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续断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续断(Dipsacusasper Wall.)经95%乙醇冷浸提取,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水-乙醇梯度洗脱,得到几个组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以及65%、50%、35%的乙醇洗脱液都具有显著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其中65%洗脱液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南蛇藤果中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南蛇藤果实中分离的16株内生真菌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有13株(占81.2%).说明南蛇藤内生真菌中的抗病原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处理液的抑菌率高达90.5%,菌丝粗提物的抑菌率达89.2%,但活性菌株的抗菌谱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索小桐子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对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杀虫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攀西地区2种农业主要害虫(甘蓝蚜虫、菜青虫)和3种病原菌(石榴干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点滴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的杀虫抑菌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 在杀虫活性方面,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对同翅目甘蓝蚜虫和鳞翅目菜青虫均具有较高触杀活性,其LC50值范围为42.247 8~46.249 7 mg/L,LC90值范围为331.714 0~342.491 7 mg/L,总体上与2.5%溴氰菊酯EC的杀虫效果相当;在抑制病原真菌方面,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对石榴干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 70.635 5、52.400 6和133.412 2mg/L,其抑菌效果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结论 小桐子提取物有较强的杀虫抑菌作用,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红缘层孔菌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经脱蛋白、DEAE—纤维素(OH~-型)柱层析、琼脂糖4B 桂层析分离纯化得 FP_1与 FP_2两多糖,由凝胶过滤,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 FP_1与 FP_2为单一组份。经纸层析及气相层析分析鉴定,FP_1含 D—葡萄糖、D—半乳糖、L—岩藻糖及 D—甘露糖、其单糖摩尔比为1:2.7:2:1.6;FP_2只含 D—葡萄糖。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比旋光度,粘度及分子量等测定,发现 FP_1与FP_2均有显著差异。红缘层孔菌多糖对四氧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加快肝胜对磺溴酞钠的排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控提供新颖的杀菌剂及其增效组合。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代谢物及其复配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7种化学杀菌剂均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3种药剂对病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分别达0.21、0.30和0.81 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嘧菌酯。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15.03 μg/mL。生防菌发酵上清液和发酵上清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2.38 μL/mL和0.53 μL/mL。发酵上清液粗提物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体积比6∶4和7∶3达最大毒性比,分别为1.39和1.41。结论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最大。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所产粗提物对化学杀菌剂代森锰锌和吡唑醚菌酯具有增效作用,为后续农药新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月光花叶中一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其结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月光花叶的乙醇粗提物,经中性氧化铝柱及硅胶柱层析,可得几个有生理活性的组份,其中活性最强的组份之一用稀乙醇重结晶,即得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61—162℃,[α]_D~(21)—60±2°(在EtOH中)。经定性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此结晶体为11-羟基十六烷酸乙酯的低聚糖甙。我们称之为月光花素甲(Calonyctin A),代号DC-2。 酯类糖甙(月光花素甲)经酸降解、分离,可得无色针状甙元,经鉴定为11-羟基十六烷酸乙酯;酯糖甙中的糖是由5克分子己醛糖所组成的。 月光花素甲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更高拮抗活性的菌株,以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8-32为实验材料,采用紫外线诱变方法选育具有更高拮抗活性菌株.紫外诱变条件为30 W紫外线,15 cm辐射距离,诱变时间4 min.结果表明,经初筛和复筛,从诱变后菌落形态差异显著的100个菌株中,筛选得到3株(YB-1,YB-2和YB-3)拮抗活性明显增强的菌株,其拮抗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0%,55%和50%,并且传代培养10次后其活性保持不变,说明诱变菌株YB-1,YB-2和YB-3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的水、无水乙醇和甲醇等3种溶剂的粗提物为材料,以地红蝽为测试对象,研究牛心朴子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毒杀作用.胃毒活性采用改进的药剂浸渍法,触杀活性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表明:(1)牛心朴子的3种粗提物对地红蝽均有较强的胃毒作用,其中,无水乙醇粗提物的毒杀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5 g/L时,72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3.3%;(2)在触杀实验中,甲醇粗提物的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5 g/L时,72 h的校正死亡率为83.3%,与无水乙醇粗提物触杀效果相差不大;(3)牛心朴子水粗提物的毒杀效果均低于其他2种提取物.  相似文献   

9.
从市售豆豉和保藏的固体发酵产纳豆激酶(NK)高活性的菌株中,筛选出5株诱变育种出发菌株.经紫外-亚硝基胍-Co60复合诱变后,获得5株液体发酵产NK高活性的菌株LJJ-1-13-12-4、PXDBJ-13-9-7-18、DNS-17-3-15-7、CBL-2-7-10-6和L-5-8-15,其产NK活性,分别为1 846.15、1 956.48、2 184.32、1 865.38和2 095.23 U/mL,分别是诱变前出发菌株的1.62、1.81、1.98、1.61和1.62倍.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选育为纳豆激酶液体发酵的进一步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鉴定陕西地区黄芩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筛选出其中具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活性的成分.方法 使用UPLC-Q-TOF-MS/MS对黄芩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ESI-M S质谱裂解途径解析进行鉴定,借助亲和超滤技术筛选出其中的BSA结合活性成分.结果 从黄芩粗提物中共鉴定出33种黄酮类成分,包括21种黄酮苷元与12种黄酮苷类,详细分析了其在ESI源下的质谱碎片裂解规律,并从中筛选出17种BSA结合活性成分,包括2',3,5,6',7-五羟基黄烷酮、2',5,6',7-四羟基黄烷酮、白杨素-7-O-β-葡萄糖苷等.结论 初步明确了陕西地区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归纳了其ESI裂解规律,并筛选出其中的BSA结合活性成分.为陕西地区黄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双相不锈钢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为扩大2507双相不锈钢(DSS2507)的实际应用,本研究探讨固溶处理温度对DSS2507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定量金相法及硬度法研究固溶处理温度对DSS2507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硬度的影响;通过电化学实验分析固溶处理温度对DSS2507抗腐蚀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上升,铁素体α相含量增多而奥氏体γ相含量减少,固溶处理温度为1 050~1 100℃时可使钢中铁素体相跟奥氏体相的比例达到1∶1。固溶处理温度为1 000~1 050℃时DSS2507的硬度降低;但固溶处理温度从1 050℃升高到1 200℃时,其硬度又逐渐升高。另外,随着固溶处理温度从1 000℃升高到1 200℃,DSS2507的耐均匀腐蚀和点蚀性能先增强后减弱,1 050℃处理的DSS2507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最优。【结论】固溶处理温度为1 050~1 100℃时可以使DSS2507两相比例达到1∶1,经1 050℃固溶处理的DSS2507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处理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已建或筹建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多采用综合处理工艺.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厂每年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垃圾2 507 kt,占全省生活垃圾总量的57.62%.省内研究机构开发的生活垃圾处理新工艺与新设备主要包括:一次性发酵工艺、破袋破碎机、破碎筛分一体机及水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以邻氨基酚为功能单体,三聚氰胺为模板,铁氰化钾为印迹电极和底液间的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电极上电聚合制备了可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构建了一种有选择性检测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新方法.聚合过程中最优反应条件分别为,单体/模板的质量比为0.275/1,pH值为5.5,温度为30℃,洗脱时间为6 min.通过示差脉冲法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5~7.5mg/kg.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1%~6.4%.测定下限为0.5 mg/kg,分析时间为6 min.对实际液态奶样品进行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87.5%~109%.该传感器对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且样品无需预处理,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连续、自动检测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4.
对铝热反应制备的微纳结构2507双相不锈钢在1 000 ℃下进行了变形量为40%、60%和80%的轧制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研究其轧制态显微组织.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和布洛维光学硬度计测试其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奥氏体和铁素体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且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变化不大,但体积分数减小.1 000 ℃下轧制变形量为40%、60%和80%后的屈服强度分别为232、284、456 MPa,抗拉强度分别为533、577、582 MPa,硬度分别为325、330、337 HV,延伸率分别为12.5%、11.1%和11.5%.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红外光谱法,选择合适话带,标准加入和吸光度比例法相结合对松香酸、液体石蜡混合物进行定量测定,克服了化学滴定法的不足与两组分难以分离的缺点,为准确定量高分子弹性体中添加剂成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方法用于弹性体中松香酸、液体石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2%和1.55%,相对误差分别为1.31%和0.45%。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8年14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45病例中,52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5.9%.皮下积液经局部处理后,皮下积液的患者均在20 d内痊愈.其中,低位切开引流6例,有4例出现长期积液,在低位切开引流的同时,采用刮勺搔刮后2周内积液腔粘连愈合.结论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定胺法分析了硫双灭多威。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及时提供硫双灭多威的反应动力学数据,不受其它物质的干扰。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反应进行到3h后可得到80%硫双灭多威(单程收率)。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牛乳中硫氰酸盐的方法.以戴安IonPac AS19(4 mm×250mm)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0.05 mol/L Na2HP04溶液(pH值约为9.3),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8 nm.结果表明,牛奶中硫氰酸盐线性范围为5~1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67.1%~101.8%,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4.4%,最低检出限为0.5μg/mL.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指定罐体形状和充液比条件下的钟摆模型参数值,采用类比分析方法推导了钟摆摆线长度参数和液体冲击频率的关系;采用假设和类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钟摆小球质量参数和液体冲击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不同仿真条件下的液体自由振荡FLUENT软件仿真结果拟合得到钟摆模型参数关于罐体形状和充液比的多项式函数.FLUENT仿真和钟摆模型数值计算获得的液体冲击力绕罐体上某点的力矩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得精确的钟摆模型参数值,模型参数的拟合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均在±4%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一种效果较好的测定蜂花粉中总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油菜蜂花粉进行总VC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从结果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三方面对其进行了考量.结果发现,总VC含量在12.70~200.0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收率在95.71%~98.6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稳定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2%,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最终测得油菜蜂花粉样品的总VC平均含量为36.99 mg.(100g)-1,相对标准偏差为1.43%.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测定蜂花粉中总VC含量的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以较为准确的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