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润滑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10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炕基LaDDP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仲烷基结构对LaDDP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3~8个碳原子烷基的LaDDPs均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LaDDPs的抗磨减摩性能明显提高,其中仲烷基LaDDPs性能优于伯烷基LaDDPs;LaDDPs的极压性能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碳链的连接方式对LaDDPs的极压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分子间作用的范德华力、键合的电负性、氢键等方面讨论了铝材轧制润滑剂中添加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并分析了添加剂分子的非极性基(包括烃链长度、不饱和键、支链的形式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团贡献法,估算了烷基水杨酸基本物性数据、热化学数据以及合成反应热力学数据等。计算结果表明:烷基水杨酸合成过程是一个放热、熵减过程,这个合成体系不可以自发进行,反应过程有热量放出。估算结果在烷基水杨酸的工业试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对设备选型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硅油与润滑     
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硅油润滑剂,经历了长期实践的考验,四十年来无论在品种、产量以及用途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润滑材料。与此同时,硅油也是一种润滑油添加剂,用于改善石油烃类润滑油的性能。硅油类在作为润滑剂及润滑油添加剂时所表现的许多和石油烃类不同的性能,是和它本身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5.
丙二酸衍生物的润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分子设计观点出发,把可水溶的油性剂丙二酮导入极压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合成了O,O-二烷基-s-(烷基-w-二羧酸)二硫代磷酸酯,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类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水溶性润滑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的轧制油复合添加剂为润滑剂,研究了铝板带冷轧过程中加入不同配方复合添加剂的润滑作用与效果,并对铝板带轧后表面形貌和退火性能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制油复合添加剂能有效地改善轧件表面质量;在不同的添加剂配方中,醇脂型复合添加剂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四球试验机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自行合成的三种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含氮硼酸脂与羧酸脂合成的复合脂的减摩抗磨性能明显优于含氮硼酸酯或羧酸脂的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基润滑添加剂。该复合脂作为润滑添加剂应用于水基合成切削液,能使切削液的润滑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和烷基水杨酸钼复合制备了Mo9081钼型减摩剂。四球试验机,Falex试验及CA~(-15)汽油机台架试验的评定结果表明,30~#汽油机油中加入1%(wt)Mo9081,能显著地改善原汽油机油的抗磨减摩性能,使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有所改善,平均节油率约2%(wt)。并用俄歇电子能谱研究该钼型减摩剂的减摩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细化添加剂润滑脂的超声制备方法,统计分析了亚微米MoS2添加剂和纳米C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分布规律,在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所制备润滑脂摩擦性能,探讨了添加剂对润滑脂润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的超细化使其在润滑脂中的分布更加均匀,颗粒更加细小,润滑脂的润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余华  董晓玲 《甘肃科技》2014,30(15):21-24
介绍了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新型生产工艺在兰州石化三叶公司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以α-烯烃、水杨酸和氢氧化钙等为原料,甲醇为促进剂(适量的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通过烷基化、钙化等反应中试放大生产了高碱度烷基水杨酸钙盐产品。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其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Q/SY RH6005-2009标准中RHY109。工业运行结果表明,此新型生产工艺经过工业放大以后,生产的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三巯基三嗪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两种三巯基三嗪衍生物WDBA和WDIOA,利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对该衍生物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添加剂能大幅提高基础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值,是一类性能良好的润滑油添加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钢球表面磨斑的形貌和典型元素分布及化学态.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添加剂在钢球表面形成了一层润滑膜,从而起到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球机磨损试验和对试球磨损表面进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简称ZDDP)对菜籽油(RO)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磨斑表面主要元素的化学状态,并探讨了ZDDP在RO中摩擦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DDP在RO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ZDDP可以提高RO的极压性和抗磨性;ZDDP在RO中摩擦作用机理为ZDDP热分解,分解的产物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由磷酸盐、硫酸盐、摩擦聚合物等组成的聚合膜;ZDDP还通过对摩擦副表面的改性,摩擦生成的单质态Zn原子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铁锌固溶体,增强了摩擦表面的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和氯化石蜡等添加剂调制的攻丝油,经四球机及Falex机作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四球钢球磨损直径D_(30min)~(588N)=0.46mm,Falex机攻丝扭矩为6.879 N·m。经上海照相机总厂应用试验,用不锈钢材料(1Cr18)攻丝25 000次以上,丝锥不位移磨损,超过了该厂所要求的攻丝7 000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向中  孙志强 《河南科学》2010,28(4):401-403
通过超声波使润滑脂中的超细粒子得到分散,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测试加载超声波前后润滑脂的摩擦因数,利用锥入度试验仪测试加载超声波前后润滑脂的稠度.结果表明:高能超声波能使润滑脂中的超细粒子得到分散,使得润滑脂摩擦系数、稠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用二乙胺、二硫化碳分别与氯乙酸丁酯和顺丁烯二酸二丁酯反应,均可合成(1,2-二丁氧羰基乙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以红外、质谱、元素分析方法给予分析鉴定。该化合物对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能在500 SN中性油中溶解1000 ppm Mo,而且没有腐蚀性。磨损试验机评定结果,说明该化合物和MoDTC复合后,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能力,在500SN中性油中加入0.6%(Wt)时,四球磨斑直径d_(30)~(30)=0.33,并且和内燃机油所使用的各种清净分散剂都有较好的配伍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表面改性后的微米级二硫化钼添加至基础油中,利用MRS-10W型和M-2000型试验机,对所制备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础油中添加含量为1.5%的微米级二硫化钼后,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载荷提高了15.5%,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了33.1%,磨损量减少了43.5%.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冷轧中节能减排的需求,选用纳米Fe2O3粒子,通过对其表面修饰与分散,制备了水基纳米轧制液,并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辊冷轧轧机对其摩擦润滑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粒径为20~60nm Fe2O3粒子的水基纳米轧制液具有良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且能够有效降低轧制功率和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二硫代磷酸钼络合物用作油溶性的润滑油添加剂,可以减少磨损和摩擦。本文叙述了二硫代磷酸钼络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验条件及合成产品中钼含量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钼含量的因素有:合成原料的比例、钼化温度、钼化时间、正构烷基的碳原子数和蒸脱溶剂的温度等。产品是否用白土精制及产品的pH值大小,对钼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辉钼矿、辉铋矿和黄铁矿的基本可浮性之差异(包括中性油天然可浮性,黄药诱导可浮性和硫化钠诱导可浮性),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原则流程来浮选和分离湖南某多金属矿石中的钼、铋、铁硫化矿物。这四种原则流程分别为:捕收剂诱导全浮选;钼铋中性油天然等可浮;钼中性油优先浮选;及硫硫化钠诱导优先浮选。小型粗选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四种原则流程均可行,但以黄铁矿硫化钠诱导优先浮选流程的指标最高。这是一种新的浮选分离工艺,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高碳镍钼矿催化氧化分离的工艺方法,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高碳镍钼矿镍、钼分离的最佳条件:当硫酸浓度为15%,软锰矿的过量系数为20%,液固比3∶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95 ℃,催化剂C与镍的质量比为4.4时,镍的浸出率可达到95.84%,钼的浸出率仅3.74%,钼主要以钼酸的形式富集于渣中,实现了镍、钼的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