91方法对吴茱萸次碱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得到吴茱萸次碱的平衡几何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是一个平面结构的分子.在相同水平上计算了吴茱萸次碱的红外和拉曼振动光谱,依据计算结果,对吴茱萸次碱分子的振动基频进行了理论指认和归属.在红外光谱中,所有振动模式均具有红外活性,最强的振动频率为1 729 cm-1,摩尔吸光系数为1 461 L/(mol·cm),归属于C21O22的伸缩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吴茱萸次碱的所有振动模式也表现出了拉曼活性,最强的吸收峰频率为1 630 cm-1,吸收强度为170.8km/mol,由C21O22键的伸缩振动吸收所贡献.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吴茱萸次碱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煤炭自燃生成标志气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煤自燃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生产物能够判断煤自燃的反应过程和机理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标志性气体可以判断煤自燃的严重程度的问题,采用红外光谱手段对神东矿区6个煤矿不同层位和不同工作面的12个煤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氧化燃烧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为失水阶段、氧化阶段、着火燃烧阶段。各阶段的标志气体不一样:失水阶段以H2O吸收峰为主、氧化阶段C2H4、CH4出现显现峰、着火燃烧阶段出现C2H4、CH4强峰。确定煤样在不同温度下生成标志气体的规律,对预测煤的自燃发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DFTB3LYP和QCISD方法研究了不饱和类锗烯H2C=GeLiBr的结构及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不饱和类锗烯H2C=GeLiBr有3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计算模拟了最稳定构型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7.
有机助剂对葡萄糖加氢反应中RU/C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Ru/C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有机助剂对葡萄糖加氢反应活性、制备重现性和使用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RuCl3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并通过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考察Ru/C催化剂的表面还原性质,探讨了Ru/C催化剂表面性能与催化剂活性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加入有机助剂不仅能增加Ru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改善催化剂的表面性能,并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制备重现性.  相似文献   

18.
纳米多孔 WO3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与热处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金属W粉为无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浸渍镀膜方法,制备出纳米多孔WO3薄膜,研究了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椭偏仪等仪器测量了薄膜的特性。实验表明:热处理使得薄膜致密,折射率增大(从1.77增加至2.03),厚度减小,WO3颗粒增大;WO3结构发生变化,桥键W-O-W吸收逐渐减弱,且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共角W-O-W键吸收越来越强。这些变化归因于热处理导致的WO3颗粒形状、团聚状态的变化以及应力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get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CeO2 on graphite and coal at 400°C, the morphologies of coal, graphite, and CeO2 before and after combus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coal is mostly between 11.727 and 64.79 μm, while the particle size of CeO2 is between 1.937 and 11.79 μm. The agglomeration of coal and CeO2 can be see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fter reaction. XPS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ddition of CeO2, the intensity of binding energy gets stronger, but there is no energy peak transition. Comparing the character of coal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CeO2,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C bond fractures first at 400°C, while the C-H energy-band takes electrons at the same time to be far away from the Fermi level, and the O 2s, O 2p, and C sp hybrid orbitals are all excited. Adding CeO2 can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the whole coal. In addition, through XPS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oxygen transfer theory and the electron transfer theory,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CeO2 for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could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20.
针对选煤厂浮选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浮选药剂进行改进,探讨一种新型煤泥浮选促进剂CG的制备工艺,将促进剂CG与柴油按比例配制成新捕收剂,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和相关机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发现新捕收剂与煤样作用后,在2 325 cm-1附近出现新的羧基吸收峰,表明新捕收剂与煤样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通过Zeta电位分析,发现新捕收剂对煤样的吸附使煤粒表面Ze-ta电位减小,表明促进剂CG的极性基与煤表面亲水的含氧官能团发生氢键吸附,除去了含氧官能团对煤浮选的不利影响,使煤粒表面的疏水性增大。结果表明,使用新捕收剂比之柴油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